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下的侠与义 演义中的情与仇——评电视剧《出生入死》

2014-04-01 07:14唐培林刘冠鑫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谷川侠客共产党员

唐培林 刘冠鑫

(中国传媒大学 戏剧影视学院,北京 100024)

2013年7月电视剧《出生入死》在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黄金档热播,这部以描写游击队战士柳敬春集聚众多江湖侠客英勇抗战的故事以其智慧谋略较量的风暴呈现和侠义爱国仇雠的悲情演绎一时令观众眼前一亮。尽管该剧依然没有走出时下抗战剧传奇色彩浓厚、虚构史实、道具不严谨、情感戏过多等等抗战雷剧的窠臼,但不得不说该剧在陈词滥调的抗战剧大潮中抛出了一些别样的东西,这包括对抗战年代民间侠客的立体细致的塑造,对共产党员精神的深刻读解,对国共合作精诚抗战的承认等等。这些情节与元素的描写没有成为抗日这个故事内核的附庸,而是非常细腻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于狂欢下道说侠与义,于虚构中演义情与仇。

狂欢化的故事讲述方式是时下影视剧的一大特点,本着载有抗日爱国主题的电视剧《出生如死》于狂欢化的叙事话语中道说了中国传统的侠与义在民族危机时刻的嘶吼与抗争。虚构故事,本着新历史主义的创作态度重新讲述历史也是目前影视剧创作一大手段,《出生入死》以抗日战争为史实背景虚构的故事中演义了中国人民的情与仇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凛然与决绝。艺术的创造性在这个机械复制的时代,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在时空中撕出一个缺口放入了一面镜子,映照了历史的种种显与匿还有人世的种种悲与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有精神不死,才有了我们笑傲古今、敢于书写的勇气,抗战剧这个剧种正因为有些编剧和导演不断的摸索创造才会不断出新,才会走的更远,沿途才会出现一些令广大观众满意的作品。于这部《出生入死》而言,其意义更在于此。

一 民间侠客的立体细致塑造

中国人素来有武侠情结,这种情结来源自古老的文化传统,也来自个人对超越现实生活的渴望。在电视剧《出生入死》中,以柳敬春司令为首的江城民战大队不过区区数人,但却个个是侠客豪杰,也亦带有中国农民的狭隘与自私。可以说该剧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是立体的、细致的,民战大队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其独有的特点,编剧和导演也不吝笔墨和镜头去详尽刻画,使得这个临时组建的抗日组织显得极具平民情趣而又非同一般。

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个个武功非凡的侠客如符号化的人物去战斗杀敌,而更多的是看到了他们的爱与恨、公与私,直至他们都明白是与非、情与理、家与国,最终壮烈牺牲。尽管抗战剧中的武侠情节已经被广大观众与学者所诟病,但武侠本身没有错,在抗战剧中出现一些身怀武功的人也没有错,关键是如何去用,如何去表现这些人物。该剧运用狂欢化的叙事视角,充分表现了民间侠客的快意恩仇,人物形象亦被塑造的生动自然。狂欢化是20世纪享有世界声誉的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研究法国作家拉伯雷的作品时提出的一种诙谐文化理论。它与狂欢节紧密相连,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1.各种仪式和演出形式(各种狂欢节类型的节庆活动,各类诙谐的广场表演等等);2.各种诙谐的语言作品(包括戏仿体作品);3.各种形式和体裁的不拘形式的广场言语(骂人话,发誓,顺口溜,等等)。[1]P99电视剧《出生入死》中出现的这些有武功的侠客,其人物语言、习惯性情各具特色,甚至幽默滑稽、逗笑捧哏的场景接连不断,与狂欢中恣意描写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使得该剧情节流畅、演员表演也颇为精彩不受拘束。

在这些民间侠客中,除柳敬春外,明事理晓民族大义的只有石姑与邝半山,其他人像玉儿是对柳敬春的倾慕而参加抗日,兰晓月是为柳敬春答应帮她报杀亲之仇而抗日,耗子刘、沈放乃纯粹为了钱财。这些人凑在一起刚开始只是为了帮柳敬春完成偷窃日军进攻江城的作战计划和密码本,后来个个身陷国恨民愤中,人物真相随后自然揭示,最终慷慨赴死。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作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便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2]P118能在一部剧中,把众多人物表现的如此透彻细腻,可以说该剧确实在人物塑造上下了功夫。侠肝义胆、英勇智慧的柳敬春;弱柳扶风、外柔内刚的石姑;纯洁美丽、敢爱敢恨的玉儿;豪爽粗犷、重义讲信的兰晓月;忧国忧民、神机妙算的邝半山;幽默狡猾、好色喜钱的耗子刘;放荡不羁、重情爱财的沈放,这些人绝不是一个个单向的人,在他们身上能找到优点,也能找到缺点,他们是立体的人物,甚至有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执拗,而这恰恰是现实生活中人的本性。这是符合当时被奴役了一百多年中国人民真实性情的史实的,也是对当今现实有所反应和折射的,这正是该剧的可贵之处。

