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早期国际小说中“美国女孩”形象分析

2014-04-01 07:14王松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亨利詹姆斯小说

王松兰

(长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重庆 408100)

亨利·詹姆斯出身在美国80年代中期,在其成长的年代,美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一直不高,从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形象都是以一种消极和反面人物而存在,这对其后来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 亨利·詹姆斯与“美国女孩”形象

亨利·詹姆斯的小说作品在文学界具有很高的评价,而作为一位开创现代小说新纪元的先驱者,人们在分析他小说作品的过程中,往往更关注的是他在写小说中的表达手法以及叙事技巧。而事实上,其小说在表达欧美文化差异的过程中,更多地是通过改变了以往小说中对美国女性形象的塑造而产生的,其“美国女孩”的形象塑造具有时代意义。亨利·詹姆斯的文学创作从美国内战结束时期开始,一生共创作了二十部长篇小说、一百二十余篇中短篇小说以及各种剧本,在文坛中还著有很多著名文学评论以及传记,对英语的文学世界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在其文学作品题材的选取中,由于对欧美文化非常了解,因此他的作品也成为了新时代美国对欧美文化差异的最好诠释,同时,在人物的选取和塑造中,女性成为了小说塑造的主要人物,“美国女孩”的形象也成为了他笔下在欧美文化差异中代表美国的一支。可以说他是第一位将小说作为一种艺术来表现的美国小说家,同时,他的很多表达手法和创造性的视角也逐渐被后人所借鉴。

(一)国际小说创作中的个人体验

对于小说中“美国女孩”的形象塑造,离不开亨利·詹姆斯在早起成长过程中的经历。亨利·詹姆斯出身于纽约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父亲是美国独立之后的首批富豪,他对孩子的教育受到了其热衷于宗教和文化的影响,认为孩子应该接受世界性的教育,以后才能有更宽广的视角。因此,亨利·詹姆斯从小便被送去欧洲,一直游离于欧美之间,并于1864年决定将文学作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方式。在这之后,亨利·詹姆斯发现美国的社会不适合人文作品的创作,因此依然定居于英国,开始他的小说创作生涯。

亨利·詹姆斯生活的年代是美国快速崛起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加上他对欧洲文化的了解,亨利·詹姆斯深知美国文化的浅薄以及欧洲文化的底蕴深厚,因此带来了他即用欧洲人的眼光去看美国,又用美国人的眼光去看欧洲的双重视野,催生了他“国际主题”小说的创作情怀。在早期《罗德里克·赫德逊》、《德莫福夫人》、《美国人》等的创作中,透漏着他对国际题材小说的浓厚兴趣。在他的一生中,借助文化差异来塑造美国的性格是其作品主要的特色。

(二)性别心理错位与“美国女孩”形象的塑造

在亨利·詹姆斯塑造的小说世界里,一切事情归根到底都是缘于两性之间的关系,没有什么事情的发生能够摆脱这种两性的社会关系,因此,性别关系,或者说性别心理构成了亨利·詹姆斯几乎全部的国际小说种。而且在这种两性社会关系促成的世界中,女性占据着主导地位,是亨利·詹姆斯小说中重点要塑造的形象,儿童、妇女、画家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地位比较低下的群体,在小说中被塑造成了男人、成人或者其他实物的对立面,不论是从国际题材入手,还是从其他一些次要的题材入手,除了其最早著作《罗德里克·哈德逊》之外,所有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其关注焦点。

在亨利·詹姆斯笔下塑造的妇女形象有美国女孩、存在心理问题的女教师、欧洲贵妇人等等,这些角色在小说中的“翻身”无疑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亨利·詹姆斯在后来的笔录中也直言为什么着重塑造女性形象来代表美国的形象,他说“人类爱的财富,就是又这样的女子一代代传承下去的”,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理由,他希望女性的价值不能再在文学作品中被贬低。从精神角度来看,在他18岁遭遇的大火中,其阳刚的男性潜在能力受到了“不便言明”的创伤,带来了一定的心理错位也是其重点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之一。

(三)国际小说与“美国女孩”的形象

如前面所说,亨利·詹姆斯国际小说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塑造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女孩”的形象,是一群年轻、淑女的形象。这些“美国女孩”的形象带着美国新大陆蓬勃朝气以及充满活力的生命力,同时还具有简单、直接的处事方式,他用这样一群女性形象象征着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自由”精神。从成名作《黛西·米勒》到《一位女士的画像》,再到其后期的作品《金碗》,这些国际小说中都有着几个性格鲜明的“美国女孩”形象。

这种性格的塑造与亨利·詹姆斯最喜欢的表妹,蜜妮坦布尔,的英年早逝有着很大的关系,26岁的表妹突然的离世,对詹姆斯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这也使得亨利·詹姆斯脑海中的女性世界里,表妹的形象占据了很大的位置,因此,他通过这样的“美国女孩”的形象塑造寻求一种精神安慰,或者说是自我的治疗。

这样的例子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存在很多,比如著名的小说《四次会见》中初现的“美国女孩”雏形——罗琳,对欧洲文化崇拜表现在名胜古迹的层面,而对欧洲文化的了解甚微。以第一人称的描写手法,表现了长居欧洲的“我”目睹被欧化的堂兄欺骗纯洁的卡罗琳以及之后胡人工的高尚道德承担。这样的例子很多,用亨利·詹姆斯自己的话来说,将女主人公放在叙事的位置上是为了表现“女主人公周围的人物,尤其是男性人物,意识减少的重量,让它只为那重的一头的服务”。

二 “美国女孩”形象——文化差异下美国文学

一般意义上我们把欧美文学看做一个整体,不会单独将美国文学另论。但是亨利·詹姆斯文学作品的兴起,在欧美文学中将美国文学的独特性现象了出来。因此,亨利·詹姆斯笔下“美国女孩”形象的分析对欧美文化差异的表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美国新文化中的自由与道德

