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红色文化资源特质与文化产业发展

2014-04-01 14:57黄永林
关键词:黄冈红色旅游革命

黄永林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黄冈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将军故里、红色摇篮”,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如何深度挖掘黄冈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整合各方面资源,发展黄冈文化产业,促进黄冈文化经济大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黄冈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质

1.光辉的红色革命传统 黄冈位于大别山南麓,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革命传统光辉灿烂,是中国三大革命摇篮,既是革命伟人的重要活动区域,又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为波澜壮阔的中国红色革命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早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创建同盟会时,第一批入盟的会员有70多人,其中黄冈就有9人。一大批黄冈有志青年投入张之洞编练的湖北新军,参加辛亥首义,为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出过贡献,黄冈也成为辛亥革命最早收复的州府。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等壮丽历史篇章。黄冈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两大红军主力,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陈潭秋、董必武、包惠僧三位中共一大代表,以及王树声、陈锡联、韩先楚、陈再道、秦基伟、林彪等200多位共和国将帅。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黄冈共有44万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5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英雄的黄冈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历史传奇,为创建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2.独特的老区红色精神 黄冈光辉厚重的革命历史传统,孕育了独特的黄冈红色文化,黄冈英雄儿女血沃中原,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紧跟党走、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独特的老区红色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遵义精神、太行山精神等相比较,由于黄冈革命贯穿于从辛亥革命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过程,因此黄冈红色革命精神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是信念坚定,紧跟党走。在革命烽火连绵不断的岁月,黄冈革命群众正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始终听党的话、紧跟党走,革命热情高昂,不为任何困难所惧,执著坚守,忠贞如一,直到革命胜利。其二是敢为人先,不屈不挠。集中表现在黄冈人民在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为探求真理与进步,追求自由与解放,敢闯敢干,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具有为了革命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其三是刚强勇毅,艰苦奋斗。在长期尖锐复杂、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黄冈人民形成了刚毅的品格、执著的风骨、朴诚的作风,具有“尚真崇善、永不满足、不懈奋斗、不胜不休”的进取精神。其四是不图名利,无私奉献。这主要体现在黄冈老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用生命抗击敌人、用真情支援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

3.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黄冈红色文化是整个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别山红色文化的集中体现,黄冈红色革命在当地留下了大量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红色景观。其中,主要革命遗址有:中华苏维埃所在地遗址、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遗址、浠水三角山刘邓大军指挥所遗址等;主要纪念陵园有: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团风杜皮烈士陵园,英山烈士陵园等;主要名人故居有:黄州陈潭秋故居、红安李先念故居和董必武故居、团风包惠僧故居等;主要纪念场馆有:董必武纪念馆、李先念纪念馆、红安黄麻起义和英山红二十八军诞生地纪念碑、黄梅红十五军诞生地纪念碑等。这里拥有“全国第一将军县”、“全国第一将军镇”等众多响亮的红色文化品牌。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黄冈共发现近现代遗址遗迹1017处。其中,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国家级3处,省级24处,市县级126处。丰厚的革命历史资源决定了其重要的红色旅游地位,200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全国红色旅游规划发展纲要》将黄冈大别山列为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将红安、麻城列入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安、麻城、罗田、英山4处革命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100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1]。

黄冈的革命历史,可谓英雄辈出,波澜壮阔;黄冈红色文化,可谓丰富多彩,内涵深邃,这些都是发展现代文化与经济用之不竭的宝库。在黄冈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市的今天,应深入研究、挖掘这些独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为发展地方文化与经济服务,尤其在新一轮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大提速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文化及其软实力无疑将置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核心地位得到高度重视。

二、目前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黄冈市在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无论是红色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利用,还是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挖掘都存在许多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黄冈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一,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利用得较好,作为经济资源价值挖掘得不够。红色文化资源是彰显革命历史的新平台,是对人们进行精神教育的最有感召力的有效载体。无论是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还是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生动素材。在黄冈,红色文化作为教育资源得到了高度重视和较为充分的利用,在这里以革命遗址遗迹、红色名人故居及纪念建筑为依托,建立了许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仅在红安先后就有260多个省内外机关团体及大专院校、部队在此建立“传统教育基地”,每年约有80万人前来参观游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基地”等,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引导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2]。然而,红色文化不仅仅只具有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它更是一种产业资源,对发展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黄冈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挖掘不够,没有真正将这些资源变成为可视、可感、可用的文化产业品牌,没有形成具有规模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红色文化资源尚未向产业品牌转变,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品牌。