怀揣着武侠梦的时下的中国人,也应该在有着这传统武侠梦的同时更懂的什么是民族大义,而非个人利益。电视剧《出生入死》正是凭着这些有血有肉、立体多面的人物形象支持着它甚至有些难以经得起仔细推敲的剧情,让观众喜欢上了这些人物,从而淡忘了历史的真与伪,而是记住了抗战的血与泪。

二 共产党员精神的深刻读解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剧,表现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游击队的非凡作用是剧之使命。在该剧中保卫江城的重担落在了江城守军国民党将领钱军长手中,游击队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柳敬春与其民战大队盗取日军的作战计划和破坏日军的毒气弹B计划。共产党员战士的精神引领对于柳敬春领导的民战大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甚至上演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人物牺牲情节。正是该剧对于共产党员战士精神的深刻读解和表达,使得民间侠客们抛弃了狭隘的农民性情,成为了民族斗士、国家义士。以下分析该剧独特的人物牺牲情节,点出该剧是如何把共产党员的牺牲精神融入到剧情又是如何通过人物完成这种精神传达的。

郭志清政委是柳敬春成为共产党员的精神导师,作为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他代表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是整个江城民战大队的灵魂。在其牺牲的情节中,郭政委把给柳敬春写的入党介绍书交给柳敬春后命令其带战友离开而后毅然与日军同归于尽。此段牺牲情节把共产党员不怕牺牲、为了民族与国家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深深的刻在每一个民战大队成员的心中,坚定了他们奋斗下去完成任务的决心。而后牺牲的邝半山亦是为了保全民战大队的实力,一个人冲进日军的炸弹库,在其深受重伤后断断续续地唱着京剧《锁五龙》的戏词艰难的把导火线重新接好后与敌军炸弹库轰然消失。这一场戏把一个算命先生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仇恨描写的淋漓尽致,它代表了一种传承,一种郭政委精神不死,一种共产党员抗争精神不死的传承。随后的兰晓月之死亦是气壮山河、催人泪下,为了引开对民战大队围攻的鬼子,兰晓月选择一个人去赴死,在受伤导致腹中的孩子流产后,兰晓月亦是忍着剧痛战斗到最后,直到死去也没有倒下,而是偎依在她的枪旁,笑着离开这个世界,这也是一种精神传承,只因任务未完,要保全战友。继后的沈放之死,则在紧急关头突显一个男人的勇气与责任,为了保护石姑,为了救出柳敬春,为了完成利用女特务吉永智子达成任务的机会,自知才智疏浅的沈放选择了成全自己的战友,用自己的生命为战友取得生存的机会,这是一种在民族大义面前大彻大悟的表现,对于好色贪财的沈放来说是一种重生,亦是一种精神的汲取与传承。随后在该剧结尾柳敬春与石姑、耗子刘、朱自修闯入日军毒气弹仓库与野谷川同归于尽则把共产党员战士的牺牲精神表达到了极致。虽然众多观众对这部剧的结尾表示深深的遗憾,但这恰恰是告诉观众,有无数的共产党员战士和具有他们精神的侠士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无关年龄长与幼、无关身份轻与重、无关才识博与浅,当国家需要时,他们随时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只因可以为自己的战友,只因可以为自己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的机会。

虽然该剧叙事故事的主体是一帮民间侠客,但是他们的精神升华却是有着共产党员战士的引领与传承,这些血肉之躯在危急时刻慷慨赴死的牺牲情节正是对共产党员战士精神的最好读解,也是该剧的独特之处。生命可贵,民战大队的战士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引领民族解放的精神。这种精神他们可以拥有,他们也可以传达给电视荧屏前的观众,无疑,这是成功的,无疑,这是真诚的。

