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4-04-02 18:34马伟
河南建材 2014年5期
关键词:耕作层高差社会效益

马伟

河北省藁城市国土资源局(052160)

综合论述

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马伟

河北省藁城市国土资源局(052160)

土地整理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在耕地迅速减少、人口急剧增加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世界各国都把土地整理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并取得一定成效。土地整理具体包括土地平整,旧村改造,乡村道路、沟渠整理,归并零散地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避免土地整理区域选取的盲目性

在土地整理之前,一定要对即将整理的区域进行可行性研究,考证整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效益是衡量土地整理必要性的重要指标。整理前后土地经济效益差值愈大,其整理的必要性愈大。

土地整理区域应在符合当地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取。土地的地理状况、土质状况以及土壤的土层厚度是决定土地整理可行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讲,坡度大于6°的土地不利于进行土地整理,如果强行进行土地整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土质太差的土地,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也不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土壤的土层厚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种类选取和产量大小。因此,土壤的土层厚度一定要适于土地整理后栽培的农作物,否则也不适于进行土地整理。有些地方为了片面追求增加耕地面积,将土质较差、坡度大于6°等明显不适宜整理的荒山作为土地整理的对象,结果是费钱费力不讨好,整理出来的是低产田,根本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区域的选取时一定要慎重,切忌草率盲目进行。

2 因地制宜规划田块的大小

当地人均耕地占有量、耕作层的厚度、相邻田块的高差制约着规划田块的大小。一般而言,每个田块的大小应以当地人均耕地占有量的3倍左右为宜。现行农村家庭大都是3口或者4口之家。如果田块过大,就会出现一个田块由几户人家共同耕作的局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田块的耕作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在实际操作中,田块最终还是避免不了被人为地分成几小块。在进行灌溉或者排水时,还得借田过水,难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由此可见,田块过大,实用性不强。但如果田块过小,相应田埂就会增多,没有充分发挥出耕地的最大有效利用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耕地浪费。只有充分发挥耕地的有效利用率,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

耕作层的厚度和相邻田块的高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规划田块的大小和高差。规划田块是经过平整农田,改造沟、塘、渠、路、埂,开垦边角闲置或零星地块,重新组成的田块。它基本上是由原来相邻的田块合并或者拆分整理而成。如果相邻田块的高差在l00cm以上时,是不宜合并整理的。在合并整理高差l00cm以上的相邻田块时,会使地势低的田块耕作层被埋在下面造成浪费,地势高的田块耕作层全部被破坏。耕作层是土壤表层经过耕作熟化的土层,也是土壤最为松软肥沃的土层。一般而言,农作物的最佳耕作层厚度为20~25cm。而农作物能利用的土层临界厚度为50cm。也就是说,土层厚度大于50cm以下的土壤肥力,农作物很难利用。因此合并或者拆分整理相邻田块高差最好应控制在50cm以内,这样便于充分利用原有的土壤肥力。当然,如果将整理区域的耕作层在土地平整之前全部或者分批收集起来,在基本平整完后再进行耕作层还原平整也未尝不可。这种做法在实际应用中难度不大,但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由于相邻田块之间存在高差,规划后田块的大小和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原来田块本身大小和形状的限制。田块的大小、形状、高差可以从待整理区域的现状图上反映出来,而耕作层厚度和当地人均耕地占有量等因素则要靠实地调查了解。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前,规划人员一定要对整理区域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切忌主观臆断。

3 土地整理时应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土地作为一种生产和社会资源,具有生产功能、社会经济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三大基本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生产力水平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的效益追求已经由最初的单一追求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到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来。

经济效益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根本动力,也是进行土地整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只看到眼前利益,无异于竭泽而渔,虽然一时富裕起来了,但也不能持久。因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以后,经济收入就会下降,从而影响社会效益。只有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才能保持耕地的优质、高产、低能耗、低投资、高效益。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要防止追求经济上的短期、片面效益,而忽视甚至牺牲长期、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必须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自始至终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土地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资源良性循环使用。

在进行土地整理时,相关人员要深入研究土地开发整理的规律,更好地突出土地整理区域的综合性、多功能性、多效益性的特点,大力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水平,切实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土地整理工作落到实处,让其充分发挥效用,真正成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猜你喜欢
耕作层高差社会效益
高差影响下的城镇燃气管道水力计算简化公式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框架结构梁板面钢筋叠合产生的高差问题探讨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与政策差距浅谈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与政策差距分析
同时对向间接高差精密测量技术应用研究
好刊社会效益高
宝丰县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地形高差较大的别墅区排水设计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