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0年中国肺癌死亡分布及趋势分析

2014-04-04 03:25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10122屈若祎周宝森
中国卫生统计 2014年6期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趋势

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110122) 屈若祎 周宝森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加之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以及肿瘤发病死亡的危险因素的改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1]。从我国第三次居民死亡原因抽样调查主要结果来看,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不同性别、地区别差异明显,而且呈持续增长趋势[2]。肺癌作为目前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研究其死亡率的分布和变化趋势对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1.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因监测数据 ,该监测点系统始建于1978年,多年来,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承担着收集人群健康状况基础资料的重要任务,其常规监测数据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有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要的科研、专题调查任务。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经过1990年和2005年两次调整后,包括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1个监测点,总监测人口为7300多万,覆盖全国人口的比例为6%[3]。本次研究疾病分类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标准。

2.统计方法

结 果

1.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

表1为2004-2010年中国死因监测地区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和死亡率变化。七年内,肺癌始终是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一位,死亡率前五位的病种也没有变化,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在七年内死亡率呈现增长趋势的肿瘤有:胰腺癌(41.81%),淋巴瘤与多发性骨髓瘤(39.30%),卵巢癌(30.55%),肺癌(19.62%),乳腺癌(17.43%),前列腺癌(17.38%),结直肠癌(13.06%),唇、口腔和咽部恶性肿瘤(7.00%),膀胱癌(4.79%)和子宫颈癌(3.55%);呈现下降趋势的肿瘤有:白血病(-4.77%),肝癌(-6.24%),子宫体癌(-11.39%),胃癌(-19.17%),皮肤癌(-20.43%),食管癌(-22.07%)。

2.中国肺癌总体的死亡率变化

2004-2010年中国死因监测系统登记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为680059例(男性439660例、女性240399例),其中因肺癌死亡166024例(男性115634例、女性50390例),因肺癌死亡的病例数占因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总数的24.41%(男性占26.30%、女性占20.96%),肺癌的死亡率为31.93/10万人(男性43.56/10万人、女性19.80/10万人,男性高于女性,χ2=22984.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七年中,全人口、男性和女性的全死因构成比都持续增长,由于2006年的肺癌死亡率和标化率较低(表2),导致数据波动较大,所以2004-2010年的肺癌死亡率和世标率的标化成三段变化。2004-2005年呈现增长,2005-2006年出现下降,2006-2010年再次呈现增长。肺癌的全死因构成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表1 2004-2010年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顺位

表2 标2004-2010年中国死因监测系统肺癌死亡率、世标率、及全死因构成比。

3.中国肺癌世标率动态变化

从表3,可见中国2004-2010年的肺癌死亡率除2006年以外,每年均有增加,且2010年的累计绝对增长量、定基比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都较基线年2004年有所增长。但是每年的增长速度并不稳定,其中2005年,2007年和2009年的增长速度较快,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4.3%,71.7%和6.3%。中国2004-2010年肺癌死亡率的平均发展速度为101.63%,平均增长速度为1.63%。

表3 中国死因监测系统2004-2010年肺癌死亡率动态变化

4.中国肺癌死亡率地区别、年龄别死亡率变化

从总体上看(图1),55岁之后肺癌死亡率开始快速上升,其中2004年、2005年和2007年的肺癌死亡率从80岁后开始下降,其余年份均呈持续增加的趋势,城市的肺癌死亡率要高于农村的肺癌死亡率,男性的死亡率总体高于女性,15~34岁年龄组肺癌死亡率变化不大,而在2006年,35~44岁年龄段的死亡率在各地区性别组均有所升高,而其他年龄段的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见表4和表5。

图1 2004-2010年中国监测系统肺癌死亡率变化

表4 中国2004-2010年监测地区城市人口肺癌年龄别死亡率变化

表5 中国2004-2010年监测地区农村人口肺癌年龄别死亡率变化

5.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死因监测系统中2004-2010年的肺癌死因数据进行拟合,分别令joinpoint=0和1,按照性别和城乡进行分类,以年份为自变量,年龄分为15~岁、35~岁、45~岁、55~岁、65~岁和75岁以上共七组,以计算得到的年龄调整死亡率为因变量,标准人口选择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结果见表6和表7。

