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途径探讨

2014-03-29 19:45王玫武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院校高职

王玫武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364021)

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途径探讨

王玫武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 龙岩364021)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是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力的有力之举,也是培养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必要之策。 反观对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 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更好发展,还需要各方共同做出努力.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反思;途径

1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道德,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应该和必须遵循的与其职业相适应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各行业的具体体现.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行有行道.遵循职业道德,是遵循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之一,各行业的从业者遵循其职业道德,该行业才能正常有序发展,社会才能更好进步.具备职业道德规范的从业者,才是一个合格的从业者.

1.1 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

高职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有志向的青年群体,对于未来,他们有着自己的规划和憧憬.但是由于阅历的有限以及知识层面和思想深度的限制,他们又不能很清楚地认识自己、分析现状和未来.信念不清晰、价值观念混乱、传统道德观念淡薄、吃苦精神不足等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靠职业道德教育.

1.2 职业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是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要抓好对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使其掌握扎实过硬的技术;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优秀的从业者.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高职院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奉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身、心、智、能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做出的努力.

1.3 职业道德教育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要之策

在人才充裕的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标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知识技能层面上,而是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综合素质的考评.看重职业能力,更看重职业道德操守.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都在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在严峻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从各方面增强实力和提升素质.不仅要从知识、技术、能力等“硬件”方面狠抓,更要在素质、修养、道德等“软件”上下功夫,职业道德教育无疑是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竞争力的有力之举.

2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反观高职院校道德教育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在高职院校里都有开展,很多学校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选修甚至必修的课程,但是,仔细审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校方重视不够,专业师资欠缺,教育方式刻板,学生认识不足.

2.1 校方重视不够

在当前严酷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之下,一些学校出现了明显的“偏向”,把资源和精力倾斜向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略了职业道德的教育.高职的学制又比较短,校方就更加把有限的时间都集中到“看得见”的那些上面.相对之下,对于“看不见”的,就不那么重视.人才培养上,重技能,轻道德;重知识,轻品质;重实践,轻素质.课程设置上更加偏重专业技术的学习和技能实践的训练以求更高的实效.学校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边角料”时间分给职业道德教育开设很少的一点课程,而且可能还是选修.考核也比较宽松,学生只要来上课,大部分都能过关,学生根本不会认真对待.

2.2 专业师资欠缺

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以前的中专学校直接或者整合后升级而成,基础不够坚实,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师资力量也是参差不齐.至于专业的科班出身的道德教育老师就更少了,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老师更是少上加少.有的学校,职业道德教育课是由其他课程的老师在本学科课程之外兼授职业道德教育课,其道德教育理论不够完善,道德教育实践也不够丰富,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授课的质量如何,是个值得怀疑的问题.

2.3 教育方式刻板

大部分的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停留在象征性的开几节课的层面上,用的还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述的方法.这样刻板的教育方式,用在严格考核的、直接用得着的、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密切的科目上,学生还可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但是用在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不那么密切、考核又比较宽松的课上,他们学习的热情就没有多少了.学生本来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就没有热情,加上纯理论的讲述缺乏变化,又调动不了他们的积极性,上课的效果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2.4 学生认识不足

在经济大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注重的是自身实际的利益,对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不太重视的,甚至是淡漠和排斥的,社会公德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很多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庸俗化、功利化倾向,唯私利是求,只注重眼前的个人利益,过分注重实际的待遇,职业视角完全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有的高职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频繁“跳槽”,究其原因,就是敬业精神不强,职业道德操守缺乏,集体意识不足,吃不得苦,受不了气,忍不了暂时的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不满意和低评价.长此以往,高职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竞争力都会大大下降.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利益,也会对高职院校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不良影响.

3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改进途径

3.1 学校给予职业道德教育应有的足够重视,开设常规的职业道德教育必修课程

作为高职学生的培育者和引导者的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思想上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到和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宏观上,引领职业道德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政策制定上,向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倾斜;在日常行动上,加大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的频率和力度;在制度上,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并将其作为常规课程、必修课程来开设,严格把关.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课程内容,并针对专业特点对毕业生进行各自的就业指导,在平时就着力培养他们养成正确的就业观.

3.2 培养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师,并提升全体教师的师德素养

要培养一批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教师,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的水平,用最先进的理论、最科学的方式、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整体师资的锤炼和整合,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尤其是师德素养.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言行是对学生最好的示范.教师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比如认真的敬业精神、谨严的工作态度、不计回报的付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要抓好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道德影响力. 3.3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改进和完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

职业道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抽象的概念,如果仅仅把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刻板的课堂讲授的方式灌输给同学们,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同学们的感觉就是这是干巴巴的理论学习,而不是和自己切身相关的品质锤炼和提升.要想职业道德教育取得好的成效,还需要我们丰富和创新其教育的形式,使其具有多样性、灵活性.还需要我们把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在职业实践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使得二者的紧密关系为学生所正确认知,也使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在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更深刻,也更实际,实践中认识到的职业道德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和思考.如组织学生实地实习和观摩学习,切身体会职业道德重要意义.组织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到学校合作的各个实习工厂单位去实习和观摩学习,在实实在在的工作中去切身体会行业的魅力,以及职业道德对于行业和从业者的重要意义.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密切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努力形成一个良好的长效机制.

3.4 正确地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学好.尤其职业道德是形而上的问题,不像法律有明文规定,职业道德靠的是行业要求和从业人员的内心认同,它的施行更多的是依靠个人的自律.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从业者自身做出很大的努力.学校要在平时就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需要加大力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动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成长.

3.5 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实用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

丰富学校的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的学风建设和道德建设,营造校园良好的道德氛围,为职业道德教育创设良好的校园大环境.良好道德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学生明辨了是非,明确了取舍,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寓教于无形.积极开展与职业道德学习有关的校园文化娱乐活动,如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才艺比拼等,寓教于乐.同时,搭建实用的职业道德教育平台,比如:校方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和协会来负责职业道德教育这一块,学生会内部可以设立负责这一块学习和交流的学习部,学校定期举办讲座等.也可以邀请一些本校毕业的在各行各业表现出色的职业道德模范代表来学校里做交流,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道德品格力量来激励学生.

3.6 和其他的人文素质教育学科结合到一起,互为支撑

高职院校多为理工科,国家对理工科学生的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提出更高的人文素质要求:更宽的知识面,更新的知识结构,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审美和形象思维的训练,重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对学生价值观导向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职业道德教育是从属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大类,要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政治、美术、历史学、心理、哲学、社会学等这些其他课程结合起来.哲学和历史学能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经济社会学法学等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文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音乐摄影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心理学则可以训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养成,都是可以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一个坚实的内部的“软件”支撑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这些人文教育学科家合起来,势必将形成一个巨大合力,收到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良好效果.

〔1〕邱秋云.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职业教育研究,2012(6).

〔2〕孙连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机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

〔3〕李春艳.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和职业心理培养的模式探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1).

〔4〕陈萱.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5〕甘慕仪,徐刚.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1).

G641

A

1673-260X(2014)07-0137-02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