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

2014-04-02 00:14孟玉史婷奇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消融射频经皮

孟玉 史婷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腔镜外科,江苏南京 210008)

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

孟玉 史婷奇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腔镜外科,江苏南京 21000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并对各个阶段进行认真分析、观察。结果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安全可靠,关键在于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观察,而护理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

射频消融 肾上腺肿瘤 护理

肾上腺肿瘤由于肿瘤细胞的作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代谢改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1]。肾上腺肿瘤的传统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其创伤大,病人恢复慢,并发症多。而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是一项针对肿瘤局部的微创介入性治疗手段[2]。其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一系列优点,并对体积小于3cm的肿瘤可达到完全毁损的目的。我科2009年3月~2011年10月对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术,经过精心的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皮质醇增多症4例,嗜铬细胞瘤3例,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3例,本组所选患者瘤体均小于3cm。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患者取健侧侧卧位,在超声引导下向患侧胸腔穿刺并缓慢注入生理盐水,超声证实穿刺入胸腔后放置导丝,在导丝引导下于患侧胸腔置入深静脉导管,嘱麻醉师行健侧单肺通气,经深静脉导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300~500ml制备人工胸水,至肺组织压缩远离肋膈角。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导射频针穿刺入肿瘤中心,开启冷循环使射频针针尖保持在14°左右,调整做功功率为150W,射频5~10min,超声探测肿瘤无血供完全毁损后,停止冷循环,使针尖温度上升至90°~100°,维持10s,以碳化针道、减少出血及防止肿瘤针道种植。拔除射频针,深静脉导管接引流袋,放净人工胸水,改用双肺通气,结束手术。

1.3 结果 本组10例患者,9例病灶在1次消融后完全坏死,1例病灶在2次消融后完全坏死,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随访6~12个月,随访期内无肿瘤复发。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心理状况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很多患者一般是因为寻求其它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电解质紊乱或是体检时无意间发现肾上腺肿瘤,因为事出突然,起初难以接受,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给予情感帮助和支持,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RFA手术的原理、方法及优点,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1.2 术前准备 (1)常规检查: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皮质醇、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尿儿茶酚胺,心电图、B超、CT、MRI等;(2)病人准备: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醛固醇激素,引起高血压、低血钾,术前应注意控制高血压及纠正低血钾。嗜铬细胞瘤由于术前瘤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血压虽高,但血容量不足。因此,术前应给予足够疗程的药物治疗,以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注意扩充血容量[3]。术后由于末梢血管开放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血压剧烈变动,故术前扩容、控制血压和纠正心律失常是治疗重点。指导患者按时服用降压药,监测血压q 8h,术前3d每日静脉滴注3 000ml液体。皮质醇增多症,由于正常肾上腺组织处于不同程度的萎缩状态,围手术期激素的应用很重要,以防出现急性肾上腺危象[3]。

2.2 术后护理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全麻未醒时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可改半卧位,24h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禁食12h后肛门排气,可进食半流质饮食。遵医嘱给予消炎、补液治疗。

2.3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2.3.1 出血 RFA在治疗肿瘤方面安全性高,无严重并发症,出血多为自限性,多不需要治疗;但是经皮射频消融由于术后没有相应的引流措施,这给术后观察病人有无迟发性出血造成困难,其出血隐匿,不易观察,一旦出血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术前良好的定位,术中密切的动态监测,尤其是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是预防和早期发现出血并发症的关键。

2.3.2 发热 RFA术后肿瘤组织的坏死,产生肿瘤坏死因子成为致热源所致[4]。本组所有患者最高体温均未超过38.5℃。术后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4h测体温一次,连续3d。若发热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并及时更换汗湿衣物、被服。

2.3.3 疼痛 多由于腹膜后神经丛热效应的结果,24h后多可缓解。本组10例患者疼痛NRS评分均小于3分。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同情并理解病人,不能惯性思维因为手术创伤小,而漠视疼痛的存在。指导家属多与其交谈,分散病人注意力,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2.3.4 肾上腺危象 肾上腺危象是由于肾上腺激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多发生在术后8~24h内,患者表现为血压下降、胸闷、心悸、呼吸急促、恶心、四肢麻木、嗜睡甚至昏迷等症状。及时汇报医生,常规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氢化可的松10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预防肾上腺危象的发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调节激素用量,并逐步减量[5]。

2.3.5 低血容量性休克 术后由于血浆儿茶酚胺相对不足,血管因张力减低而扩张,血管容积扩大,血容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及心输出量减少,易出现低血压或低血容量性休克[5]。术后给予心电监护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准确记录24h尿量,为术后补液提供依据,必要时输注血制品。

2.3.6 高血压 肾上腺疾病分泌多种激素,长期刺激机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由于时间长,作用久,术后短期内血压不一定会降至正常。术后24h监测血压qh,24h后监测血压q8h,指导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及时调整药量。适量进食低脂低盐、丰富粗纤维膳食,保持排便通畅。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指导家属给予支持。

2.3.7 电解质紊乱 低钾最常见。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即刻抽取血标本,化验血电解质。根据化验结果按时按量补充钾离子。指导患者适量食用富含钾离子的食物,如:香蕉、橘子、海藻类等,指导患者学会观察机体有无腹胀、全身乏力等低钾的症状,定期复查血钾水平。

2.4 出院指导 (1)合理调整饮食,进食高热量、富含纤维素、易消化、低盐饮食;(2)肾上腺术后,体内相关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嘱患者每日测量血压1~2次,并记录,根据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术后10~14d复查血尿生化(血常规、血糖、电解质、血脂等)及激素指标(ACTH、午夜血浆或唾液皮质醇、24h-UFC、LDDST、CRH-刺激试验),若是激素替代者需停药24h后再查,以此来判断肿瘤是否残留。以后每3个月检查激素水平,决定糖皮质激素剂量及停用与否,激素替代一般需>6个月;此后每6~12个月复查一次[6]。3个月复查B超、CT,了解肿瘤毁损情况。

3 小结

肾上腺疾病是一类比较复杂的疾病,RFA是近年来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总结了1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护理经验,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重视术后复查,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熊杰,赵维莅.肿瘤研究的新思路[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11(6):633-637.

[2]郭颖,乔正荣.射频消融治疗恶性肿瘤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9):703-706.

[3]陈孝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887-889.

[4]陈瑜,徐静,林海云,等.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823-1824.

[5]穆银静,薛蕾,张昀杰,等.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267-1268.

[6]那彦群.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84.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drenal tumors Nursing

R473.6,R730.57

B

1002-6975(2014)09-0803-03

孟玉(1977-),女,江苏南京,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2014-01-12)

猜你喜欢
消融射频经皮
消融
5G OTA射频测试系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于射频前端芯片研发与管理模式的思考
百味消融小釜中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ALLESS转动天线射频旋转维护与改造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