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语言的运用

2014-03-29 09:39黄雨晨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情趣画家绘画

黄雨晨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1 解读与运用绘画语言的区别

观众解读绘画语言和画家运用绘画语言是有所区别的,观众只要凭直接经验,就能够对其进行解读和欣赏,但是运用绘画语言来进行绘画的创作和表现时,必须对绘画语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必须有创造语言和辨别语言的能力,这是和普通语言区别最大的地方.普通语言的运用仅仅局限在使用的范围之内,而绘画语言的运用则包括了创造语言的因素,而且对绘画语言的辨别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对绘画语言运用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对绘画语言解读,画家要在绘画作品中留给观众想象的余地和让观众发出新的对作品的感受与认识.根据观照者所能发挥的想象力去创造出新的情境和新的情趣,对绘画作品的欣赏实质上是画家与观众思想的撞击而产生的二度创作的结果.由于绘画语言的非确定性因素,留出让观众去见仁见智的想象空间,是艺术语言的特点,也是区别于普通语言的重要标志.所以,掌握绘画语言的运用规律,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读其绘画语言所表述的主题.

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画家所表现的一条河,也许是他心目中一条最神圣的河流,它孕育了画家的生命并滋养着画家的艺术,画家无数次去赞美它,用绘画来表现它,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只要画家有一定的绘画表现能力,观众应该在作品中获得画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得到某种艺术的感染.但绝对不会像解读文学作品那样确切和透彻,而只是一种有选择性的接受和理解,这种选择是指画家的表现和观众的理解在思想、观念、体验、认识和审美趣味相一致的那些方面.所不同的是,观众在画家所表述的意义之上用自己的理想和经验来完成阅读和领会.

2 画家对运用绘画语言的掌握

画家对绘画语言的运用必须进入述说状态.换句话说,就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选择怎样一种述说模式来进行作品的表现,画家在创作中要进入哪一种思维状态:是想表现某一历史的瞬间而要选择哪一个情节,还是想表述某一种意念而要选择哪一种情境;是想抒发某一种情绪而要选择哪一种情感,还是想流露某一种心情而选择哪一种情趣.绘画要表现出画家的这些创作状态,就需要对表现这些状态的语言与手段的运用了如指掌.

契斯恰科夫在展览馆时有人也这样问他,他分别指着两张画说,这张是我喜欢的作品,这张是我不喜欢的作品.在从展览会回到课堂后,有学生又问他这个问题,契氏又分别指着两张画说,这张是好画,这张是不好的画.在两个地方对同一个问题,画家兼教育家的契斯恰科夫采用了绝然不同的方式回答是绝对有道理的.我们能否这样来理解,在展览馆,是画家对艺术的鉴别,艺术无真正意义上的好坏之分.而在教室里看画,是站在艺术与非艺术的鉴别这个角度.对于艺术品本身的质量进行分辨,是有个人的审美观点而决定的,其鉴别点在于艺术的风格、流派和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只有喜欢与不喜欢之分.对于艺术与非艺术的鉴别则是完全站在绘画语言与技法这个角度,没有任何绘画意义和绘画价值的东西是非艺术的.

3 绘画的意义、价值和表现

绘画的意义与绘画的价值一般是对绘画的述说方式而言的,画家在采用何种述说手段与语言表述形式是运用绘画语言的重要问题之一.艺术中既没有确定何种表述形式最好,也没有确定何种表述形式不好,要以所表现的主题与表述内容相联系,一件作品才能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艺术中是没有过去与现在之分的,古希腊绘画、罗马绘画、中世纪绘画、古典绘画,这些作品都不仅是过去时代的艺术,也许今天看来仍然是光彩夺目,绘画不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是绘画的表达方式,但变化并不等于发展,如果画家改变了自己的表达方法,这只能表明他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但画家在运用绘画语言进行创作方面,是有其规律可循的,绘画语言在运用中有四种基本形式,即情节、情境、情感和情趣.我们站在绘画的核心问题——情的角度,来对绘画语言的运用进行详细、认真、全面的分析,并力求能寻找和研究出绘画语言的运用规律.

绘画的表现,特别是传统绘画的表现,都是以创造情节为主要任务的,画家在绘画中只能用一瞬间来反映一系列的有故事、有内容和有情节的过程.这是情节性绘画样式的重大课题之一.无数画家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画家用他那富于创造力的感情补足他所抓住的一刹那的不连贯,在自己的内心中,把一些局部的现象概括起来,根据一些分散的特征创造一个浑然的整体,在看起来是不想连续的现象之间找到某种本质的联系,把现实中纷纭复杂而且矛盾的东西融合并改造在艺术家的世界之中.因此,一个真正的画家在进行情节性绘画创作时,在他的内心总是要像一个文学家一样,要将其表现的作品内容与发展情节非常细致地全部铺张出来:包括情节发展的开始与终结,包括它常常是逻辑思维所不能了解,但却是艺术家灵悟的眼光所能发现的神秘的动力和神秘的结果,真正的画家所以要把他的创作呈现给别人的,也正是在这个方面.画家在选择这一瞬间所表达出来的人物动作、表情、环境、故事的高潮和情节的最精彩处,能使观照者一眼看到其在复杂的思维与选择中产生的直述性,从而使人一目了然.

