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作坊教学新模式

2014-03-31 11:02王艳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1期
关键词:教学新模式

王艳

摘 要:文章记录了“未来厨房设计”工作坊的教学过程,从交流与合作的角度畅想未来厨房,感受到在差异中寻求创意的有趣过程,探讨了工作坊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补充的切实意义,肯定了工作坊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未来厨房设计 工业坊 教学新模式

一、“未来厨房设计”工作坊

此次活动受国内著名家电企业之托,试图跳出企业固有的思维方式来畅想未来厨房的面貌,目的就是以尽可能新颖的设计视角或设计思路来帮助企业拓宽对于未来厨房的新思路,提出新的设计理念。

活动邀请了来自国内、国外五所大学的学生联合组成,共分八组,每组四人,都是由来自五所大学的学生混编组成,为确保公平,小组成员被随机安排分组,每组的任务是最终选择一个提案进行完善的设计,并以产品效果图的形式呈现。在为期五天的工作坊活动中,学生们分三个部分来完成计划。

目前海尔、美的、西门子等家电企业都在努力尝试和探索对未来厨房的革命性设计。除了在外观上,对未来厨房我们更多的可能要从功能性、人性化、绿色家电的角度去诠释。在必要的设计调研中,学生们首先对现代厨房及厨房家电的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对未来厨房的产品功能(包括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与可以使用的现代技术做了预想。

接下来是具体设计的定位,针对“未来厨房”这个大前提,每一组学生都必须找到自己产品的具体定位,比如,是绿色环保、模块化组合、易学易用还是某项功能的延伸等等。学生们首先找寻了围绕未来厨房发展的一些关键词,依据选出的关键词,模拟并分析了未来家庭日常生活中使用厨房时的情景,每个小组选择了几个既定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情景故事的绘制。学生们很认真地听取了老师及设计师的意见,因为设计的定位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一系列设计过程。在经过和企业设计师及指导老师们进行沟通后,确定了更具可行性的方案。

在方案深化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不同知识、教育背景的优势互补的能力,各取所长,团结合作,八个组都很好的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不断反复推敲情景故事,确定有创新点的设计定位,绘制草图、优选方案以及方案完善。最终确定了各自产品的形态与功能。

第一组的方案有两个点,一是对未来厨房的整体结构做了构想。把原本固定位置与功能的厨房改变为组合式厨房;二是“与他人分享”,使原来的狭小空间可以有更多的生活体验,使用者可以将单纯的厨房变成与朋友、邻居分享、交流的空间。(图1)

第二组的方案针对的是狭小空间如何应对多人聚会和如何帮助不会料理饭菜的人完成做饭的问题。(图2)

第三组的方案是围绕厨房产品的租赁体系来进行设计的。设计的定位人群围绕当下拼租房子的人群。他们时常变换工作和工作地点,但厨房产品会成为他们变换城市时的“累赘”,因此,这一组的学生们设计了一套企业专属的租赁体系,当他们到新城市时可以租赁厨房产品使用,当他们要离开时可到租赁超市以折旧费处理掉租赁的厨房产品。这是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使用方法,解决了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图3)

第四组的方案是几个单体的设计,包括餐具消毒机与可视食物的电冰箱。(图4)

第五组的方案是将做饭时的嗅觉与味觉感受转化为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从操作台上可以监控空气、油烟的指数,可以监控食物的温度,可以记录并保存曾经的食谱并可与他人分享这些信息。(图5)

第六组的方案是企业建立食谱数据库,可以远距离3D传输信息(并可带有气味的传输),教使用者如何做菜。(图6)

第七组的方案是做了一个便携式的小型可移动厨房,适应于“蚁族”们的合租生活。(图7)

第八组的方案与第五组的方案在理念上有些接近,也是以视觉语言作为厨房语言。通过做饭过程的视觉量化处理,对于不会做饭的人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图8)

二、交流与合作──工作坊的意义所在

此次活动除了五所大学的师生的参与外,还有企业设计师的参与指导,使本次工作坊更具有实践意义。来自不同学校组成的团队之间的交流是工作坊的意义之一。学生们除了从概念的角度来理解设计外,还要从用户的使用性与企业的竞争角度来全面考虑设计问题。让学生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用户与企业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企业设计师的意见对学生们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另外,交流过程中教学方法与水平的差异也使学生们更清楚自己的实际水平,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是工作坊中学生们受益良多的地方。

工业坊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合作。通过工作坊这座交流的平台,我们把不同文化、不同教育背景的师生们联系在一起,共同参与完成一个既定的课题。这种跨文化,跨学校的合作,使学生们在彼此磨合、妥协的过程中擦出设计的创意、想法,各种专业技能都能够在此刻交融,最终合作完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

除了学生们受益非浅外,来自不同学校的老师们在对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技术可行性与设计可实行性的评价分析时,也给了老师们交流学习的机会。

三、探索教学新模式

工作坊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探讨的课题也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大力推广、多加实践的价值,相信可以收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合作交流主要是同班同学分小组合作完成。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总的教育背景(包括设计的方法、技法等)、文化背景差异不大,并且设计的理念有时也会受到任课教师的影响,因此设计的结果有趋同性。

(二)工作坊的特点及优势

工作坊的交流不仅可以是跨学校的,更可以是不同专业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我们之前曾经历过的几个工作坊活动,从中看到了不同院校间合作交流的效果,特别是国内院校与国外院校的师生合作完成的一些课题,从课题的成果中我们深切体会到文化、教育背景的较大差异,更能拓宽学生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文化的碰撞,更能激发创意灵感。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面对相同的课题,其认识和理解的角度和深度都是不同的,比如,在为既定的地域设计产品(如中国)时,本国学生的想法必然和外国学生的想法有一定的差异;外国学生对一些我们认为墨守成规的东西可以进行颠覆性的思考,这对于推进本国学生的设计思路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不同的教育背景也使学生们能够彼此学习并适应设计的方法,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很难学习和体会到。工作坊的时间通常比较集中,学习强度远胜于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学生们的适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很快地投入到团队合作的新环境中去工作,甚至还要适应语言上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工作方式的差异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上的差异,以便在短时间内彼此适应,彼此包容,从而为获得较好的设计成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差异与合作中寻找创新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就是寻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坊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正逐渐成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补充,而它最具魅力的地方正是“在差异与合作中寻找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设计时所面对的创作人员或创作团队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学生们掌握的设计方法、设计技能甚至设计的思路都有趋同性,彼此间的差异不是特别大;而以工作坊的形式所进行的教学新模式,会由于参与的教师与学生有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而导致寻找创意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不可知的因素,在经历过几次工作坊的合作之后,我们认为合作双方在专业水平相当的前提下,其差异性(包括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等各方面因素)越大,其产生创意的过程和结果可能越有趣。由于两者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并且有可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此,在两者合作的过程中产生的“交集”才会更加耐人寻味。

结语

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延伸与补充,工作坊优势突出,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善加利用。对于学校,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既可在教学方法与经验上与兄弟院校间取长补短,又可在课题训练上增加针对性与实战性的研究探讨,在差异中寻求突破。对于学生设计水平的提高更是不言而喻,交流的过程能使他们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专业素质,对专业知识查缺补漏,教学效果也会不断提升。

当然,目前工作坊的规模相对较小,参与人员较少,多是选拔专业素质较强的学生参加,今后可以把握时机,适当扩大工作坊的规模,使更多热爱设计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其中。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新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新模式研究
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
运用大数据资源 探索开放大学教学新模式
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构建
调整视野聚焦点 构建课堂新模式
以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教学新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由浅至深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新模式初探
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