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2014-03-29 09:39余佳莹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人文读书素养

余佳莹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在阅读中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余佳莹

(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当今教育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阅读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通过设置通识课程、开设讲座、主题活动、读书小组、延伸阅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营造书香校园,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阅读;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英国教育家纽曼曾经说过,真正的大学教育是什么?不是专业教育,不是技术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大学的理想在于把每个学生的精神和品行升华到博雅的高度[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在两千年前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而,目前高校过多地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育,时代的发展需要教育更关注人的生存、价值、情感与自由,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等教育若要更加合理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就必须注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人文素养的提升不能仅仅靠教师课堂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其中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是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视、做好阅读的引导工作,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亟需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课题.

1 大学生阅读现状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寄托着我们民族未来希望、作为今后国家建设中坚力量的中国当代大学生,他们课余的阅读状况如何呢?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编辑出版系梁春芳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余皓明教授曾先后做过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调查的范围涉及杭州和广州的数十所高校的学生.因为参与调查学校和学生样本量较大,分布较广,所以调查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调查显示:大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上网,上网时间超过了读书的时间;超过六成的大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兴趣爱好;他们喜欢阅读文学名著,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但又困惑于不知道读什么书和不知道怎么去读书[2].

复旦大学也曾经做过关于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仅有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3].

由上述三个调查可以发现,阅读量太少的状况在当今大学生中是具有普遍性的,尤其是现在无所不在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网络阅读的便捷性、丰富多彩的图像和易于理解的文字更容易吸引大学生,需要深刻思考的经典文本阅读却越来越被忽略,而恰恰是这些优秀文本著作的深入阅读才能使人们领略和思考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美感,形成精神领域的升华,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可以达到500-800页各类书籍,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一位接受采访的原北大女生说,我在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如此悬殊的数字真该令我们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反思.

2 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2.1 阅读可以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可以使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增加我们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说:“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4]”古今中外,创造丰富物质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和民族,往往都有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读书的格言和典故,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正是这些格言故事鼓舞着读书人把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一代代传承下来.饱受苦难的犹太民族,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等,也与其酷爱读书的传统有关,据有关统计,以色列人均拥有图书馆的数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德国一户普通家庭每月用于购书的支出达到50欧元以上,占业余爱好总支出的10%左右.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5].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作为领风气之先、将要承担国家建设和发展重任的大学生来说,养成阅读的习惯,既可以丰富其个人的人生体验,使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发展更加全面,又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更可以铸就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诗人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的精神和灵魂的陶冶,通过阅读让学生领悟什么是真理,如何追寻真理;领悟什么是生命及其价值,如何尊重和爱惜生命: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从而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2.2 阅读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

国家的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组成,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是由这两种实力组成:硬实力是他的专业知识,软实力是他的人文素养,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丰富个人的人文知识,从而提升个体的人文素养.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通过直接经验去学习,但是通过读书学习别人的智慧和经验则是无限的.读古人之书好比与先贤对话,读今人之书好比与智者交谈.阅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深入一个人的内心,可以为我们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读书给了我们观察世界的高度,让我们视野开阔;读书给了我们认识社会的深度,让我们思想深刻;读书给了我们改造世界的武器,让我们人生丰富.一个人由于读了一本书,可能改变思想观念从而前途命运也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些影响深远的名著往往成为改变社会甚至影响历史进程的思想先导.“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终身学习人类灿烂的文明,科学的前沿,增进智慧,提升境界.

2.3 阅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

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说:“见贤思齐”.优秀的经典著作蕴含着深刻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文思想,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秀的经典著作就是我们心灵的“源头活水”.对经典的学习有利于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精神境界的提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阅读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典籍,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特别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如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态度;以德治国、修身为乐的重德精神;推己及人,追求人际和谐的仁爱精神;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的优良美德;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人和精神;言行一致、恪守诺言的诚信精神;“协和万邦”、睦邻友好的共处协作精神等.