第二,红色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利用较充分,作为产业资源开发成效不显著。近年来,黄冈坚持以红色旅游为突破口,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红色旅游产业地位逐步凸显,规模越来越大,特色越来越鲜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然而,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仅仅能吸引一部分以受革命传统教育为目的的游客,除了有组织的游客外,一般游客不一定会把纯粹的红色旅游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如果红色旅游区只以单纯的红色景观作为吸引游客的唯一招牌,那旅游产业很难做大做强。近几年,黄冈也在积极探索用红色资源发展其他文化产业的路径,比如探讨将红色文化与影视产业结合。红安县建设了将军文化影视城,并且正在拍摄取材红安革命史的电视剧《铁血红安》,目的是为了发掘红安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将军文化品牌,提升红安文化、旅游及多种产业链的全面快速发展。黄冈还投资拍摄了革命题材电影《黎明行动》,尽管该电影荣膺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但只是叫好不叫座,经济收益不佳;黄冈还打造了蕲春影视城、黄梅影视拍摄基地等,但由于黄冈影视基地发展较晚,难以和浙江横店等著名影视基地相比肩,因而也就难以吸引到有市场号召力的影视剧组和投资者,从而导致社会影响力较小、收回成本较慢、经济效益不佳。总之,目前黄冈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并未达到预期的成效。

第三,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作为文化产业资源整合不充分。黄冈红色旅游资源虽然很多,但却散布在各个县市,如红安、麻城、团风、英山、罗田、浠水等地,景点布局较为分散割裂,而红色旅游线路又主要集中在武汉——红安——麻城,较少开通其他线路,没有与其他红色旅游景点相连成串和多线环行,没有整合资源形成体系规模;许多项目没有充分展示不同遗迹遗址的特定文化内涵,且表现形式雷同,手段单调,如9个县市都建有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同质化竞争严重,总体处于“规模小、分布散、来了看、看了走”的状态。绝大多数项目缺乏体验性、参与性与互动性,缺少影响力和震撼力,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差,客源市场有很大的局限。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发展黄冈文化产业不能以红色旅游作为唯一选择,有些红色景区除了红色旅游资源外,还有其他旅游资源,如名人文化、自然景观等都值得综合利用和开发。如黄冈有发展旅游的八大千年品牌——千年古赤壁(东坡赤壁)、千年古杜鹃(麻城龟峰山)、千年古黄杨(罗田天堂寨)、千年古名刹(黄梅五祖寺)、千年古兵寨(红安九焰山)、千年古名镇(罗田古鸠镇)、千年古名人(苏东坡、李时珍、毕昇)、千年古州府(黄州、蕲州)[3],但是对这些优质文化产业资源,由于没有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缺乏整体谋划运作,使得许多景区(点)各自为政,不能够形成资源共享,产业集成度不高,从而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四,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支撑能力差,相关基本条件还需进一步改善。由于黄冈重点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处于丘陵山区地带,这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乏、基础建设落后。有些红色旅游景区交通现状较差,公路等级不高、交通不畅、车速偏低,步游道及台阶部分毁损、年久失修,无排水和防洪设施。尤其是红安、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市,既有着著名的红色旅游景区,又有优美的绿色生态旅游景点,但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落后,景区之间连接的道路不畅,难以形成一个旅游整体。还有些地方的旅游产品存在展示方式陈旧、设备落后、场馆面积不足等问题,诸如像林家大垸、乘马会馆、胜利烈士陵园、红十五军纪念碑、红十八军纪念碑等纪念地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另外,有些景区内宾馆饭店数量偏少,档次不高,服务不规范、质量差。大多数景区旅游交通及其标识、游客中心、散客或自驾车服务中心、特种旅游咨询与服务中心、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等服务设施严重滞后。旅游配套产业发展滞后,休闲娱乐场所不多,旅游消费中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消费水平低,存在“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的现象。①方国华:《对我市红色遗址旅游开发的思考》,《湖北省社科专家咨询团——黄冈行参考资料》,2013。

三、利用黄冈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具有多维的时代价值。物质文化是红色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制度文化则是红色文化的灵魂,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更是黄冈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将为黄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支撑。

