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4-04-01 07:14李永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现代汉语方言大学

李永新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创新教育越来越为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们所重视。近年来,研究创新教育的文献主要从整体上讨论创新教育的目标、意义、实施条件、实施过程。由于在现实条件下,课程教学仍然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也有不少文献讨论了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在大学现代汉语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一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贯彻创新教育的特殊意义

大学是推动创新的主要力量,“大学教师要以自己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领大学生成为创新性人才,从而使大学引领社会发展”。[1]然而,我国的教学实际是,传统的知识教育还有很大的市场,创新教育还没有全面展开。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首先,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为整个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打下基础。由于目前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高考对学生人生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很难被彻底摒弃,更不用说全面开展创新教育。高中阶段的指挥棒教育,事实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方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到以后的创新教育。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学习自主性增强,已经具备了实施创新教育的条件,所以,在大学一年级就应该及时实施创新教育。现代汉语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的创新教育,就成为了大学创新教育的开端,对整个大学阶段的创新教育来说,有着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现代汉语对于实施创新教育,有独特的优势。现代汉语方言众多且分歧纷繁复杂,面对学生的母语方言,老师不再是权威。不论是语音、语法,还是词汇,现代汉语教材都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方言,一些规律适用于普通话,却不一定适用于学生的方言。在方言方面,教材也不一定是权威。这样,学生很容易打破原来的盲从习惯,从而树立创新的自信。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在现代汉语的学习中,学生自己的发言权更多,更加容易改变过去形成的老师讲,学生被动接受的思维习惯。在学生开始质疑,开始探究,创新意识开始回归正常的时候,教师的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更容易被落实,探究式教学方法更容易被接受,因而,创新教育更加容易开展。

其次,从现代汉语教学本身来看,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兴趣的有效途径。现代汉语教学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而从现代汉语教学现有状况来看,学生对现代汉语学习兴趣不浓。据王丹荣对襄樊学院文学院2010 级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的调查 (调查共对象120 人,平均每个专业40 人),只有41.67%的学生很喜欢这门课。[2]学生对现代汉语课不感兴趣,有多种原因,如内容陈旧重复(31.67%的学生认为大学里现代汉语课与中学所学没有多大区别),脱离生活(62.5%的学生认为《现代汉语》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不好或是脱离现代生活)。此外,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代汉语教学亟待改革。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既是适应创新的时代需要,也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兴趣的必然选择。

二 现代汉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任务

针对不同的对象,创新有不同的要求。饶明如认为,“对中小学生而言,‘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使他们作为独立个体,能够善于发现、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3]。郭文安认为:“学生与专家创新不同……他们的创新只是相对于自己原有的水平而言,或相对于同学群体的水平而言,确有新的开拓与前进,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有独特的做法、解法;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追求发明发现什么人类尚未发明发现的东西,而是为了培养创新精神、能力和人格”[4]。根据对大学生创新的要求,大学的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等。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成果,也“并不在于促使大学生们提出一个又一个新观点、发现一种又一种新方法、完成一件又一件新作品,而在于促进他们创新品质的形成和提升,包括不懈追求、敢于质疑,持续探索、善于建构等”。[4]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解决语言问题的百折不回的坚韧品质。培养兴趣是现代汉语创新教育的首要任务。有了兴趣,才经常自觉地观察和思考,创新才有可能。创新“往往并不在于继承了前人科学知识的多少,而经常是产生一时的灵感”[5]。灵感不是随意产生的,只有对语言十分敏感,才会时时产生创新的灵感。所以现代汉语创新教育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觉,使学生能在不经意的地方,发现有价值的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新观点。创新需要持久的探索。创新成果往往是长时间探索的结果。所以现代汉语的创新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百折不回的探索精神。语言总是在不断的发展,语言学的创新往往来自对不同时期的语言的比较以及多种语言的比较。要做大范围艰苦的比较工作,需要学生具备执着追求的精神。只要在对语言的执着的追求、持久的探索中,也才能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产生对语言进行创新性研究的成果。

