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创新研究

2014-03-29 09:3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师范类师范院校就业指导

周 贤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最近几年,我国对师范类学生的就业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施行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机制,从而加重了学生们的就业难度.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来讲,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就业的形式,并培养学生们的就业能力.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就业指导进行变革、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当前师范类毕业生在就业时遇到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深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教兴国、教学为本.在普及9年义务教育,并发展高中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社会投入大量的物力与财力,同时也需要师资力量.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学不管是师资数量,还是师资质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民办教学的不断发展,为师范类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因为我国高校的逐步扩招、毕业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就业的职位数量有限,从而使师范类毕业学生的就业难度极具增强,学生们面临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当前,师范院校毕业学生多面临的就业问题包含以下内容:

1.1 在人事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不足

部分区域尽管师资力量较弱,然而因为受到财政方面的局限,为了降低财政负担,唯有在吸收毕业生力度方面打折扣,大量应用代课老师进行课程教学,却不应用师范院校毕业的本科学生.同时,因为当前人事管理机制的原因,经常出现不合适的人占据了岗位,而合适的人无法就业的情况,导致教师岗位表面超编,而实际教学能力较差的问题.一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尽管希望从事教师行业,然而却因为缺少途径而对就业造成影响.此外,因为受到财政、人事及教管机构的限定,基层的学校并不具备用人权力,很多地区要求毕业学生先返回原报到处,然后在择优招录.

1.2 用人企业方面存在的不足

随着现今毕业就业标准改革的逐步深入,部分企业拥有了较大的用人自主权,能够自行招聘毕业生.随着用人企业人才结构的逐步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相应提高,不但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成绩、高尚的品德、熟练的动手能力及综合素养,同时也增设了学校、毕业生性别等要求,进而造成一些普通类本科师范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部分机构与地方由自身的利益出发,基于当前毕业生需求量降低的局面下,仅招收本地学生,严格控制外来学生,导致一些师范类的毕业学生尽管用人企业乐于接受,然而却受到机构与地方的保护主义而无法就业.

1.3 结构方面存在的不足

最近几年,师范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较大的改变,结构出现矛盾,大致表现为以下内容:其一,对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毕业生供求不稳定.研究生学历的人员供不应求,本科学历的人员供求大致平衡,专业学历的人员供大于求;其二,不同专业的毕业生供求不稳定.语文、英语、数学等基础性的学科,师资力量相对较大,然而化学、生物、历史等副科需求量较低;其三,不同地域的毕业生供求不稳定.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者大中型城市,对教师的要求数量相对较少,并且要求标准较为严格,毕业生相对较多,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和西部等地的中小学,对教师的需求量较多,然而却很少有毕业生愿意长期扎根基层工作.

1.4 学校的教学同社会需求不相符

由学校的教学角度来看,专业结构的不科学也对学生以后的就业造成影响,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及要求逐步发生变化,一些高校的教学内容及模式不能及时相应调整,进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再加之学生培训的时间相对较长,学生本身资源的局限,从而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及发展造成禁锢.学校的教学及专业设置力度很难满足社会及市场的真实要求,其也是造成师范院校毕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增强就业指导的意义

新时期,各大高校毕业学生的就业难度越来越高,并且伴随着现今各大高校的扩招逐步上升.当前学生就业的环境是以政府指导为主,利用相关政策对学生就业起到帮助,进而缓解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然而,政府的功能在于指引,却无法由本质处理就业难的情况,各大高校、学生自身及社会也需要进行努力,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其中,高校的重点工作是落实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们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发展.高校增强就业指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内容:

其一,高校借助就业指导的方法,尤其是高质量的就业指导系统,有助于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方面制定的政策标准,并且利用政策的分析,帮助学生找寻到适合自身能力、满足自身要求的岗位或行业,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其二,学生在高校健全的就业指导系统中能够掌握并学习到多种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择业心理产生帮助.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面临就业就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缺少相应的职场经验,在选择就业岗位时,就经常遇到困难.那么,高质量的就业指导系统可以帮助学生理智的分析就业形势,并缓解学生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摆脱择业困扰,同时增强师范院校毕业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其三,学生在就业指导系统中能够掌握并了解很多就业的小技巧.通过规范的就业指导,学生们可以熟练掌握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和礼仪等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充分的展示自己的风采,避免因为一些细节问题让学生丧失就业机会.