第一,统筹规划,加强联动,增进产业协调力。要充分发挥发展规划在资源配置和要素整合方面的指导作用,整合黄冈市内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的资源。集中力量抓好黄冈市旅游的“一心三区”,即以黄冈市区为中心,加快建设以红安、麻城为主体的黄冈红色旅游区;以罗田、英山、浠水、武穴为主体的黄冈绿色生态旅游区;以黄州、团风、蕲春、黄梅为主体的古色文化旅游区。立足红色文化、禅宗文化、戏曲文化及医药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聚集效应明显、辐射力强的文化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抓好东坡赤壁文化产业园、黄冈传媒文化产业园、黄梅戏文化产业园、黄梅禅宗文化产业园、李时珍医药文化产业园、蕲春赤龙湖影视文化产业园、红安中华将军园及12个名人纪念馆(园)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黄冈红色旅游跨越发展的关键之举。要把黄冈红色旅游放在中部、京九铁路沿线、长江沿线甚至全国整个区域内进行构架、思考和定位。加强鄂豫皖三省六市省际区域联合,通过景区线路互联、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等方式,拓展市场,构建大别山红色旅游多维的空间联动协作圈。通过积极整合联动使周边的竞争和屏蔽效应尽快转化为近邻互动、区域联动效应,构建一定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合作区。以长江水道为载体,开辟黄梅、武穴、黄州三个旅游码头,将黄冈旅游融入长江游轮旅游线和三国旅游线;以京九铁路为载体,联合京九沿线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形成京九旅游观光带,以黄冈的四祖寺、五祖寺为平台,联合安徽九华山、天柱山以及河南少林寺,形成佛教旅游精品线;以红安烈士陵园、七里坪遗址为主体,联合河南新县、安徽金寨等形成大别山红色旅游精品线,构建更大的旅游网络和旅游圈。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和协作,建立黄冈“三色”旅游区域联合体,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旅游格局,构建产品互补、客源共享、利益共赢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第二,整合资源,综合开发,提高产业竞争力。黄冈集红色、绿色、人文三元素为一体,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大别山水、人文黄冈”是黄冈最大的无形资产和旅游品牌。这里绿色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秀丽。以大别山山水风光为例,重点景区有罗田天堂寨和薄刀峰、英山吴家山和桃花冲、浠水三角山、麻城龟峰山等。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中山山岳地貌、原始森林景观为特征,森林覆盖率达89%。根据国家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评审,公园各景区景点中,上上景占12.7%,上景占54.9%,中景32.9%,上上景和上景之和达67.6%,定性评定等级为胜景,定量评价结果为80.82分,综合评价公园景色等级为胜景。黄冈市人文旅游景点众多,黄州东坡赤壁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梅佛教禅宗四祖寺、五祖寺是著名的佛教祖庭,黄州的安国寺等声名远播海内外①参见《黄冈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要充分利用大别山境内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的“红色”旅游,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古色”旅游,以大别山自然生态为主题的“绿色”旅游,形成大别山特色旅游产业新格局。黄冈还应遵循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整合资源,把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和古色文化旅游相结合来开发旅游资源,以富集的红色资源为龙头,以独特的绿色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古色文化底蕴为灵魂,以红带绿,以绿衬红,以文怡游,推进红色旅游与绿色生态旅游、名人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旅游、工农业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综合型、复合型旅游产品,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竞争力和感染力。黄冈的旅游可确立“红色旅游”一条主线和“两大文化(红军文化、将军故里)”的旅游主题,进行红色品牌形象定位,把“红色黄冈,名人故里”作为黄冈红色旅游的主打品牌,体现黄冈无产阶级革命志士为革命作出的贡献,突出黄冈的“红”色。与此同时,大力开发龟峰山、薄刀峰、天堂寨、吴家山等生态旅游资源,四祖寺、五祖寺、李时珍故里、东坡赤壁等文化旅游资源,并与红色旅游优化组合,将红色旅游景点融入到绿色生态、古色文化旅游景点当中,形成红色传统、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三色齐放”的旅游格局[4]。按照“一线串珠、多点支撑”发展思路,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增加文化含量,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让产品成为产业、资源变成资本、人气变成财气,努力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培育成带动黄冈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②中共黄冈市委、黄冈市人民政府:《黄冈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湖北省社科专家咨询团——黄冈行参考资料》,2013。

