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上供销社的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及实践探索

2014-03-29 19:45黄敏芳郑亚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供销社安徽电子商务

黄敏芳,郑亚琴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233000)

基于网上供销社的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及实践探索

黄敏芳,郑亚琴

(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安徽 蚌埠233000)

物流一直是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网上供销社可以成为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体系对接的良好的纽带和组织保证.本文通过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相关要素的分析,进而分析安徽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及网上供销社为基础的物流相关实践.指出安徽农产品电子商务及物流体系建设应该从政府支持、网上供销社平台搭建与选择及其与物流体系对接诸方面综合推进.

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模式;网上供销社

1 引言

“网上供销社”是一种新型的销售方式,它是农产品供销与电子商务和物流系统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销售模式,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途径(许雯斐,2011).自2009年湖南供销合作社成立,各个省的合作供销社也相继出现.根据最近CNNIC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农村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供应商、需求方、第三方的相互联系提供了方便.

Reuters(2007)介绍一个低技术的基础设施如文本信息服务,即可以有效提高市场效率.鉴于网络近几年的农村的普及,在农村实行网上供、销的可行性程度越来越高.网上供销社的发展有效的满足了农村贸易需求,必然能提高农村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加之,现农村市场开发比较晚,各大销售商可有效开发农村市场.

近年来,安徽省系统的“三社一会”建设工作已经初步取得效果,网上供销社正在发展,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面,与其他省社相比,仍然存在发展速度缓慢、带动能力弱、发展不够平衡等问题.

2 安徽农村电子商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崛起不断加快.由于农村地区物流网络的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远远迟于其他地区.Mueller(2000年)指出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在农业方面渗透,农村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购买和销售农产品.本文倾向于从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前提条件下来探索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在中国特色的前提下了,基于供销社的农村电子商务快速的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崛起比较晚,现有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农产品供销、基础设施以及信息的收集与传播上,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的模式研究比较少.Paul Beynon-Davies(2010)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之间的成熟度进行了评估测量,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源动力.

目前安徽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不断,安徽省目前的多媒体数据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省所有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省农委先后投资400万元,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群,来实现农产品的信息发布.电子商务在安徽农村开展的可行性正在不断得到验证,但是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意识、基础设施等一些方面的发展问题,同时,安徽农村电子商务也有着发展潜力巨大,上升空间充足的优势,在地域方面,长三角的区域物流业发展也会对安徽农村物流产生一定的协同效应(吴晓萍,2010).

2.1 农村电子商务涉及角色

基于网上供销社的农业电子商务完整的交易过程,可能包含的角色有政府、农民(或种植者)、第三方运营商、网上供销社(Molla,Peszynsk,2011).各角色通过了解电子商务相关的影响要素,做出有效的决策来有效地提供产品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2.2 农村电子商务各角色的职责

政府在农村电子商务过程中,应确保政策环境即政策指引作用,提供一个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大环境;农民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主力,他们既是供应商也是购买者,是其他相关角色的服务对象;第三方运营商包含第三方物流公司和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商,第三方运营商的主要职责是为农村提供配送服务和信息服务,为实现农村电子商务提供方便;网上供销社是所有参与者的连接纽带,主要为解决农民买难、卖难的问题(Kawesha,2006).在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各个角色应该联系安徽省实际来开展电子商务,把安徽省的具体实际与电子商务的在农村的开展相结合.

3 农业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

作为“万村千乡工程”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安徽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较早,然而全省网点连锁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并不完善,当前,安徽农村物流配送体系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供求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共享,这也是制约当前安徽各乡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之一(王珍,2008).安徽省已经在2007年改造和新建8000家日用消费品连锁店,规模已经覆盖了全省所有的乡镇和一些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改造和新建了配送中心215个,实现了农村连锁配送60%以上.目前安徽省的物流配送状况还在不断的好转.

