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弄潮吟歌大印象

2014-04-03 19:59雯子
当代工人 2014年5期
关键词:刘三姐女强人

雯子

萝卜还是土豆

自2003年起,“印象”系列红遍中国,《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大红袍》……伴随“印象”走进人们视野的,还有一位个性女子,叫王潮歌。她与张艺谋、樊跃合作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之先河,打造出脍炙人口的“印象”系列。

王潮歌的名字是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才渐渐被人所熟知的,作为开幕式总导演团队三大核心人物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女性,她极具创新精神,却不愿被冠以“女导演”的名号,因为她是“导演”。

人们在谈论王潮歌时,总离不开她身边的几个男人,比如搭档张艺谋、比如老公徐东,但她认为自己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某个或某些男人,“他们在我的生命中都有分量,但你是萝卜还是马铃薯,这是你自己决定的。”

王潮歌决定着自己,她时而是马铃薯,细腻清婉,时而是萝卜,辛辣刺激。

王潮歌成长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境不错,走上导演的道路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上学时,她不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成绩并不出众,但有两门课程——写作和文艺让她引以为傲。十来岁的时候,王潮歌突然疯狂地爱上文学,爱到一个发痴的程度。“那个时候,杂志非常少。有一本叫《人民文学》,它出版那一天,我甚至激动到要把脸洗干净,要洗头,把自己所有的地方全打扮好,坐在床边,摆一点小零食,再看杂志。”高考时,王潮歌本来想考中戏的戏文系,成为一个剧作家,但因中戏当年不招生,她考了北京广播学院的导演系。这是一种缘分。

1988年,20岁的她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导演表演系,班主任也是刚毕业任教的,叫徐东。那时徐东对王潮歌的印象是:这个漂亮女生很有才华!徐东不知道,王潮歌也在偷偷观察着他。

上世纪80年代,“师生恋”还是一件很惊世骇俗的事。但是王潮歌不在乎,她说,你在什么时候遇上谁,爱上谁,也许是冥冥之中天意的安排,躲都躲不开。“徐东的家庭背景和我的家庭背景太相像了,我第一次进徐东家,徐东第一次去我家,我俩都笑了:这两家布置得一模一样。他们家有个三屉桌,桌上写着‘中央戏剧学院,我家也有个三屉桌,上面写着‘高教部。我们基本的审美取向一样,就没有太多的矛盾,没有太多需要磨合的地方。”王潮歌说。这也是一种缘分。

有些邂逅,也许真的是一种宿命。比如王潮歌和徐东的天作之合,比如王潮歌的导演之路。

你才是女强人呢

王潮歌说,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是事先计划到的,她的导演路也是一样。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是一位“文青”,看不出一点独立导演的影子。大三那年,她改编了一个剧本《暑假里的故事》,被剧作课老师高鑫“盯上”。

高鑫告诉她,这个剧本很好,无论如何也要拍成电视剧。王潮歌只有一句话:“怎么才能拍成电视剧?”高鑫告诉她,先找到钱才能拍。“怎么才能找到钱?”高鑫说,你写的是一个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现在只有国家计生委在宣传这方面的东西,不妨找他们试试。

王潮歌回忆,这是自己第一次意识到,如果想成为一个艺术家,就必须先找到可以生根发芽的土壤。她用从嘴里省出来的饭费,跑到当时唯一能打长途电话的电报大楼,翻开号码本,挨个拨通各个省市的计生委电话。最后,还真有某地的计生委给她投资,拍成了一个上下集的电视剧,并且在中央电视台和日本NHK电视台播出。

从这部处女作开始,王潮歌走上了独立导演之路。1995年,她导演的舞台剧《华夏民族魂》在人民大会堂演出,“王潮歌”三个字,也渐渐为圈内人所知。

2002年,她开始与张艺谋、樊跃合作“印象”。开山之作《印象·刘三姐》的演出以写意的方式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将桂林山水的自然风光与刘三姐的传说有机结合,叫好又叫座。随后,丽江、西湖、海南岛、武夷山、普陀先后也“印象”了起来。

很快,“印象”系列吸引了包括马云、虞锋在内将近10亿人民币的投资,作为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潮歌也被人认为是女强人,但她拒绝这个称号,“你才女强人呢,我就想干干净净靠自己双手挣钱,加上吃相好看点儿,怎么就女强人了?不靠男人吃饭就一定是女强人吗?”

拿着话筒训人的

无论她多不想当女强人,她的“强”都是无可否认的。“她的热情和用心可以打120分,战神附体、刀枪不入、金刚不坏。”曾有媒体这样评价王潮歌。

排练期间,王潮歌每天都跟战士一样,眼睛盯住所有部门,看到问题马上喊,由身后的助理飞快地记录下来,一晚上能揪出20到30条。执导《印象海南岛》几个月中,在冬日海边的露天剧场里,王潮歌天天穿件黑棉服裹个头巾,顶着扑面的海风不停地喊叫、上蹿下跳。战场上的她急躁、易怒、严厉……这是工作状态下王潮歌最真实的样子,随拍摄影师的镜头里总是能捕捉到许多狰狞的表情,甚至连她的女儿都对此印象深刻,曾有人问小家伙:“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她想都没想就说:“拿着话筒训人的!”

“如果你以为王潮歌这种以刚克刚的方式去跟男搭档合作工作,个人生活会不幸福,实际上却相反,她是深谙男性世界规则并且知道什么时候该对抗什么时候该妥协的人。”一位媒体人曾经这样评价她。在王潮歌看来,自己跟有些媒体宣传的“孙二娘”架势完全不一样。“我会把父母、女儿和丈夫一块带着出差,会在适当的时候‘示 弱。”

当然,即使给男人们一个怜香惜玉的机会,王潮歌也保持不了多久。“他们没把我当成女人,我自己也忽左忽右,一会想让人照顾我,一会又想凭什么啊,我是导演,不是女导演。”这份摇摆弄得身边一干爷们相当头疼,哪天想照顾一下吧,正好赶上她想当强人了;有时正吵着,她突然来一句,你咋就不能疼我一下?唉,也许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是强女人,不是女强人。

责编 / 王迅 wx@lnddgr.cn

猜你喜欢
刘三姐女强人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包玉堂:如果有来生还要写三姐
电影《刘三姐》主演黄婉秋讲述 我们一家三代刘三姐
最诚实的律师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丈母娘
破译女强人的百变造型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
席琳 不当女神 要当完美女强人
刘三姐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