三 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途径

创新教育研究中形成的一些共识,如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宽容和鼓励学生质疑和批判,注重培养创造思维,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允许学生从事独立学习工作,允许学生发生错误,等等,都对现代汉语的创新教育具有指导作用。结合现代汉语的特点,实施创新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让学生感受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人的本性,只不过在长期的知识教育熏陶下,学生的创新本性不能正常地体现出来,学生对创新有一种距离感,有一种畏难情绪。消除这种距离感和畏难情绪,就要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过程,重新认识创新。了解别人创新的过程和自我体验知识创造的过程都有利于消除这种距离感和畏难情绪。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别人创新的过程,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汉语史的知识,适当地展示一些现代汉语知识创新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些内容,在现有的现代汉语教材很少介绍,所以,要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穿插介绍。知识产生的具体过程,特别是语言学家们思考问题的具体过程,包括在反复探索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失败,往往鲜为人知。但是如果教师们能放开视野,还是可以收集到一些事例。一些语言学家的学术报告中会涉及到一些探索过程,语言学家写的一些非学术著作中,也会透露出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苦乐经历。特别的,教师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介绍某些新发现的产生过程,包括经历的反复尝试的失败过程,则对学生的启迪更大。当然,这种经历,应该与课程内容相近,否则容易使学生觉得老师在卖弄,从而对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体验知识创新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发现。“教育中的知识,不是一种事实存在……而是基于前人认识成果,通过师生互动而产生的新的意义系统。”“教育立场中的知识不能直接等同于认识立场的知识……没有了新的意义的形成,一切按照知识的假定性意义来灌输,那就走向了教育的反面。”[6]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设法让学生体验创造知识的过程。我在词义的教学中,曾就“笔记本”意义的变化来启发学生。学生收集了许多词义变化情况,如“窗口”、“青蛙”等,进而探索词义变化的原因和规律,重新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由于创新很多情况下都是源于问题的解决,所以,特别需要在生活中找到一些表面矛盾的语言现象,让学生去解决。这样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如我曾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天下男子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姐妹”提法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是不是说父亲和儿子也成了兄弟?生活中有些语言问题,是前人已经解决了的,让学生来解决,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答案,除了让他们重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外,有时候还可能产生新的观点,发现新的问题;还有些问题也许学生解决不了,而且学术界也没有解决,但通过思考,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其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生活中发现创新素材、探索创新方法。首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生活中发现和利用的创新素材。这里所说的创新素材,是指那些现实生活中的新现象。由于这些新的现象,有些是原有的理论不能解释的,所以很容易引起理论创新。语言与生活紧密联系。社会发展,促进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变化、新特征。现代汉语的这些变化,又都是与人的活动相联系,并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很多新的现象、新变化、新特征是教科书还来不及收进来或者不可能全面反映的,但是在生活中又容易被感受到。这就是说,现代汉语的创新教育有许多新鲜的、来自学生生活的素材。创新教育,就要利用这些新的素材,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创新素材,教师可以适当的做一些示范。例如,我曾给学生介绍自己家乡小镇80年代的商店名称和现代商店名称,归纳出商店命名的一些规律。之后,学生自己组织到城市的街区进行招牌用字的调查,提交了很多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其次,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生活中探索创新的方法。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不同的阶段的语言相对来说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现代汉语不同于古代汉语。语言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的语言(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从而是不同于其他地区的语言(方言)的系统。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以学生母语方言为基础,进行语言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从中发现规律。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普通话过程中,有时候会发现自己或者别人的病句。有些病句,其实是母语的影响。如普通话的双宾语之间一般不允许插入别的词。但有些方言中,双宾语中间要插入别的成分。普通话的“给我一把椅子”,湘南官话说成“给一把椅子给我”。受母语的影响,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稍不注意就说出了的病句。通过对病句的分析,则可能发现方言的某些特点。

其三,加强语言调查。既然在语言或者方言的比较中容易激发创新意识,引起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成果,进行语言或者方言的调查就极为必要。现代语言学十分重视语言或者方言的调查。现代汉语研究中的创新成果,很多是在对方言的比较中产生的。“了”区分“了1”和“了2”,在普通话中不容易发现,在一些方言(如湘语和湘南土话)与普通话的比较中却很容易觉察。加强语言调查,首先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与学生的方言联系起来。将现代汉语教材中的种种理论放在学生自己的方言中去试验。在这种试验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方言在很多方面与普通话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很多差异。其次,要加强方言比较。汉语方言纷繁复杂,一个学校或者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课堂上进行方言间的比较十分方便。而且,课堂后的同学之间的日常交流中,很容易发现方言的差异,在这种发现中,很容易激发创新意识,引起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成果。最后,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方言。在方言比较中,让学生畅所欲言。特别让每个学生都能提出问题来。不少研究表明,鼓励学生提问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多数学生基本或者从来不提问。据杜永明调查,大学生基本或者从来不提问的占86%。[8]学生不提问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语言是每个学生都离不开的,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语言再熟悉不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语言来讨论,相对来说,学生有自信,也容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当然,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还需要大的环境的支持,包括更新教育观和人才观;加快教学改革,更新课程体系,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评价方式,让学生不再“为考试和学分操心,可以完全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活动目标以及争取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9];建设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在现代汉语中贯彻创新教育,还要教师树立人人皆可创新、处处可以创新的理念,还要有依托现代汉语,又不局限于现代汉语的大度),等等。

[1]潘懋元.高校现代化发展中有待探讨的若干问题[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1).

[2]王丹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思考——以襄樊学院文学院为例[J].襄樊学院学报,2011,(9).

[3]饶明如.构建学校创新教育实施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3,(7).

[4]郭文安.试论创新教育及其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5]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1).

[6]亓爱收等.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3,(1).

[7]郭元祥.知识的性质、结构与深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9,(11).

[8]杜永明.大学生问题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3,(3).

[9]雷金屹.国外创新教育的启示[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猜你喜欢
现代汉语方言大学
方严的方言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方言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大学求学的遗憾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