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配合

2014-04-02 00:14张向琼斯光晏王一平蒲敏王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弹簧圈蛛网膜下腔

张向琼 斯光晏 王一平 蒲敏 王莉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配合

张向琼 斯光晏 王一平 蒲敏 王莉

(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

目的 分析护理配合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栓塞前与管床医生、术中与手术医生、复苏期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与治疗安全性的关系。结果1例患者术中弹簧圈移位,未出现功能障碍;1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延长,积极处理后康复;1例患者出院后25d再次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其余48例患者临床痊愈。结论 加强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治疗前后的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护理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血管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因素。随着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经血管栓塞治疗成为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方法。作为治疗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病人康复的关键[1]。本文总结51例患者行栓塞治疗前后的护理经验,重在分析栓塞前后与医生治疗的护理配合,提高患者的治疗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5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26~72岁,平均52岁。全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入院行CTA或DSA检查发现,均在全麻下行股动脉插管动脉瘤栓塞治疗,其中单纯栓塞38例,行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3例。

1.2 护理措施 术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重点在稳定患者的血压;术中护理除一般术中护理配合外,重点在于管理患者的全身肝素化时间,维持高压灌注线的合适压力,保证其通畅,掌握弹簧圈的库存,参与治疗中弹簧圈的合理组合;主动参与患者麻醉复苏期间的管理,及早发现并发症;术后加强患者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2 结果

51例患者中,1例患者术中弹簧圈移位,经术中医生用导丝配合导管推送至小血管后,再行动脉瘤栓塞治疗,患者48h后苏醒,未出现功能障碍;1例患者麻醉复苏时间延长,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增多,积极处理后康复;1例患者出院后25d再次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其余患者在随访期内未出现症状,临床痊愈。

3 讨论

3.1 术前与管床医生的配合 动脉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急重症,再次出血病死率高[2]。预防再次出血成为临床治疗的重点,护理的重点除配合医生用药外,应该把稳定患者的血压作为主要方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剧烈的头痛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的情绪;患者一般会对颅内出血产生恐惧;对栓塞治疗的不了解会使患者迷茫;高昂的治疗费用使患者忧虑;严格的卧床休息容易使患者大便干结,导致便秘;过多的亲朋探视会使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前途感到担心。上述所有的情况均会使患者的血压产生波动,护理的重点在于消除患者上述担心,应将该病的症状和治疗转归采用合适的方式告诉患者,消除患者的恐惧,减轻其忧虑。而有针对性的了解患者的情况,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控制探视人数,保持大便通畅,可对患者血压波动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3.2 术中与手术医师的配合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是一项精细的介入手术,术中医生全神贯注,医生关注的重点在于动脉瘤的栓塞上,而动脉瘤的成功治疗还在于护理的细节上。栓塞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脑梗死[3],精确的全身肝素化对防止患者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作用[4],肝素的用量由手术医生掌握,护理的重点在于必须在合适的时间提醒医生追加肝素;由于导引导管和微导管、导丝之间的摩擦,导管内容易行成血栓,保持高压灌注线的通畅和合适的压力要由护理人员完成,术中护理的关注重点也应该在于此;弹簧圈规格在动脉瘤的栓塞上不但可以使动脉瘤成功栓塞,合适的大小可以节约患者的治疗费用,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弹簧圈的规格,了解库存量,在术中告知医生,这样可以协助医生注意术中弹簧圈的组合,特别是对术中破裂的动脉瘤,可以为医生缩短手术时间,积极抢救患者的生命。

3.3 麻醉复苏时与麻醉医师的配合 作为介入诊疗科的专科护士,应在动脉瘤栓塞术后麻醉复苏期间起积极的作用。颅内动脉瘤作为高风险的介入治疗手段,难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如患者的昏迷容易误认为是患者全身麻醉未复苏,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对于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麻醉复苏阶段患者意识未恢复,不能观察患者的其它情况,但是,复苏时间的长短除与麻醉药物的用法与用量有关外,在术中出现的并发症与麻醉复苏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本组1例患者弹簧圈移位,意识恢复时间长达48h;1例患者术后2h仍未清醒,行头颅CT检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增多。所以,复苏期间必须和麻醉医师沟通,如超过麻醉药物的正常复苏时间,应主动提醒医师,检查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积极参与患者麻醉复苏期间患者的管理。

3.4 术后的护理观察 动脉瘤栓塞术只是该病治疗中的重要一步,而术后的护理也是治疗中的重要一步。护理的重点在于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积极观察患者穿刺点的情况,双下肢的血供情况,患者的意识和运动功能,指导患者正确的抗凝治疗和药物治疗。护理作为介入诊疗医疗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并发症的出现,减轻医生负担,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1]谢玉环.颅内动脉瘤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安徽医药,2012,16(9):1374-1375.

[2]尚巍,王明霞,宁阳.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29(2):279-280.

[3]杨少春,王文浩,刘俊,等.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及防治[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6):36-38.

[4]Workman WJ,Cleft HJ,Tong FC et al.Thrombus Formation at the Neck of Cerebral Aneurysms during Treatment with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s[J].Am J Neuroradiol,2002,23(9):1568-1576.

Aneurysm Embolism Therapeutic Nursing

R473.6,R651.1

B

1002-6975(2014)09-0848-02

张向琼(1972-),女,大专,主管护师,从事介入治疗护理工作

2013-12-11)

猜你喜欢
弹簧圈蛛网膜下腔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大弹簧圈技术与传统方式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