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4-03-31 19:34石高升
河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农业局农技管理体制

石高升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依托。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河北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方案》(冀政〔2006〕110号)及相关配套文件要求,我市于2007年开始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同时,依托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不断健全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力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水平。

一、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和问题

2012年廊坊市农业局作为职能部门,分别针对我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存在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和加快实现“县办县管”等事项,相继向市政府做了三次专题报告,同年8月份市政府下发《关于批转市农业局关于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实现“县办县管”的报告》的通知后,我们采取会议、督导检查等形式,督促各县加快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县办县管制度。截至2013年底,我市除两个县编办未下发理顺管理体制的文件外,其余县(市、区)编办都印发了相关文件,各乡镇从现有农办人员中拨出2—5名农技人员到县农业局名下,“人、财、物”归在农业局名下,实现三权归县,名义上实现了“县办县管”,但实际情况却是划转人员数量与2007年制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时核定的人员数量差距还很大,而且大多数县的人员还没能从乡镇工作完全脱离,影响了日常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

三、促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县办县管”。无论是乡镇站还是区域站,必须真正实现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乡镇(区域)站承担公益性农技推广任务,为农民提供种植业、农机和畜牧等科研成果和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并接受服务乡镇政府的监督指导。

二是落实编办文件,实现人员到位。严格按照省政府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批复要求,落实基层农技人员,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基层农技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基层乡镇(区域)站人员到位率达到80%以上,并且全部纳入县级财政全额保障。

三是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实施。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项目县要严格按照中央、地方2∶1比例,足额落实配套资金,依据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分别完成基层乡镇站的选址、新建、改扩建任务。基层站要利用好项目配备的办公、检验检测设备、交通工具,为辖区做好农技服务工作。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各项目县要抓好乡镇(区域)站的人员聘用、推广责任、绩效考评、知识培训、多元推广等制度建设,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内容,建立岗位目标管理制度、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等,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猜你喜欢
农业局农技管理体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龙城神话
——柳州农业巡礼
浅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并非“小题大作”
论各地高新园区管理体制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