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观察及护理

2014-03-31 22:59许晓雅江金燕邵奕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胆漏迟发性胆汁

许晓雅 江金燕 邵奕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六医院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浙江 丽水3230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因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已成为胆囊良性疾患的首选治疗方法。在广泛开展LC的同时,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术中、术后即发性胆漏发生率逐渐下降,而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相比之下逐渐升高[1]。胆漏是LC 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迟发性迷走胆管漏为胆漏中的一种类型,因其漏口小,且发生时间较晚,不易观察,但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了解LC 术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观察要点,制定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现将 我院2004 年7月~2013 年6 月 收 治 的LC 术 后发生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8例患者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8例患者中男3 例、女5 例;年龄37~83 岁;原发病: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4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 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例,胆囊管结石嵌顿1例;术后病人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预期拔除腹腔引流管,拔管当天均未见不适。4例患者术后4~7d出现腹胀,其中1例患者合并发热,1例患者有右侧肩背部放射痛表现;3例患者术后5~8d出现发热,1例患者合并畏寒,右上腹压痛、反跳痛阳性,WBC(13×109/L~18×109/L);1例患者术后第7天出现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胀,第9天出现恶心呕吐伴剧烈腹痛,拟肠梗阻再次入院。7例病例行B 超检查提示:胆囊窝积液、腹腔积液。腹腔诊断性穿刺出胆汁样液体;1例患者拟肠梗阻经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为迷走胆管漏。

1.2 治疗方法手术治疗1 例,原因:患者LC 术后第5天出院,出院后第4天再次入院,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d,经胃肠减压、灌肠等治疗后腹痛加重,再次手术时发现迷走胆管漏,术中腹腔冲洗、结扎迷走胆管,放置腹腔引流管。非手术治疗7 例,其中2例行腹部B 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术;5例行ERCP 术下ENBD 管引流联合B超定位下腹腔置管引流术;术后各引流管引流量为40~380ml/d,同时保持通畅引流。

1.3 结果非手术患者经持续引流3~7d,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无胆汁引流出,无腹痛、无发热,B 超检查无腹腔积液后拔管;腹穿联合鼻胆管引流者,症状消失并经腹腔引流管、鼻胆管造影和B 超检查无异常后,拔除鼻胆管和腹腔引流管。手术患者术后引流5d,腹腔引流管未见胆汁,无腹痛、无发热,予拔除腹腔引流管。8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3~36个月,未见再次胆漏等并发症表现。

2 病情观察

2.1 加强腹部体征的观察LC 术后应多倾听患者的主诉并密切观察其腹部体征,以便及早发现胆漏。因迟发性迷走胆管漏多发生在拔除引流管后,拔管后护理人员应加强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及创口敷料的情况,患者在拔除引流管后如出现腹痛、腹胀,右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时,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腔B超、ERCP下胆道造影,以明确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及护理。本组7例患者在术后4~8d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1例患者在出院后出现明显腹痛腹胀。患者出院后,需指导患者,一旦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表现,及时返院。

2.2 动态监测体温的变化胆漏发生后由于胆汁外渗,腹腔继发感染,患者会出现体温升高。本组病例中4例病人拔管后出现发热,1例出现畏寒,体温在38.3~39.2℃,热型均为不规则热,持续2~3d。因此,手术3d后仍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观察有无畏寒、寒战等体温升高的表现。

2.3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患者拔管后出现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肩背部放射痛,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时,也应警惕迟发性胆漏的发生。本组病例中1例出现恶心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例患者出现肩背部放射痛。因此,术后患者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给予复查B 超,排除迟发性胆漏的发生。

3 护理

3.1 有效的心理干预心理学研究表明,负性心理可造成生理、精神、免疫三大系统的紊乱[2]。因此,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情绪稳定非常重要。患者出现胆漏后情绪紧张,担心病痛的折磨及疾病的愈合。护理人员应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流,与病人建立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同时注意与家属的沟通方式,避免因家属的态度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介绍已成功治愈病例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各项检查及治疗前向病人详细解释说明目的,诊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使病人了解检查治疗的必要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本组患者经过有效的心理干预,8例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度过危险期及恢复期,治愈出院。

3.2 做好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出现胆漏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是引流胆汁、渗出液,引流液的性状是诊断胆漏、出血的直接依据。护士应了解腹腔引流管的放置部位及作用,引流管应做好标识,严格无菌操作,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受压,翻身及下床活动时,防止引流管脱出及引流液逆流。保持有效的引流,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观察记录引流液量及性状变化,如有局部腹膜炎体征,局限在右上腹,引流管又无液体流出,则提示引流管可能不通畅,报告医师,可用生理盐水或抗生素液低压冲洗管腔;如引出棕色胆汁样液体,24h 引流量大于100ml,甚至超过500ml,提示胆漏严重,还需行ERCP 下ENBD 管引流或手术治疗。如患者体温、血像恢复正常,无腹痛、腹胀、发热等腹膜炎表现,腹腔引流管未见胆汁引流出,可拔管。本组8例患者均放置腹腔引流管,未发生管道堵塞、脱落等情况,放置引流管后3~7d无引流液引出,予拔除引流管。

3.3 加强ENBD 管的护理ENBD 管固定完好是保证胆汁有效引流的前提[3]。术后将ENBD 管用“工”形胶布妥善固定于鼻翼两侧及耳垂,接引流袋于床旁,定时观察引流管的固定情况。保持有效的引流,防止鼻胆管扭曲、折叠、受压、堵塞。引流管做好标识,每班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状,做好床旁交接班,发现引流不畅要及时查明原因。ERCP 术后2h、6h、24h要监测血尿淀粉酶指标,及时发现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引流时间依据腹腔引流管的情况而定。本组5例患者ENBD 管固定妥善,监测淀粉酶指标正常,术后5~7d拔除ENBD 管。

3.4 详尽的出院后指导出院前应详细地给予出院指导,为病人开一份健康处方。条件允许,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特征给予电话追踪指导。向患者详细介绍在拔管后,还需要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变化,如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畏寒发热、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胆漏表现,需重新置管引流。本组患者出院拔管后情绪稳定,电话随访均无腹痛、腹胀、发热、胆漏等并发症发生。

4 小结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现广泛应用胆囊切除,随着腹腔镜手术器械、操作技术的提高,LC 术后胆漏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但迟发性胆漏因症状不典型或重视不够,未能及时发现及就诊,从而延误患者病情,导致病情难以控制或加重。故护理人员要加强拔管后的病情观察,做好详尽的出院后指导,以便及时发现迟发性胆漏,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 张成,王羊,安东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迷走胆管漏的预防及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1):40-41.

[2] 胡佳梅.肝内胆管结石、肝叶切除术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93-94.

[3] 杨义芳,罗茂华,何德蓉,等.鼻胆管引流在ERCP 术后的临床意义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599.

猜你喜欢
胆漏迟发性胆汁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迟发性出血的诊治体会
肝胆手术术后胆漏的相关原因分析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新兵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致迟发性变态反应1例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