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将门关上

2014-04-02 09:37赵小兰
时代报告 2014年4期
关键词:部长白宫工作

从一个移民美国时连英语单词都不认识的小女孩,到最年轻的“白宫学者”,她凭借自信、乐观,不断敲开机遇之门

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更是二战后美国内阁中唯一任满八年,任职最久的劳工部部长

老布什在任总统时,曾十分认真地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锡成)家学学怎么教育孩子

我的父母从未忘记他们的中国根,一直用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的孩子。而这些对于我们在美国的发展和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有很多人问我:“你是怎样开始从事政府工作的?”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总是这样回答:“其实我一开始并没有打算在政府工作,没有想直接从政。”

让我先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我父母的故事,还有我们家移民美国的经历。

母亲在21岁的时候嫁给了父亲,父亲当时是一个很聪明、勤劳、有毅力并且踏实的年轻男子。父亲来自一个出身并不高贵却有着良好教育的家庭。在他们婚姻生活的前十年,父亲作为一名商船的海员长时间出海在外。比如当母亲要生我的时候,父亲把她送到医院后就又匆忙返回他的船上去做另一个任务。他的船一个月之后才回到家里。因此,我的父亲直到我一个月大的时候才看到我。

最终,父亲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代理船长之一。当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母亲操持着家,照顾孩子,保证父亲没有后顾之忧。

后来,我的父亲参加了全国海员考试并且成绩位列第一名,因此赢得了去往美国的机会。母亲当时怀有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而且已有七个月了,但母亲毫不犹豫地鼓励父亲为了我们全家先行去往美国,然后再接我们过去,在美国开始一段崭新而美好的生活。

在母亲的坚持和鼓励下,父亲先行一人去了美国。经过长达三年的时间,父亲才攒够了钱并且拿到了必要的文件接我们去美国。即使这样,我们认为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知道许多家庭要等更长的时间才能团聚。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书,叫做《椿萱并茂》,里面有我在2006年父亲节和2007年母亲节时,接受一家在美国的中文报纸的系列采访。书里讲述了我的家庭的许多故事,我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它。我分享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强调我的家庭,而是为了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中,个人为了家庭做出牺牲和贡献的优良品质。虽然我们是在海外生活的华侨,但是我的父母从未忘记他们的中国根,一直用中国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他们的孩子。而这些对于我们在美国的发展和进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是什么激励我走向成功的?第一,我想让我的父母以我为骄傲。第二,我一直想服务于一个更大的使命,这样人生就不会狭隘,会变得有趣。

可以想象,我们在美国的起初几年是非常艰难的。在那时,亚洲血统的人只占了不到美国总人口的1%。

我小学三年级8岁时随家人移民美国。刚到美国,我们一句英文都不会讲,而且也完全听不懂英文。我家是整个镇上唯一的亚裔家庭,一家五口人住在一个很小的只有一室的公寓里。我们不了解美国人的语言,不了解他们吃什么东西,也不理解美国人的传统和文化。我们周围没有一个亲戚和朋友。

起初确实很艰难,我特别要感谢我的父母。

父亲打三份工来维持生计。父亲是个勤快、精力充沛的人,很喜欢自己动手修理家中损坏的电器,甚至地板和楼梯坏了他也会修。他说,这并不是节约,而是教我们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解决。他还告诉我们,劳动也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极佳方式。

母亲整天都在后院默默地工作着,从不抱怨。母亲把我们的家变成了一个精神上和身体上都能得到放松的舒适的地方。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蔬菜和原料都很难买到。即使这样,母亲仍然能够在每晚做出可口而且有营养的饭菜。即使不会说英语,可母亲用自己的方法经营着日常生活:迷路中摸索去商店的路;买只有英语注释的物品;学着坐地铁和公交汽车,这些交通系统都是英文标识的。

当时去美国的时候,她是一个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的二十几岁的年轻女子。现在,我作为一个要年长很多的女人,回顾她的经历,都为她的勇气、决心、独立精神和对家庭的爱感到惊异。