3.1 电子商务下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在城市农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的环境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农村电子商务已经在摸索中前进,但是对农村电子商务物流模式一直在探索.李青、刘冰露等(2011)指出农产品的物流模式正在由B-G-C(Business to Government to Consumer)模式向B-B(Business to Business)和P-C(Peasant to Consumer)模式演进.农产品的物流模式的选择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农产的运作效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农产品物流方面,苏星燕、陈治亚、周艾飞(2009)等提出在中国特色的背景下新型物流运作模式,即基于电子商务的“邮政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运营新模式.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这种运作模式的可行性和运作方式需要进一步分析.但是这种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农村物流不涉及的情景.

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利用已有的资源为农民进行土壤分析、农作物病情预测预报等措施,这种试点企业直接指导或者加盟运作的方式不仅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也及时的配送了农民所需物资.有效的促进了网上供销社下安徽农村经济的发展.

3.2 农村电子商务的物流运营机制

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角色比较多,终端用户即农村居民、供应商或销售商、物流公司、乡镇物流中心.吴勇杰、颜佳玲(2013)对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运营的模型进行了探索研究,在农村物流运营过程中,我们应该正确的理解网上供销社的位置,整个物流体系都是基于网上供销社来运作的,整个电子商务都是通过网上供销社来展开的.考虑到农村配送过程中各个村之间的距离,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应该恰当的解决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时效问题.

安徽省作为“万村千乡工程”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它的物流运营有自己独特的模式.目前安徽农村物流模式的建设方式是政府选择几家流通企业为农村市场的试点企业,同时通过对试点企业进行扶持建立安徽农村流通主渠道.现安徽省的物流正处于一个理性的、快速的、新的发展阶段.

4 基于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启示

目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正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于农村市场的开发和发展还是对一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模式的发展都是一种创新,对于电子商务价值创造也会是很大的突破.物流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在农村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对于新型网上供销社的发展,电子商务赖以生存的物流的发展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从网上供销社的角度,为保证安徽农村电子商务开展的物流体系发展做出以下建议:

4.1 加快乡镇物流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保证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广大农村的供、销需求.同时也要保证农村地区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里不仅仅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网络的发展,也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手机3G网络的运营来满足农民信息的需求.

4.2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的支持,尤其是对农村物流发展的支持.政府支持包含政策支持、资金支持等,政府的支持和“有所为”,建立城乡之间的有效关系网,提高信息的共享和传播率,缩小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为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3 网上供销社是农村电子商务各个参与者相互联系的纽带.供销社要拓展与其他各方链接的数量,方便农民信息获取的便利性.或者为了增加拓宽销售渠道,网上供销社可以加强与其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联系,如京东或者1号店.网上供销社可以依靠一个独立的品牌入驻京东商城或者1号店超市,加强生鲜产品的成交量.

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同时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研究也是未来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重点对象.农村电子商务体系的发展还正处于研究阶段,发展还不完善,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对物流体系的承担者、利润回收问题以及各种资源的供需问题都需要有效的解决.

〔1〕吴勇杰,颜佳玲.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3(35):132-133.

〔2〕李青,刘冰露.基于电子商务的大连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J].理论研究,2011(43):13..

〔3〕Kun Fan.Comparative Analysis on E-Commerce Applicat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Journal of Convergence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ume6,2011, pp210-218.

〔4〕Lila Hanitra.(2012).Cooperatives and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s. 2012 international year of cooperatives.

〔5〕郑亚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主成分聚类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20-122.

〔6〕Paul Beynon-Davies.eBusiness as adriver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12,2010,pp.17-36.

〔7〕Jerome Kawesha.E-Agricultural Marketing.E-Brain Forum,October 27,2006.

〔8〕吴晓萍.安徽农村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探讨.商业时代[J], 2010(3):117-119.

F713.36;F721.2

A

1673-260X(2014)07-0055-02

2011-2012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11-12D17)

猜你喜欢
供销社安徽电子商务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统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