第三,加强宣传,加大营销,扩大产业影响力。旅游是典型的“眼球经济”和“形象产业”,宣传、包装、营销是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关键。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对黄冈旅游文化产品和产业的宣传推介、整体包装、对外营销力度。坚持以新闻媒体为先导,以旅行社为载体,以直销为补充的营销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黄冈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营造氛围,扩大旅游产业的影响力。首先要加强对黄冈旅游的宣传推介工作。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相关传媒以广告、刊载专题文章和播放专题片的形式宣传,形成强大的宣传效应;结合建党、建国、建军等重大纪念活动以及国庆长假等重大节日,组织红色旅游系列宣传推广工作;请著名作家写有关黄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典型事件的剧本,拍成电视剧或电影,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通过提炼本地旅游吸引物中的精华元素,将本地旅游的特点、风格浓缩成一个具有冲击力的形象化标志,或提炼成一个口号,形成易识易记的标识,使产品较快地树立一个整体的生动形象,起到吸引人、影响人、说服人的促销作用。其次要积极开展各种市场营销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会、交易会、旅游博览会,把旅游和商贸有机结合起来,积极邀请外地媒体、旅游负责人和知名人士到黄冈采风和考察。如2010年成功举办的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其中“挺进大别山自行车赛”、“东坡文化国际论坛”受到了媒体广泛报道,取得了预期效果。要发挥品牌效应,营销特色旅游,围绕“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主题形象,突出红色黄冈和大别山两大品牌,策划一系列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如开展“访将帅故里”、“重走将军路”、“十万青年挺进大别山”等活动吸引游客。开展大别山区域合作,联动全国12个红色旅游线路,举办公益旅游活动,深化旅游内涵,提高黄冈旅游的知名度,增强黄冈旅游的吸引力。

第四,注重体验,强化互动,提高产品吸引力。心理的驱动力是产生旅游需要的基础,而旅游需求又能够生成旅游动机。旅游的过程并不仅仅是在于“走马观光”式的游玩,更重要的是人们希望在游玩的过程中能够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亲身体验。观光型的旅游是不能够充分激发人们继续游玩下去的心理的,要想让人们不仅玩得快乐而且还对此津津乐道,具有美好的回忆,还希望下次再来的话,体验式的活动是不可缺少的。体验性旅游不只是停留在“看一看”的层面,更能刺激人们想“试一试”的心理,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身心都能得到愉悦,更能留住人,还能让游客产生依依不舍、念念不忘想再来的心理[5]。黄冈旅游业要想真正吸引人和留住人,还必须根据不同区域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吸引物,大力开发体验型产品,注重文化内涵的“物化”,通过景观的形式展现出来,着力打造若干主题鲜明、集展示与体验为一体的红色文化聚集区,形成富有黄冈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探索出一条全新的红色旅游发展之路。比如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与七里坪长胜街革命旧址群联动运营,在参观游览的基础上加入体验感悟项目。可以将红色旅游观光与团队拓展训练、自驾乡村游结合,推出“挺进营地”等体验项目,即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使战争场景再现,提供投弹、射击、匍匐等军事项目的训练场地,提供与红色战役旧址、山村紧密结合的帐篷营地、生活营地,并且将各挺进营地互动连接,为游客提供团队拓展、越野训练的千里挺进线路等。还可以挖掘挺进大别山精粹,展现红色老区独有的历史人文风采,建设第二代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群体,如在红色旅游景点相应配套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娱乐、红色商品和纪念品,组织开展听红军歌、走红军路、吃红军饭,请革命当事人现场说法,以增强红色旅游的体验性、趣味性和感染力。

第五,文化科技,相互融合,提升产业创新力。随着现代工业化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产品与服务进行复制生产的规模日趋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通过市场进行流通的范围越来越广,在社会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丰富多彩的黄冈文化资源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除需要丰富的文化资源外,更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撑。科技创新能有效地推动文化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创新能力。首先,以科技手段建立黄冈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及数字化旅游推介系统,以及黄冈文化旅游移动云服务平台,盘活黄冈丰富的文化资本,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其次,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实现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具有黄冈元素的影视制作、出版印刷、动漫创意及网络传媒等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拓展文化发展的新领域。再次,加强对黄冈地方特色文化高新技术应用产品的开发,对那些可以进入市场的地方特色文化产品进行创新改进,从而使这些文化产品原有艺术特色和所传达出的传统文化艺术信息更浓,更符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促进新产品、新服务、新品牌和新业态的形成。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艺术性地展现黄冈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建设黄冈红色旅游文化多维交互虚拟现实系统等红色文化数字化文化旅游新兴业态基地。总之,可以从资源整合、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转化推广、技术示范、技术产业化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黄冈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与开发,并形成黄冈特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有效增强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6]205~216。

[1]柯利华.红色名胜省内第一 黄冈首提“红色大遗址”战略[N].楚天时报,2013-06-14.

[2]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黄冈市:以红色旅游为引擎打造“四个大别山”[EB/OL].http://www.hubei.gov.cn/gzhd/zxft/sjjs/2012/201305/t20130 503_446425.shtml.

[3]周寿江.黄冈旅游提炼八大“千年品牌”[N].楚天金报,2011-04-25.

[4]李月华.黄冈绿色生态与红色及古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生态经济,2010,(2).

[5]周明亮.黄冈名人文化遗产开发探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6]黄永林.文化和科技融合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M]//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黄冈红色旅游革命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