三 智谋较量的线性叙事结构

电视剧《出生入死》的叙事结构是线性的,除个别的闪回补充叙事外,这部剧的任务推动型叙事线索显得简单明朗,但该剧的独特之处是剧中充斥着正敌双方的智谋较量,使得该剧的线性叙事中时时蹦发出智慧的火花,冲击着观众的审美期待。

该剧全篇都在讲述柳敬春的江城民战大队和野谷川的影子部队之间的较量,可以大体分为三个篇章,一是柳敬春率民战大队盗取日军的作战计划和密码本,二是到武都县救出化学专家朱自修,三是柳敬春率民战大队设法摧毁鬼子的毒气弹。任务很明确,障碍也很简单,来自日军野谷川一方。在盗取日军的作战计划这个篇章中,柳敬春的作战计划被野谷川的影子部队多次破坏,最后因为耗子刘的离去又被日军包围而越发显得雪上加霜,而柳敬春正是在这种绝境之地利用野谷川的自作聪明在八个村民战士替身掩护下奇袭日军旅团部而又奔袭柳公寨救出耗子刘。这样的智谋化迎敌策略与众多抗战剧表现的阵地战硬碰硬的血腥战争场景不同,足以见证编剧故事构思的巧妙之处,颇有《三国演义》诸葛孔明的布阵迎敌策略,也诠释了游击战的灵活作战精神。

在第二个营救化学专家朱自修篇章中,柳敬春利用军统投日副站长的反间谍计谋迷惑野谷川对其行动路线的猜测,而后又选择临时行动,一行人乔装打扮选择白天出城,用柳敬春的话说是对野谷川留了三手,终于在国共战士的掩护下冲出武都县,此次行动足以窥见编剧试图利用智谋的较量加剧叙事的紧张感和悬念感,而且再次超越观众的审美期待,把悬念留在最后,直至最后时刻观众才明白柳敬春的计谋,这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剧作结构,对于这样的线性叙事来说难能可贵。

而最后的篇章摧毁鬼子的毒气弹计划则更显得是头脑风暴式的智谋比拼,也使得该剧最后的高潮和结局不同于任何一部抗战剧,这也是该剧有其创新价值的所在。在最后部分的篇章中,柳敬春时刻利用他对吉永春的这个日军特务的身份实行反间计,先是利用吉永春向野谷川报告自己偷袭的时间后立即改动偷袭时间选择在白天的混乱时间奇袭毒气弹仓库,成功后得知是假冒毒气弹然后又再次利用吉永春的特务身份制造自己的部队已解散的假象,载着被吉永春换掉的石头炸药箱得以最后冲进真正的毒气弹仓库,一举销毁日军的毒气弹,与野谷川同归于尽。这样的剧作叙事结构使得该剧具有了谍战剧的色彩,也使得只有草草数人的江城抗战大队以最小的牺牲保证了江城战役的成功。不得不佩服编剧在全剧最高潮处对剧中线索的不断勾连,从而蕴育出了一个审美期待视野的大炸弹。

整体来说尽管该剧采用了最简单的线性叙事结构,但是智谋化的较量迫使观众在线性的故事线索中不断回溯已经发生的故事和为了明白人物当下的行为预想将来可能发生的故事。这种只有观众自主的在大脑中往复思考的故事线索,无形中把一个线性故事的悬念性推向了深处,也考验了观众的智商,从而使得这部传奇色彩浓厚的抗战电视剧有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所以说不管该剧在故事结构的整体架构或者细节场景的推敲中存在几多不足,其讲故事的功力是很强的,其个别高潮场景的剧作结构处理是值得称道的。

电视剧《出生入死》由中国传媒大学扬帆影视公司联合北京金菲林影视策划公司共同出品。作为一部大型抗战剧,《出生入死》在国内电视剧行业“严审抗日戏”的背景下依然强势登陆一线卫视黄金档,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部剧整体的水准和品质,以及播出平台对它的信任和信心。不得不说的是电视剧作为一种商品,其商业属性决定着投资方追求利益的诉求,尽管该剧在众多抗战雷剧中有其独特之处,但可能也逃脱不了迅速淹没在剧浪大潮中的时代宿命。如何寻求更好的题材和故事,是有高校资源支撑的中传杨帆影视公司下一步所要考虑的,想要创造经典不容易,但经典作品会在艺术坚守中出现!

[1]M·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谷川侠客共产党员
作答
——献给优秀共产党员
长谷川等伯作品
挂羊头卖狗肉
共产党员,上
共产党员,上
蜂巢历险记
侠客
护鹿小侠客
侠客李白
“因为我是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