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4-03-29 19:45孟庆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3期
关键词:全科医师医学教育全科

孟庆国

(徐州医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4)

关于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若干思考

孟庆国

(徐州医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4)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引入摸索、逐步推进和蓬勃发展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现阶段,从学科和师资建设、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对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再从弘扬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和加快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全科医学;教育理念;终身教育;国际化

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遵循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又具有其特殊性.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尚处于初级阶段,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成为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关键.加强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完善其教育质量控制体系,创新机制,成为发展主题.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进行了剖析和探讨,进而提出了弘扬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和推进全科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等具体的发展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历程

1.1 引入摸索阶段

1989年11 月,第一届国际全科医学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时的首都医学院率先在国内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全科医学教育中心,开始传播全科医学教育理念.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成立,并于1995年成为世界家庭医生组织(WONCA)成员.但由于社会认同度低、缺乏政策支持,这一时期全科医学教育还处于引入和摸索阶段,尚未广泛开展.

1.2 逐步推进阶段

1997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高度重视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卫生事业发展的职业化管理队伍.”1999年12月,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全面启动和开展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从2000年开始,全国陆续开展了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以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相继成立了全科医学系,普遍开设全科医学相关课程.复旦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还开展了全科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此阶段,全科医学教育的政策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为全科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3 蓬勃发展阶段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大环境日趋形成,全科医学教育在我国跨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201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部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对我国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逐一进行了规定.2011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在中国初步建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在此良好政策环境的促进下,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和服务提供等方面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正沿着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稳步推进.

2 现阶段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方面

2.1 学科和师资建设

加强学科建设是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世界家庭医生组织鼓励医学院校成立全科医学系,加快学科建设.美国90%以上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都建有家庭医学系科,为学科构建发展平台.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中设置全科医学系科的比例尚不到50%,其中绝大部分又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在附属或教学医院中设立全科医学科的则更少.国内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中,省级以上全科医学重点学科极少.学科建设薄弱,科研停滞不前,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均不够.鉴于此,有条件的医学院可建立全科医学系,完善课程体系,使得本科阶段的全科医学教育规范化、标准化.对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其开展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

师资建设是医学院开展全科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包括前期课程师资、后期见实习师资以及辅导员师资.目前前期课程师资薄弱、后期见实习阶段一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师资缺乏以及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全科医学教育师资的质量.此外,整个师资队伍普遍缺少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因此,根据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制定师资建设规划,培养前后期骨干教师和稳定辅导员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要针对性的进行师资培训,促进师资队伍具备全科医学教育理念和思维模式,通过博士化和国际化来提升整个师资队伍的质量.在欧美,许多执业的全科医师可进入医学院从事全科医学教育,直接影响医学生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态度.我们可选派一些骨干教师和辅导员到开展全科医学教育较好的国家及地区研修,培养一批适合全科医学教育发展的能教学、善科研、懂管理的专家,改变目前的教育状态.

2.2 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建设

教学见习、实习基地包括综合性医院见习、实习基地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见习、实习基地.见习、实习基地的条件包括充足的学生数量、理想的教学与生活条件、合格的师资、专门的组织机构、一定的病例数量、见习、实习指导手册.高等医学院校有着完善的医、教、研体系及丰富的教学、临床经验,其附属医院多是三级医院,教学基地管理先进,硬件设施精良,但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系甚少,这不利于全科医学教育的开展.应更多地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教学基地之列,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及人财物诸方面的投入,一方面进行教学见习、实习,另一方面可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提升,从而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此外,可借专业认证之契机,以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为载体,加强全科医学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比重.

2.3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是保证全科医学教育质量的核心.深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和监控体系,以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为依据,由高等医学院校、卫生厅(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质量保障体系.利用个案分析、问卷调查、指标体系的研究技术、定性社会学调查、流行病学快速评价和卫生经济学评估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各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管理、监控和评估,建立全过程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医学院校内部可成立由资深专家组成的全科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督导组,对全科医学教育进行全程立体式的督导,主要的教学督导方式有深入课堂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和抽查有关教学资料等.

3 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发展建议

3.1 弘扬全科医学教育理念

全科医学教育须冲破传统医学教育思想观念的束缚,树立全科医学教育的人才观.全科医学教育理念需贯穿全科医学教育始终.全科医学教育应确定“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想学生所想,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此外,要着眼未来,树立全科医学终身教育观念.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股重要的国际教育思潮,法国著名教育家保罗·朗格让是最早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代表人物之一.全科医学教育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要实行终身教育.全科医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新变化.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实现全科医师队伍有进有出,建立高绩效的竞争机制,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吸引国家和社会的资金投入,提高全科医师以及全科医学教育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薪酬水平,使全科医师和全科医学教育工作者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增强全科医师和全科医学教育从业者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

3.2 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推进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为契机,以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农村订单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3+2”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等为抓手,深化全科医学教育改革,从而提高全科医学教育质量,确保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卓越的全科医学人才.同时,要创造性得开展多种形式的全科医学教育,涵盖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教育、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全科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等.

3.3 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化战略

在医学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经验,促进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推进全科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具体可以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策略.引进来,即把国外先进的全科医学教育理念、教学、培训、研究、技术引入我国.走出去,即定期派出全科医学教育的中青年师资到国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社区卫生服务一线机构研修.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创新全科医学教育培训制度,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对于缓解国内社区卫生服务对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的急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英语授课)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全科医学专业或者临床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留学生教育,为广大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培养合格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

〔1〕周小冬,卢建华.对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358-361.

〔2〕杜娟,郭爱民,路孝琴,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及展望[J].继续医学教育,2009,23(3):9-12.

〔3〕史亚明.全科医学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1):5-6.

〔4〕姜润生.中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10):1-3.

〔5〕李芳健,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的PEST分析及策略选择[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9-71.

G642

A

1673-260X(2014)07-0141-02

2012年度徐州医学院院级课题研究成果(2012KJ34)

猜你喜欢
全科医师医学教育全科
医学人文融入全科医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口腔全科医师执业范围(讨论稿)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