尽管生活不容易,但在每个周末的空闲时间,父母还总是带着我们去纽约的免费景点游玩:公共的公园、中央公园、康尼岛和果园海滩等。这些周末的外出使我们不必挤在狭小的公寓里,因而受到全家人的喜爱。

初到美国,我入学读三年级的时候不会说一个英文单词。每天白天,我坐在教室里往笔记本上抄下黑板上的所有内容;每天晚上,父亲经过一整天的工作几乎凌晨才到家,然后叫醒我和我一起复习当天的功课。我就是那样学习了英语。

父母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港湾。父母鼓舞别人的能力惊人,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我和妹妹们更是重要,所以尽管生活十分拮据,我们也从未丧失乐观的态度,我们始终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家庭和希望。

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影响特别深。如果有人问我,是什么激励我走向成功的?我想说,第一,我想让我的父母以我为骄傲,因为他们为孩子牺牲了太多。第二,我一直想服务于一个更大的使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小我工作,我一直想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这样人生就不会狭隘,会变得有趣。

赵小兰,美籍华人,1953年生于中国台北,祖籍上海嘉定。1963年随父母移居美国。1979年以全A成绩获哈佛大学企业管理学院硕士学位。2001年1月11日,当选总统乔治·布什提名赵小兰出任美国劳工部部长。

她被誉为“危机管理能手”,多次临危受命,果断处理核潜艇爆炸、泛美航空公司一○三班机坠毁、东方航空公司职工罢工及阿拉斯加油轮泄漏等棘手问题,并化解美国最大慈善事业——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的财政危机。

永远把眼光放长远,哪怕从目前来看好事没有落到你头上,也不要灰心丧气;如果你能应对好这次沮丧,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好机会等着你。endprint

如果你问我,你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其实我没有什么职业目标,今天回过头来看,这样的想法反倒帮上了我的大忙。我们是第一代移民,在美国对很多事都没有了解,所以就算有目标,我想那个目标也不会太高。当我从学校毕业时,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大家,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希望第一是找到一份工作,第二是弄到一套公寓,这样我就可以出去独立了。

1979年,我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因为我家是经商的,所以我决定去银行工作。我进了花旗集团工作。那时,我并不怎么了解金融业,但我坚持一步一步地去学。工作到第四年,我突然得到一个去白宫实习的机会。这个被称作“白宫学者”的计划,是花旗的一个特别项目,专门挑选那些优秀的有潜力的职员进入白宫实习工作。我是当年13名入选者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华裔女性,之前从来没有华人或者亚洲人被选去白宫做学者,这种使命感让我很兴奋。我做了一年的白宫学者,很困难但是也很好玩。而且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为未来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打下了基础。

我在白宫工作的一年,当时的总统是里根,他来自加利福尼亚州,而我是在纽约成长的,从没有去过加利福尼亚州,我很想去那儿看看。所以完成白宫学者的任务后,我回到金融界,在美洲银行找到了一个可以去加利福尼亚州工作的机会。然后我就一个人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州,没有朋友,谁也不认识,但是我特别兴奋,因为我就是想看看这里是什么样的。

三年后,1986年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是当时的联邦政府运输部部长伊丽莎白。她说,在运输部有一个项目,因为6艘船只金融贷款的问题而致使政府在一年内损失了1.6亿美元。我曾在花旗银行工作过,有金融业的经验,而在美洲银行任职期间我也积累了航运业的工作经验,鉴于此,部长希望聘请我帮助政府遏制损失的再度扩大。所以一个周末,我从加利福尼亚州飞到华盛顿,周一就开始走马上任了。

我在海事署工作了两年,学到了有关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想,我的表现没有辜负伊丽莎白部长的信任。1988年,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突然去世,政府需要一位既了解银行又在政府从事过航运工作的人来接替,由于我碰巧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航运、运输、银行,所以我被任命为联邦海事委员会主席。

后来新总统上任,就是老布什总统。1989年1月,老布什总统任命我为交通部副部长,当时我35岁,是当时总统内阁里最年轻的副部长。此外,我还是内阁中第一个亚裔美国人。

时间到了1992年,老布什总统在竞选连任时败北,之后他的竞选班子的人都离开了,我也离开了,随后加入了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组织——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在那工作了四年。

