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途径

2014-03-30 05:41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均等化农民工图书馆

纪 纯

(广州大学,510006)

1 引言

2012年4月17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了《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2012-2李臻014年)》。要求各市扎实推进,适时开展督导工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公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致相当,其特点是基本权益性、公共负担性、政府负责性、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1]。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人数已达26261万人,比2012年增加13%。在社会资源分配博弈中,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据报道被拖欠过报酬的农民工占40%,许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文化娱乐,许多人在精神上缺乏与外界进行沟通和交流,许多人面临着性苦闷和性压抑。人们对于农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等精神世界的问题则很少过问,这样导致了许多弊端:其一,农民工的利益、情感需求一旦被忽视,无法诉求,就有可能成为一些过激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诱因;其二,现实生活中,农民工的精神生活问题并不是缺少文化娱乐设施这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农民工常常遭遇各种精神问题,如工作无着落或不顺心产生的焦虑感,被城里人歧视所产生的自卑感,权益被侵害时所产生的愤懑和压抑,恋爱交友失败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如何为他们提供就业教育机会、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已成为当前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思考的课题。

2 新时期农民工的特点及需求

目前,中国农民工数量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断增加。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农民工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普遍存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已成为改革发展的迫切任务。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90后农民工的关切。所谓的“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指八零后和九零后的农村劳动力,也称第二代农民工,他们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2]。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不愿意当农民,对经济收入回报提出了较高的期望,更对自我价值实现抱有期待,他们更渴望融入城市,享受城市的生活。第二代农民工进城的主要理由是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向往,他们更渴望以智力而不是体力在城市生活,既没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也没有吃苦耐劳的能力和精神,过分追求较好的生活,勤俭节约的品格逐渐淡化。

第一代农民工以求生存为主,学技术为辅助手段。而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大多希望有一技之长,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据统计:有56.9%的第二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当地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

由于新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因此他们对文化精神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很多人认为看电视、看报纸、打扑克、下棋、玩游戏都只是较低层次的精神需求,但由于收入较低,他们只能选择比较廉价的文化消费方式。

新一代农民工对社会保障的需要也胜过第一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开始觉醒,通过诉诸法律和舆论维护自己的权益。加薪与提供食宿等用工条件对他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而他们更注重医疗、教育、住房、户籍等保障制度[3]。

3 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1 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

实现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伍,作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提高图书馆服务队伍的人员规模、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了解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爱岗敬业,不仅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业知识,也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在思想上要爱护弱势群体,消除对他们的偏见,以热情主动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作为自己的职责。

3.2 图书馆为农民工服务的举措

网络环境是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和特色数据库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围绕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文献信息资源、电子资源、网络资源的优势,以及强大的信息加工能力,有针对性地为农民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信息服务。

图书馆可利用网络媒体,通过移动阅读服务平台为农民工提供服务。由于信息传递快,网上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帮助农民工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可以进行政策咨询、法律咨询、项目策划、交流培训、数据釆集、资源共享。如为农民工建立个人档案、建立QQ群,能够较准确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信息服务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帮助农民工建立个人的信息系统,收集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第一时间了解企业的招工情况,为农民工提供信息引导、策划和就业服务,帮助农民工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

图书馆要利用自身的人力物力对农民工进行培训,建立“需求-培训-就业-提升”的培训模式。要围绕市场需求、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的方式,不同的群体举办不同内容的培训班。可以举办各种有益于农民工学习、工作、生活的讲座,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如开设一些文明礼仪讲座、心理健康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情感关怀、素质提高、权益维护、技能培训等。引导他们尽快地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新要求,教育他们爱护公共卫生、公共环境、遵守法律法规、讲文明懂礼貌;帮助他们懂得心理调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宣传劳动法、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自身保护能力,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

可以利用流动图书馆,或者在农民工聚集的社区设立咨询和服务联系点,为农民工提供多样化的咨询,激励帮助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的生活。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能够通过资源共享、数据釆集等方法为农民工提供:社保、养老、培训、就业等信息咨询。对从事危险工作和特殊工种的农民工,要对他们宣传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劳动保护能力。

积极推进支教助学活动。组织志愿者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学习功课的辅导,培养兴趣爱好,心理健康教育等。建立社区图书室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把一些剔旧的图书,过期的期刊、文献以及更换下来的旧设备送给社区图书室使用,增强社区图书室的藏书量和设备,并利用社区电子阅览室,指导农民工学习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普及常识,为农民工设立上机专区,免费上网咨询各项信息服务。构建读书环境,方便农民工阅读,提高农民工的读书热情,从而也提高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4 以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提高农民工精神生活质量

目前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表现为:(1)公共文化设施供不应求。(2)农民工收入低,农民工为了生活只想挣钱。(3)农民工劳动强度大,环境较艰苦,从而影响其文化需求。尽管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从经验来看,最终是落实到“社区文化发展机制,建立城市十分钟文化圈”[4]。由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具有易获取、易触及、易享用等特点,农民工看书、看戏、看电影及参加集体文化活动更加便利,因此推进城市各社区内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增加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构建了职工教育网、工友和谐家园、职工书屋、农民工业余学校、大学堂等五大平台,已建书屋1974家,近6000名职工通过广州市教育网参与学习培训[5]。从2006年到2010年,广州市财政投入给公共文化159617.84万元,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市社区和行政村文化室建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已经达到2585个;“农家书屋”工程,从2008年到2010年,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农家书屋”经费5783.53万元,“绿色网园”经费556万元;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全市2010全年共放映农村电影15376场次,观众人数达200余万人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五年来,市区两级财政共投入11733.06万元,其中市级财政2416万元,区(县)级财政9317.06万元[6]。如萝岗区五年来,累计投入近30亿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黄埔区人均文化事业费从2005年913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 2739 万元[7]。

应尽量把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向农民工开放。设立图书室、阅览室等,供农民工借阅,保障农民工文化权益,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依托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信息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各社区书屋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满足农民工对公共文化的需求,为农民工提供网上阅读、影视播放、知识讲座、信息查询等文化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可以定期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用工单位也要定期为农民工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农民工择业的竞争能力,就业的适应能力,以职业需求和城市生活的需求为主导,从而提升农民工的幸福指数。

[1]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Z].广东省人民政府(2009)153号.2009-12-11

[2]桂 杰,何星洁.被城市“接纳”是具先进意识和职业技能农民工主观感受[N].中国青年报,2013-3-28.

[3]马红漫.用工荒不是零和困局[J].新民周刊,2013,(8):79.

[4]中共广东市委办公厅,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广州市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N].广州政报,2009-4-25.

[5]广州市总工会:五大平台助职工“提素”[N].南方工报,2011-11-23.

[6]杨 明,穗 宣.广州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N].广州日报,2011-5-10.

[7]黄丽华.关于推进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思考[M].广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2012,4.

猜你喜欢
均等化农民工图书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Association of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 in primary angle-closure diseases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建设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当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