关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探析

2014-03-29 09:39王云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大学生评价活动

王云白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述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主体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和手段,是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过程.”

2005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将社会实践活动归纳为: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的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以及“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即大学生在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帮助与支持下,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通过参与社会中的各类活动,促进自我完善的同时,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类型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是志愿服务类,如支教、陪养老院老人聊天等;第二是社会大事类,如宣扬爱国情怀、提倡环境保护等;第三是学生自我素养提高类,如科研立项、自主创业等.

1.2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1.2.1 社会实践对大学生自身的的意义

(1)在人际交往中学习处世之道.中国的学生在中学高考的压迫下,基本上处于应试的封闭状态,很少与社会打交道.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单独存在.在长期的封闭下,很多青少年的性格都比较内向和压力,在公众面前甚至会感到害羞和紧张,更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表言辞.在社会实践中,经历许多不同的场合后,逐渐开始适应大社会环境,释放自己压抑的小宇宙.在学校中接触的人毕竟是比较单一的,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才是最终要学会去相处的.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熟知与人和谐相处的艺术,为以后进入社会做好铺垫.

(2)在实践中形成完善的自我认知体系.人其实都不是完全了解自己的,在他们成长的生命全过程,他们都在逐渐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不单单是通过照镜子,通过反射呈像来认识自己的外表,还要认识自己的内在.对内在的认识只有通过他人以及对应的事件才能折射出自己内在的品质.社会实践就为此提供了非常直接的途径.

(3)在锻炼中提升综合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较倾向于理论,而当生活中真正要用到该知识解决问题时,大学生就只会抓耳挠腮了.在实践锻炼中,大学生就有机会尝试着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1.2.2 大学生社会实践对社会的意义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大学生将是即将进入社会的主要生产力.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在此同时能真正动手去生产,这才是新世纪的知识人才.

以上是针对自我素养提高类社会实践活动而言.除此之外,大学生的志愿爱心行为等能为发扬中国的优良传统美德、文化做出可持续的贡献.

2 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之对比及启示

2.1 中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较

2.1.1 组织形式的对比

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上,中国的实践活动绝大多数都是由学校或政府主导,引导学生该如何开展活动,基本上为非自主性活动.在学校给了大方向的前提下,组织者拟定详细的实践策划,然后一步一步下达,保证活动按预期目标运行.此外,学生的活动的规模、次数等都受学校批下来的经费限制.

与我国相比,国外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基本上都是自主性的,因为政府非常鼓励学生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如印尼的社会组织与高校之间会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给学生实践活动创造足够的机会;日本对学生实行开放式管理,给学生服务社区提供宽裕的环境;美国有许多公益社团等.

两者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大学生实践更富有组织性,国外的大学生实践更富有自觉性.

2.1.2 组织内容的对比

在组织内容上,中国的大学生实践更富有中国特色.这里的中国特色指的是中国重视的传统美德等.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实践活动常常是下乡支教、义工、爱心筹款等.这些都会体现出我国人民辛勤、能吃苦的精神.

与我国相比,国外的大学生实践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其包含面更广泛,基本上涵盖了整个社会各个层次.他们的实践活动更趋向于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全方位的基础练习.

2.2 外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给我们的启示

2.2.1 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中国的教育趋向于书本上的教育,很少切实地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其实,这样对于人的发展是不充分的.在任何一个时代,社会所需的人才都是能够适应社会,与时俱进的.所以,中国的高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培养出真正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人才.

2.2.2 引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多元化发展

中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种类太少,除了爱心贡献类,也可多对其他的类型引起重视.更多的类型给大学生更优的选择.

2.2.3 引导国家建立高校与社会间良好的实践环境

要促进实践活动形式多元化最终还是需要学校与社会建立良好的桥梁.当学校与社会企业间形成了完善的交织网络,学生的自主性会更强.

3 增强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基本对策

3.1 动机引导:实践活动适应个人的需求

3.1.1 大学生实践活动应促进自我认知

高效应将社会实践的大目标定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自身的主体能动性,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嗜好特长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中国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希望培养出的人才都能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教育是为社会的,而不是为人的,这种观念需要改变.其实,当我们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也会非常容易的发现,只要人得到了最好的教育,经济发展是不在话下的.

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如果贴切地为引导学生的发展,学生也会对实践活动充满兴趣.

3.1.2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促进专业学习

大学生在通识教育的同时,会选择一门专业,作为以后贡献社会的一技之长.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作为丰富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更切合大学生的根本需求,也会更加把握机会甚至创造机会去实践.