后来39岁刚过,我就结婚了,39岁才结婚也不晚。我的先生是国会共和党领袖,他是非常好的丈夫,他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做饭,而且家务事他也愿意和我分担,他对女性很尊重。我觉得这很重要。如果你能找到人生的另一半,他是愿意一辈子和你做朋友的人,愿意和你一起去适应生活,也乐意帮助你去适应你的职业,这很重要。

到了1996年,我想休息一下,所以我就加入了一个智库组织,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学习有关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其实是个充满对抗的社会,人们总是就很多话题展开无止境的争论,有人说要这样,有人说要那样,这也是可以的,所以有很多来来回回的争吵。而我也总是在想应该怎样把好的想法传播给更多的人。到了2000年,当时小布什总统准备竞选总统。我之前就认识小布什先生,因为我曾经和他一起为他的父亲竞选美国总统工作,我们在哈佛也是校友,我以为他们考虑让我做联邦运输部部长,但是他们没有。

当时我还挺失望的,所以我想在这儿跟大家分享一个教训:如果你遇到了失望的事情,永远要把眼光放长远,哪怕从目前来看这个好事还没落到你头上,但是不要灰心丧气,如果你能应对好这次沮丧,那么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多的好机会等着你。

因为我努力,我总是超越对自己的要求,而其他人会注意到,当有机会来的时候我的名字他们马上就能想到了。

2001年初,就在小布什总统宣誓就职的前10天,我接到了他的电话,要我接受劳工部部长的提名。但是对于劳工事务,我并没有像交通事务那么擅长,我感觉时机还没成熟,所以婉拒了。然而两个星期之后,总统本来的劳工部部长人选在他的确认听证会上遇到了一些问题。

在美国是这样,总统提名一个部长人选,需要经过国会的同意。所以这时白宫还有总统需要找一个新的劳工部部长,他们要了解这个人,信任这个人,可以用来解决问题,而且能获得国会的批准。因此,他们再次来找我,说:“联合慈善基金会那样的一池子污水,你都能去澄清,希望你能接受这次的任命。”这就是我成为劳工部部长的过程。所以,我并不是第一人选。

我觉得生活是很有意思的,你可以有一个大的规划,但是很难精心计划每一步怎么走,而且也很难知道所有的机会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我觉得要有一个好的态度,要有信心、乐观并且向前看。

我现在跟大家讲我的事业,每一步听上去都非常有意思,但是我从没有精心设计过,它就自然而然发生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努力,我总是超越对自己的要求,而其他人会注意到,当有机会来的时候我的名字他们马上就能想到了。

人生需要规划,但你不能规划到每一步,关键要对自己有信心,要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它有真实的兴趣。我总是学习,总是准备好,因为机遇随时可能降临。当我第一次走进华盛顿的时候,我非常有激情,非常好奇,特别想去发现美国的运行机制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就进入了政府。当我进入了美国政府以后一扇门打开了,我进去之后又一扇门为我打开了;我又进去了,又一扇门随之打开。

这些为我打开的门,不是我之前可以预见的,因为当时我的视野是那么狭小,当时很少有亚裔美国人在政府工作,没有导师,没有人和我说未来的职业方向。

有一件事是我父母反复和我强调的,那就是人不能没有好奇心,要有对某个事物的兴趣,有了好奇心才能推动你去为之努力,才能推开一扇又一扇的门。

只要你有这种坚持的精神,之前做好规划,又有毅力坚持下去,那今天在我们面前都存在这样的机会,而且机会非常多,我没有办法讲具体的展现形式。只要你对事物有好奇心、有坚强的意志、对自己有信心,那么你就可以将面前的机会牢牢抓住。

(资料来源:央视《开讲啦》演讲实录、《高端访问》访谈实录、赵小兰2009年10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等;整理:王雯静)

赵小兰成为小布什总统内阁成员,被任命为美国第24任劳工部部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部长白宫工作
白宫附近
现场影像
画中有话
不工作,爽飞了?
牌子问题
选工作
“逛”白宫
解脱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