3 大学生阅读的有效途径

根据前述大学生阅读的现状以及阅读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可以得出结论,在大学生中形成阅读的风气和氛围,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培养都是必要的和亟需的.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大学生的阅读风气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3.1 开设通识课程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它要求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应该是广泛而平衡的,不仅要深入学习本专业的基础知识,阅读本专业的经典著作,还要广泛阅读相关专业乃至人类历史上各类优秀文明成果都要去阅读和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课程安排,调整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通识课程,毕竟一些优秀典籍内容深刻、博大精深,仅靠学生个人的阅读也许难解深意,如果能有专门的课程去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从而把学生引入阅读经典的桃源圣地,那么我们希望通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就会逐步实现[6].比如,加强文科学生学习和阅读自然科学著作的课程,使文科生认识到科学的深邃和严谨,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奥秘,从而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重;加强理科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课程的设置.用文学经典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和文学修养,用历史知识使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有更深远的洞察;用哲学思想培养大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这三维合在一起构成了人类的精神家园,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

3.2 设置讲座

开设讲座也是大学生亲近经典、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方式.可以依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生的要求邀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和学者开设讲座,可以针对某一部经典作品,比如学生比较熟悉的《论语》、《道德经》、《史记》等深入讲解,也可以针对某一个专业开设讲座,比如针对经济类专业的学生特点,开设关于经济学经典著作的导读讲座,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宏观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等,此类讲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另外,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知名人士,以自身的读书经历来做关于读书的讲座,以他们丰富的专业素养、人生经验谈论读书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有效途径.

3.3 开展阅读主题活动

时事热点是人们一段时期关注的对象,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阅读主题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弘扬校园的书香氛围,在书香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4、25世界读书日”,设置“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主旨演讲,让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书,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并推荐给大家,由此掀起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热潮.每年10月份世界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诺贝尔奖公布期间,开展“领略大师风采、攀登科学高峰”的诺贝尔奖相关图书阅读活动,比如获得诺奖的科学家的人物传记《诺贝尔奖获得者传略》、《居里夫人传》,文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获奖作品集》,经济学领域的《24位诺贝尔奖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等,既跟踪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的成就,也领略了诺奖大师的风采,他们的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都是对学生最好的感染和熏陶.2013年12月,我国发射了嫦娥三号,开始了中国的探月旅程,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神秘的宇宙》、《万物简史》等,以知识竞赛、经典图书推荐、相关纪录片欣赏等形式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探求,引发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成就的自豪感,对科学的敬重.

3.4 组建学生读书协会

利用大学校园中的社团活动平台,组建学生读书协会,以读书小组、读书沙龙的形式开展社团活动,把有阅读兴趣和爱好的同学组织到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体会,相互交换阅读经典好书,也是营造书香校园的极好途径.《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说,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必然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在组织以读书为共同爱好的社团活动中,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以某一本经典著作为主题开展阅读和讨论,尽情畅谈阅读经典后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就某个社会热点为中心组织校园读书活动,结合当下社会现象和亲身生活感受,交流看法、碰撞思想,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或者以专业学习内容为主题组织本院系、本专业的读书活动,共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3.5 阅读的新形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阅读也有了更多样更创新的形式,这些形式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更加符合大学生喜爱利用新媒体的习惯.有电视媒体上以读书为主题的栏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读书》、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河北电视台的《读书》,都办的非常精彩,他们用直观的电视手段传递书中的精华和信息,邀请爱书人士与观众分享读书的快乐,同时解读和推荐好书,带动民众读好书、好读书,在鱼龙混杂的图书市场为读者打开了一个阅读优秀图书的窗口,是爱书人的一道文化大餐;也有以为大众讲解经典国学为主题的电视讲堂,比如央视科教频道的《百家讲坛》节目,主要以中国传统经典国学为内容,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另外,以优秀经典著作为题材改编的影视作品也是让大学生亲近经典、培养阅读兴趣的良好方式,古今中外众多佳作有很多被影视工作者改编为优秀的影视作品,以另一种方式再现了原著的精彩,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都是难得的影视佳作,以影视的形式欣赏经典避免了文字阅读的枯燥和乏味,寓直观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为一体,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最喜爱的方式之一.

4 小结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7].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一生与书为伴,在孤单的时候得到慰藉,在失败的时候给予前行的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人们前进的阶梯,在事业的发展中给人以指引和导航.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营造书香校园,使大学生在读书中提升修养,砥砺品德,成长为既有精深专业知识,又有高尚人文素养的优秀人才.

〔1〕沈文钦.纽曼博雅教育学说的历史渊源[J].高等教育研究, 2009(6):32-37.

〔2〕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4):48-52.

〔3〕刘丽静,戴行德.面向高校留学生群体的阅读服务探索——基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留学生阅读行为的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74-77,48.

〔4〕蒋承勇,云慧霞.大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2):53-55.

〔5〕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624/10/3930_401 3885.shtm l.

〔6〕刘淑红,朱海霞.阅读文化经典: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105-107.

〔7〕http://www.gov.cn/ldhd/2009-04/23/content_1294455. htm.

G642

A

1673-260X(2014)09-0271-03

猜你喜欢
人文读书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绍兴
我们一起读书吧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