3.1.3 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与就业相结合

从促进大学生自我认知、专业素养到就业,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动机会越来越明显,效益关系也会越来越直接.除了完善自我,提高专业素养,真正的决定性动机应该就是就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有助于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将来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处理等工作,为学生进入社会搭建桥梁.

3.2 渠道多元:大学生社会实践途径多元化

3.2.1 高校与社区联合

高校与社区联合途径促进的主要是志愿服务社会类活动,这类活动在我国大学生实践中是比较理想的.这类实践活动主要目标是引导大学生去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且融入社会.从长期的学校教育中跳出来,看看不一样的人和事物,打开视野,同时也舒畅胸怀.

3.2.2 高校与企业联合

高校与企业合作是一个促进学生实践的非常推崇的方法.同样,学生也是非常愿意在这类发展成熟的运行机构中锻炼自己并提升自己.在实践后,也许就能留在企业,做更长远的深造.这个构想是非常美好的,但存在一个衔接问题.企业一般不希望花精力和金钱在这些缺乏基础的在校大学生,这样他们的收益会减少.所以,高校与企业的联合中药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益关系,这就需要国家有一定的资金投入.最终问题就是国家要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视度.

3.2.3 网络平台

这个途径听来觉得有些不可理解,但仔细想想,我们会发现,当今的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网络中虚拟所需的实践环境,然后在符号的世界里锻炼我们所需的相关技能.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去学习,这种途径非常便利,却不能取代真正设身处地的亲身体验.网络实践和实地实践各有其优劣:网络实践资源丰富,系统完善但不能实地操作;实地实践真实、具体却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我们可根据需求选择.

3.2.4 社会实践项目化

这是现在高校比较流行的一种实践类型.通过对同一个课题的兴趣把不同的学生聚在一起,通过调研、分析、评估的过程让同学们自己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3.3 机制保障:完善大学生实践的运行和保障机制

3.3.1 系统规划大学生实践的运行体系

要让整个实践方案能具体实施,在此之前我们要做好充分的规划.第一,学校要分析大学生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他们的实践活动.第二,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将实践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和对应分配.第三,根据实践活动的规模类型,学校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一定的把握.最后,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学校每个相关部门的配合,协调工作,各司其职.

3.3.2 完善大学生实践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性及实效性发展需要制度和安全上的保障.国家和学校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条例,如经费的拨放、安全的保障等.当条例具体成文并附有公章证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多不必要的担忧,能全心投入到实践学习中.

3.4 科学反馈:建立大学生实践的评价反馈系统

3.4.1 对社会实践活动主题的评价

主题的确定就规定了活动的价值取向.因为活动主题有不同形式和类别,对每一个种类评价的比例上应占相同的分权值.如服务社会类、自我素养提升类和专业类总的评价起点应该都是同等分值的,不应说社会服务类就应该比自我素养类更有意义.然后是每个类别下面有对主题评价的二级指标,如活动主题的创新性等.

3.4.2 对社会实践活动规划的评价

对规划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规范实践活动严谨性评断.其主要的评价方面就是这个活动的可实施性大不大.其次是关于类似人员安排、经费控制、场所时间选定以及预期效果等.规划应该尽量详细,考虑突发情况等.对规划的评价要在活动结束后通过结果的比照来判断规划的实施效度.

3.4.3 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的评价

对过程的评价,需要根据不同实践类型设定非常精细的评价指标,要精确到几乎每一个行动.对过程的评价也同样需要通过最终的结果来评价该过程的实效性.

3.4.4 对社会实践活动结果的评价

虽说过程很重要,但结果是一个具化了的形式,在评价体系中更具有说服力.在实践报告中,要以符号的形式将整个实践总结出来,将抽象的过程转化为形象的数据和图标等.对结果的评价首先要评价其数据与过程的一致性,然后再通过所得到的数据来分析该实践活动的意义价值体现度.对结果的评价应占整个评价系统的大部分.

4 结语

在认识到我们大学生实践实效性缺乏的事实基础上,我们再吸取国外优势的同时,应该考虑到我国的国情.我国大学生实践实效性缺乏的最大原因是国家对时间并未投入足够的重视.当国家给予足够重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都会相应地做出改变,学生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1〕杨继瑞.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10(2).

〔2〕胡树祥,谢玉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新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

〔3〕邵鹏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

〔4〕陈静.美国服务学习与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比较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8(10).

〔5〕罗公利,毛长明.国外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现状及启示[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11(9).

〔6〕刘志军.中美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比较研究[J].青年探索,2009(3).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