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建筑,新生命

2014-03-31 10:31杨妍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寓所发电站建筑师

杨妍

摘 要 老建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当他们不再适用于现代的生活,将它们拆毁并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当代建筑着力寻求可持续发展,对老建筑进行改造与再生,既能保存其历史价值,又是符合这个时代经济利益与发展需求的潮流趋势。

关键词 老建筑改造 建筑设计

当时间慢慢逝去,老建筑成为一种记录我们曾经生活的视觉记忆遗留在城市里,他们或许是令人兴奋的,或许是乏味的;或许是令人畏惧的,或许是历经沧桑的;但他们无一不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价值流淌于他们的存在之中。如何让城市持续发展,同时又保留住老建筑曾带给我们的记忆与感动?老建筑的改造与再生,已成为当代建筑不得不谈的一个热门话题。

19世纪中叶,当西欧各国逐步完成工业革命对制造业的升级,随着拿破仑战争的平息和城市人口的剧增,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封闭的生活模式,娱乐,交流,购物等现代商业空间的需求,引领了欧洲各主要城市以开放封闭街区,让现代生活方式融入传统社区的城市改造,从而开始了一场赋予老建筑新生命的建筑再生运动。然而,真正将老建筑改造推向建筑设计潮流的,是20世纪90年代所提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环保的理念,这让老建筑的改造与再生逐渐成为发达国家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就像一块等待被再次创作的画布,迎接建筑师们的无限创意与激情。

保留老建筑原有的外观和基本建筑构架,通过改变内部的装修和局部的空间结构,建筑师在“新”与“旧”之间进行抉择与创作,从而大幅提高老建筑的功能性与实用性。让传统与现代在建筑的空间里融合,正如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伦敦西区的House on Bassett Road是典型的维多利亚时期的公寓(图1),经过Paul+O Architects的重新改造与设计,将原先四个独立的单位通过玻璃与庭院的连接打造成一所极具现代化的寓所,不仅保留了维多利亚时期的砖块外墙,玻璃庭院更像一条华丽而简洁的纽带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寓所内部采用开放式结构,两层楼高的落地窗很好的展示了寓所内部现代简约的设计,与两侧维多利亚砖墙相呼应,既能读到从历史中走来的仪式感,又不乏能够将人带入憧憬与幻想的未来感。在采光与通风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寓所所采用的环保材料以及热能技术使得老房子的保温及散热更符合当代生活的需求,这无疑是当代建筑师在寻求历史与现代的平衡中一个很好的试验。

近年来,对老建筑的改造也不再局限于对传统住宅或是公共建筑的改造,由于城市发展的升级,高污染工业区外迁留下的大批工业建筑成为建筑师们创作的又一块新的试验田。在发达国家,工业建筑通过重新改造大多变身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中心,或者工作坊等文化商业建筑。无论是在柏林,伦敦,巴黎还是纽约,这些老的工业建筑已逐渐成为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家的聚集地。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英国泰特当代美术馆的前身就是始建于1947年的一座发电站,曾是伦敦市中心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其独立的大烟囱像一块直入云霄的纪念碑,也曾被誉为“工业大教堂”。1982年发电站关闭后,伦敦市政府就计划将这座驻守了半个世纪的工业建筑改造成为兼具画廊与展览的艺术中心,10年后,建筑师拍档Herzog & de Meuron赢得国际竞标,开始着手对这座发电站进行修复与翻新。他们保留了发电站内原有的35米高,152米长的巨大的涡轮大厅,使它焕然一新成为了美术馆独特的开放式入口,同时也作为陈列区展示大型的雕塑或是影像作品。三层高的锅炉房则被打造成画廊区域贯穿整个建筑,画廊与画廊之间各自独立却又彼此相连。在发电站原有的屋顶上,建筑师增加了两层玻璃屋子,当夜晚灯光亮起,这座曾经沧桑的发电站好似富有活力的新生命,重新拥抱着这座城市。(图2)

纵观老建筑改造的历史,虽然经济与发展是掀起这股潮流的始作俑者,但早期的老建筑改造却是在“并不需要尊重历史”的条件下完成的,这样的理念在20世纪末得到了逆转,对历史的保护与尊重被毫无保留的融入到了老建筑的改造与再生中,让历史文化与经济发展得到持久而平衡的契合,同时也成为了充满创意与灵感的建筑试验场,或许建筑师们对老建筑改造的情怀已不再是情感上或是空间上的牵绊,而已成为一种现代与传统生活方式的碰撞,让旧砖瓦萌发出新形态的热切渴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寓所发电站建筑师
小小建筑师
垃圾发电
英国建成最大水上太阳能发电站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新现象学的审美情景
富翁被杀之谜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