一件绘画作品,就是要撇开任何有意识的利益考虑而欣赏那些有价值的能说明创作意图的内容.对欣赏者而言,他希望在作品中看到些什么,首先是他认为的那种美的东西,其次是体会到某种道理,再则是看到画家在作品中处理出来的情节.无论画家使用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最重要是要对观众的直观能力发生作用,而不是对逻辑能力发生作品.因此,一件绘画作品的解读,往往体现在其语言模式的运用,空洞呆板的无情节处理在情节性绘画中将一钱不值,这样的作品就不会有审美的快感.

4 运用绘画语言的主要因素

一个画家要掌握那些重要的形式及表述手段并进行运用,完全来自于对自然世界的反复体验和对客观对象的认真研究.情境是画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也是绘画运用绘画语言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的重要因素.

所谓情境,在中国画中称之为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范畴,是构成艺术美的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绘画在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北宋郭熙、郭思在《林泉高致》中首先提出“境界”一词,境界实质上是情境的同义语.山水画中的意境说,可视《林泉高致》为其发端,清初笪重光《画筌》,在画论中第一次使用了“情境”一词.中国绘画主张“以意为主”,强调表现,但又要求寓表现于描述中,使“意造境生”,令“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荣国摄情写貌状物,达到发人深思的情境.凭借有限的绘画语言手段,在虚实结合中,诱发联想和想象,使观照者在感情化的不尽之境中受到感染,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审美的作用.

达·芬奇创作的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世界美术史中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在中世纪,人们没有思想自由和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中世纪的画像包括圣母、耶稣在内,都是表现出冷冰冰的呆板而毫无表情的宗教禁欲主义的形象.《蒙娜丽莎》充分显示出这种禁锢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解放.画中人物形象安详、端庄的神态,炯炯有神的眼睛和含蓄的微笑,充满感情的女性的手,这不仅是表现了以为美丽的妇女最风韵多姿年华时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魅力,而且生动地体现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对生活、对现实充满希望和信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把人物的感情表现得十分细腻,被后人称之为一幅具有“永恒的微笑”的作品,以情打动无数观众.

情趣即意趣,指性情志趣.绘画中对情趣的处理和表现非常注重.所谓情趣,是指画家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表现出令人愉悦,富有趣味性表述的情节、色彩、形象和线条.

情趣的表现是绘画的一种表述形式,在风俗画、漫画、小品画中常常被运用.一件成功的作品,可以把观众带到一种情趣中去,它给人的不只是情,而且要有趣,是情与趣的结合.

现代画家齐白石的《小鸡图》,用浓淡相渗的笔墨,寥寥数笔,表现出两只小鸡在争夺一只蚯蚓,情趣盎然,笔笔有情,笔笔有趣,画面生动,给人一种无穷的趣味感.画家的目的就是要创造出一个极富情感的世界,这件作品本身就洋溢着某种趣味,耐人寻味.

情趣的表达要有一定的情趣理解力.在情趣体验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自然事物中的内在意味或艺术作品中深层意义和内容的趣味性因素.众所周知,绘画中的情趣尽管是画家的虚构与想象之物,但其中却浸透了画家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融汇了画家对社会、对人自身的有关趣味性方面的认识与切身感受.因此,我们说,绘画是人类社会进步进程中各种形象的历史存照.

5 绘画语言的运用包括五个方面的规律

首先,绘画语言的运用是一种表现,而不是证明,是用形象来思考,而不是用其他形式来思考.这是根据绘画的本质而产生的规律之一,由于绘画的观众大都是普通人,因此要求绘画是可理解的,画家要有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要按照生活原型来进行艺术创作,这是规律之二.绘画语言的运用在第三个方面的规律是:画家的创作观念应该是全新的,而不是保守的,画家在语言的运用当中要力求表现的是语言所能表现的一切,而不是只言片语和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这个具体观念的特点应当是统一的.如果艺术语言变成另一个即使同它有关系的观念,那么绘画作品的统一也会遭到破坏.在观看作品时,就会感到茫然.第四个方面是指美术作品的形式应当和画家的观念相符合,而观念也是运用绘画语言来进行表达,语言服务于思想是一个基本规律.最后,在绘画语言的运用中,形式应该和思想相符,也就是说,绘画作品中的每个部分都应当与创作意图相一致,这在绘画语言运用中是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画家在他的作品中把一些普通的观念加以接受、发展并且运用,要与其他艺术门类有所区别.画家所要表现的是生动的形象符号和语言所创造的依靠视觉感官的兴趣来进行解读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中,画家可以把它的内在意义,自觉地甚至不自觉地来进行表现.绘画语言本身在运用过程中就是一种即兴表现的形式,说明隐藏在艺术家创作的过程是完全自发性的、情感性的.画家思想的自然流露和技法、语言的非目的性表现是画家创作的最高境界.

〔1〕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430.

〔2〕达·芬奇.达·芬奇论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121.

〔3〕达·芬奇.达·芬奇论绘画[M].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118.

〔4〕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75.

〔5〕徐于,马明.美学初步[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112.

〔6〕刘正强.意境辨释[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1980(5):38.

猜你喜欢
情趣画家绘画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酷炫小画家
诗词要有情趣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