当joinpoint=0时,城市男性APC=-0.67,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男性APC=-2.38,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城市女性APC=4.57,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女性APC=1.86,年龄调整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当joinpoint=1时,joinpoint值均出现在2006年,其中城市男性2004-2006年APC=-13.36,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APC=5.14,呈上升趋势;农村男性2004-2006年APC=-11.36,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APC=1.52,呈上升趋势,值无统计学意义,而2006-2010年城市女性(APC=12.03呈上升趋势)和2004-2010年的农村女性(2004-2006年APC=-11.76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APC=8.04呈上升趋势)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6 Joinpoint回归模型参数拟合结果(joinpoint=0)

表7 Joinpoint回归模型参数拟合结果(joinpoint=1)

讨 论

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是制定卫生政策、评价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科学依据[2-6]。通过对2004-2010年中国死因监测系统中肺癌死亡数据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肺癌死亡率仍然呈现增长趋势。肺癌死亡率动态数列分析得到的结果显示,除2006年外,每年肺癌的死亡率都有所增加,且增加速度并不稳定,表明我国肺癌死亡仍未得到控制。2007 年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2007年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地区, 恶性肿瘤都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1位死因[8]。本次研究显示,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仍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的特点,且无论在全死因还是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中,肺癌都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我国城乡不同地区肿瘤负担差异明显[9],高发区多为农村贫困地区,癌症是当地农民因病致贫及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对地区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10],男性和女性的暴露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需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制定有效可行的策略并树立“癌症可以预防”的观念[9-10]。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更趋老龄化以及由于已暴露于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等)[12]及环境的人口基数过大等原因,我国正处于由发展中国家高发癌谱向发达国家高发癌谱过渡的时期,可能形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高发癌谱并存的局面,其中上升最明显的为肺癌[2-11],加强肺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对降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APC是一种描述肿瘤死亡率时间趋势的指标,它假设肿瘤每年的死亡率按照与上一年相同的百分比进行对数线性变化,从而对肿瘤的死亡率进行趋势的预测[6-11]。在既往的研究中,疾病发病率趋势分析多把一定期间的变化考虑成一个整体, 分析时根据需要做或不做数值变换后拟合各种模型。Joinpoint 回归模型采用寻找转折点的方法来拟合一段较长时间的变化趋势,特别适用于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长期发生发展的趋势研究[5-13],分析中通过模型拟合,把趋势变化分成若干有统计学意义的趋势区段。此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方式分段比人为分段更科学和合理[13]。本研究拟合了2004-2010年七年的肺癌死亡数据,其中2006年是唯一的转折点,拟合结果显示出2006-2010年城市女性(APC=12.03呈上升趋势)和2004-2010年的农村女性(2004-2006年APC=-11.76,呈下降趋势,2006-2010年APC=8.04,呈上升趋势)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2006年后农村人口肺癌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 考 文 献

1.杨玲,李连弟,陈育德.中国肺癌死亡趋势分析及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74-27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主要情况.2008,4.

3.王宇,杨功焕,马家奇,等.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2004-2010.

4.方积乾,孙振球,康晓平,等.卫生统计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2-43.

5.Statistical Research Applications Branch i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U.S.A.Joinpoint software.http:/ / srab.cancer.gov/ joinpoint.

6.Kim HJ,Fay MP,Feuer EJ,et al.Permutation tests for Joinpoint regress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cancer rates.Statist Med,2000,19(3):335-351.

7.项永兵,张薇,高立峰,等.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时间趋势分析方法.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173-177.

8.2007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卫生部政府信息公开专题.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2008-4-29.

9.王宁,袁延楠,郑荣寿,等.中国恶性肿瘤城乡发病差异分析.中国肿瘤,2013,22(3):168-173.

10.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等.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中国肿瘤,2002,11(5):250-260.

11.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等.2003-2007年中国癌症发病分析.中国肿瘤,2012,21(3):161-170.

12.杨玲,李连弟,陈育德,等.中国2000年及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的估计与预测.中国卫生统计,2005,22(4):218-221.

13.王庆生,陈万青,郑荣寿,等.癌症年龄别发病率的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在癌症防控中的意义.中国肿瘤,2013,22(3):180-185.

猜你喜欢
死因死亡率趋势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趋势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2016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居民死亡现况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
初秋唇妆趋势
死因
SPINEXPO™2017春夏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