新大陆美国的文化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带有欧洲文化的影子,但是最早移民的新教徒都是信仰自由,具有很强的道德规范,尤其是家庭的责任感。他们为了躲避欧洲宗教的迫害来到了这片大陆上,对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大陆从社会生活、民情风俗到道德伦理,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也形成了早期的文化精神。

从19世纪初期开始,杰弗逊总统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自由和民主精神,也吹响了美国独立的号角,倡导个性与自由的文化,这也正如法国在美国独立100周年赠送美国“自由女神”像所寓意的,自由的个性与文化的结合。

(二)欧美文化差异带来的美国“新人”

美国在独立之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到19世纪的末端已经步入了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在经济实力方面已经完全超越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强国。但是在文化方面却呈现出欠缺的状态,因为美国是一个没有经历过历史沉淀的国家,在精神和文化方面,与欧洲相比,仍然显得非常浅薄,这也是当时美国人的共识。所以很多美国文学家都乐此不疲地游历与欧洲各国,旅居,这也成为美国上层人士的一种生活方式,被他们戏称为“逆向行驶的哥伦布”,也就是美国人对于欧美文学的探索。亨利·詹姆斯也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欧美文化“朝圣者”,将欧洲大陆当做自己精神的祖国,来往于欧美之间,也正是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他小说作品的“国际化”特点。

三 “美国女孩”——性别书写下的女性

亨利·詹姆斯生活在一个男权文化的时代下,因此,文人笔下的叙事和虚构文本中不自然就打上了男权的色彩,也就是男性为中心的特征,及时亨利·詹姆斯这样对女性形象的塑造情有独钟的作家也很难摆脱这样的想法,对于这类作品女性任务批评来说,最重要的切入视角就是性别歧视这一视角,这也是解读亨利·詹姆斯笔下“美国女孩”形象的有效立场。

(一)“美国女孩”背后父权的空场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背景下,在文学作品中改变女性形象被客体化和边缘化最好的手段就是父权的空缺。亨利·詹姆斯巧妙的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通过用各种方式将父权摧毁——或死亡、或不存在、或根本就不出现——以此来打破庄严而神圣的父权形象,从而达到女性主义的反叛叙事方式。而实际上,不仅在其国际小说中,在亨利·詹姆斯几乎所有的小说中,这都是其惯用的叙事方式。

这种“父权”缺场的叙事方式构成了亨利·詹姆斯国际小说的基本元素,似乎这样的叙事方式是为了将“美国女孩”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强大的“我”的形象,但是仔细研究,发现很多“美国女孩”最后并非如此,并没有成为一个强“我”。

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分析下去,“父亲”的形象在文中应该是一个邪恶的,被无情摧毁的形象,但情况并非如此。黛西的父亲,就是一位被引以为豪的人物,而伊莎贝尔的父亲虽然也是位已故人物,但是却层对儿女们非常宠爱,玛姬更是与父亲的关系非常融洽。其次,每每“美国女孩”在欧洲出现时,都是以家庭经济实力优越为特点,这也与美国发达的经济实力分割不开的,但是这些财富往往都是来自于“美国女孩”的父亲,这也是“美国女孩”受控于父权的有效佐证。

亨利·詹姆斯本人就是一个生活在美国中上层的作家,自己也很少去关注下层人民,而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美国妇女从事社会劳动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了,但是我们的美国作家们并不希望自己笔下的“美国女孩”是一个能吃苦、自食其力的勤劳女性,而是描绘为一个坐享其成,在财产方面完全受到了父权的控制,没有父权的经济支撑,这些“美国女孩”是无法独自到欧洲的。她们带着父亲的金钱,侧面显示了父亲的实力,而这些笔下的“父亲”形象,都以自己“美国女孩”的女儿能到欧洲当作自己成功的标志,这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无非是一种经济的结合。也就是说“美国女孩”成为了父亲的一种替身或工具。

(二)“美国女孩”——激情的抹杀与缺陷的人格

我们这里所提及的激情,就是异性之间的情与爱,这本是成熟的男女性之间的常情,而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女孩”形象,在异性的交往中,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恐慌之情:从最早的俞培美到伊莎贝尔,再到米莉等,都是如此。

激情的抹杀也是亨利·詹姆斯塑造“美国女孩”形象的惯用手法,完全剥夺了“美国女孩”在性别上发育的权利,他用这样的手段让“美国女孩”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为获得作为主题的自我身份。这也是源于西方男权社会中将性欲视为邪恶与堕落的原因。

在抹杀了“美国女孩”的激情之后,她们都表现为不同情况的人格缺陷,比如卡洛琳、黛西为性心理未觉悟等等。总之,她们缺陷的人格被保留在深深的隐藏与未知当中,让他们更近似无生动完善本质“画像”般的存在。

总之,亨利·詹姆斯笔下的“美国女孩”形象,是结合了美国的时代文化以及社会中对于性别歧视的个体体验产物,是文化的叙事,也是女性的叙事。这种“美国女孩”的形象凝聚了詹姆斯的文学特质,在其生与美国,长在欧洲的情况下带了置身其间的独特思维方式,也形成了其国际小说的特色。

[1]陶竹万.论《聊斋志异》中的悍妇与妒妇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3,(4).

[2]于汉英.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10,(2).

[3]刘红军.中西视野下荀子“礼法”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2).

猜你喜欢
亨利詹姆斯小说
月亮不止一个(节选)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詹姆斯12年来的2K能力值
找找看
谁是最好的詹姆斯终结者?
勒布朗·詹姆斯 LEBRON JAMES扣将无双
大公鸡亨利
找找看
亨利.摩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