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朱 灰色与狂欢接踵而来

2014-04-01 03:41
艺术汇 2014年2期
关键词:灰色责任感当代艺术

最近,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圈最大的话题之一便是朱朱的新书《灰色的狂欢节(2000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本经过他两年时间反复锤炼的论著,以一个特殊的视角梳理并分析了中国当代艺术至关重要的十年。他从大量的一手资料入手,介绍了数百位当代艺术家,收录了近三百张由艺术家本人提供的高清图片,包括绘画、雕塑、影像、行为等各种艺术门类。对此书,作者本人朱朱给予的看法则是:如果说诗歌写作对于我来说是向情人说话,这本书对我来说则充满了丈夫的责任感。凭借着这种类似对于爱人的责任感,朱朱以诗人的身份、讲究的文字、有趣的切入当代艺术,他以独立的方式,尽量客观的还原了当代艺术这十年来的原貌,并融合自己的观点,阐述了关于当代艺术的“灰色”与“狂欢”。如他讲,当代艺术的狂欢,是市场化给予当代艺术圈的一场资本与形式的狂欢,这致使部分艺术家从地下的先锋派、漂泊者转变成为一个“明星”、“资本家”;但在这种形态下,当代艺术却似乎褪不下精神贫血的灰色底调,很多艺术家走向了一种自我复制的道路,迷失了自我。可以肯定,中国的当代艺术的发展,受市场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致使了艺术家的内在表达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里之所以称之为“微妙”,是因为部分艺术家,直接受到了市场的影响,迎合而上;而也有部分艺术家,坚决背离市场等因素,这种“我行我素”的态度,实则也是因为市场化趋势导致。而朱朱正是围绕着这个市场的外在环境与艺术家的自在表达之间进行了双重变奏,而所沿的轨迹,正是被他称之为”被拨快的钟”的时间。

在朱朱看来,所有关于艺术史的写作都是主观的,即使在年鉴性质的编撰中也存在着选择,而选择就意味着主观,因此没有任何人能够还原或代表历史的真相。他认为,对于书写者自身来讲,理应保持一个独立的立场,尽可能去接近客观与真实。而他在写作过程中,重读了可以找到的、有价值的各种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献,而且不仅关于这十年的,过去三十年的文字也包括在内,并且走访了不少艺术家的工作室。在这种前提下,为了保证文献的客观,他依然孤立无助,这还是源于那句话“这本书对我来说则充满了丈夫的责任感”,所以他在面对着如此切近的一段历史时,需要作出有效而冷静的思考与判断,并将这种思维转换为文字。

朱朱一直推动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使那些具有审美创造力与人性关怀的真艺术得以张扬,同时,在面对着这种“狂欢”的形势下,他又通过有效的评论与观点,刺激着当代艺术这个需要警醒的一部分。而他的这种方式,并不是站在对立面的批判,而是发现并承认自身以及环境充满了制度或环境烙印,进而以“慎独”的态度修正。

朱朱在《灰色的狂欢节》中,个体胜过了流派,深度胜过了广度,他所评论的艺术家,概括了当代艺术处在变迁之中的集体意识或潜意识。然而这场“狂欢”,在“被拨快的钟”的节奏里面稍纵即逝,这使当代艺术圈感到非常突然,但是通过他书中的介绍,可能这种苗头早以显露,只是没有适当的外在因素刺激一下这“灰色”的状态。当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到来,艺术市场也如冰封瓦解一般迅速消退。当然,当代艺术的“狂欢”还会到来,那一时刻,一定与此时不同,因为中国当代艺术这十年时光里,已经足够让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家机构熔铸一种理性和耐心,从而促使着新的发现以及想象力的产生,在回归了艺术本身的状态下,想必观念也不在只为了表达观念,从而形成了表达情感。

这便是朱朱为中国当代艺术做出的贡献,他不仅让读者领略到了中国当代艺术自新世纪以来的轮廓线,同时让读者看到了上世纪已经形成和固化的思维与表达定势被逐渐打破,这都是新景象到来的暗示。在这之中,朱朱做为一名艺术评论者,同时也是记录者,带众人穿越一座时间构架的精神迷宫。(撰文:王泽)

猜你喜欢
灰色责任感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责任感等2则
感觉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