3 创新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措施

3.1 加大培养师范院校毕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力度

对于师范教育来讲,其培养的学生未来会成为教师人才,所以,教学的重点与目标需要突显师范教育的特色,创建以培养师范学生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为主的特色岗位教学系统.教职人员应不断对课程内容及教学系统进行改革,不仅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落实,同时确保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们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市场竞争水平.在师范院校教学期间,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就业才能的关键内容,因此,教职人员应对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从而增强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其一,加大师范学生技能训练的力度.尤其是三字一话.最近几年,很多师范类院校的教师都放松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标准.一些师范学生的板书书写不规范,在毕业后,用人企业很难招录此类学生.另外,还需要增强师范类院校学生普通话的训练力度,从而提升学生口语表述能力及水平.

其二,增强学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因为现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师范类院校的毕业生来讲,他们应具备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在师范类院校教学期间,不但需要增设多媒体技术教学,同时还应为学生提供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也不可以让学生过于依赖多媒体,防止出现远离课件无法教学的情况出现.另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自主备课的才能,使学生可以大方、自如的在讲台上进行教学.

其三,增强师范院校学生心理素养.良好的心理素养是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步入教学职位,同时更快速适应社会的重要条件.对于师范院校学生来讲,心理学及教育学是其必修的课程,然而很多学生都抱有考试不挂科的心态,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培养学生们的心理素养,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3.2 就业指导始终贯穿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就业指导是帮助社会同高校建立联系的关键枢纽之一.利用就业指导,高校能够精确的掌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并且把握社会的变化,明确办学方向,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人才.同时,就业指导也是保证高校教学改革顺利落实的重要保障,借助这一枢纽,社会能够招聘到符合标准的师范类人才,同时学校能够增加就业率,学生可以获取理想岗位,实现双赢.

因此,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和专业能力以及教职人员的时代定位,从而让就业指导工作同教师职业的特色结合在一起,同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将就业指导工作始终贯穿学生整体大学生活,甚至延伸到学生毕业后的一至两年时间.需要创建以学生就业实践为核心,提供职业问询、就业指导、心态辅助的指导系统.另外,还需要针对师范院校毕业学生本身的特点,高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未来就业的方向,调整好心态,从而获取就业机会,更好的完善自身成长.

3.3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载体,要开展好师范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必须要把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并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确保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在当今社会,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应当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良好的心理健康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师范生在求职期间通常都会遇到一系列的考试,例如:教师招考笔试、面试等,从而可能遇到很多失败与挫折,产生自卑、急躁、自负等心理,假如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则会对学生未来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师范生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渗透思政教育工作,采取集体辅导、一对一谈心、互帮互助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树立自信,并且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提高应聘技巧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求职和发展夯实基础.

3.4 开拓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思路与方法

3.4.1 变更就业指导的方法

在进行就业指导期间,需要改进以往的教学方法、形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例如:在进行就业指导期间,可以参考一些外国成功的教学方法及案例,把握择业、就业的重点,改进工作措施,为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咨询,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指导课程.同时,应突显就业指导的新颖性.例如:在教学期间,为学生编订职业计划,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增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们讲明市场、社会的需求及就业技巧.

3.4.2 重视社会调查工作

想要提高就业指导的质量及效率,就需要进行社会调查,增强对社会的了解,重点突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及实用性.例如:在工作期间,应深入用人单位及社会,尽快掌握市场的情况,把就业指导工作同师范院校的就业情况相结合,不断改进并完善就业指导的内容及形式.同时,还需要明确市场的动向,从而给予学生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师范院校毕业生想要获取更好的职位,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帮助学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1〕孙科丽.浅谈师范类院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01).

〔2〕周贤,杨家福.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2).

〔3〕李颖,王军.辽宁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09(09).

〔4〕何茜.简议师范类高职院校校园就业文化的就业指导功能及其加强策略[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5〕肖绍俊.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路径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6〕魏巍.专科层次师范生就业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四川省师范类专科生的调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7〕斯德斌.高等师范类专业就业指导现状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05).

〔8〕卞彩巍.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以吉林省为个案[J].出国与就业,2011(10).

〔9〕刘颖.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师范院校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04).

猜你喜欢
师范类师范院校就业指导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