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现场”:影迷之家

2014-04-04 08:34阙政
新民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影视上海文献

阙政

在豆瓣网上,“影像现场小组”的成员已经突破了5万人,堪称上海最大的民间电影交流组织。提起“影像现场”这个名字,上海影视专业圈、高校影视专业学生群、沪上电影爱好者、艺术工作者都如数家珍。“影像现场”由“影视文献图书馆”创办,距今已有8年历史了。

20年的老牌子

1993年,经上海市文化局批准,“影视文献图书馆”正式在上海曲阳图书馆挂牌成立。当时,著名导演谢晋获知这个消息后,对馆长说:“为电影人做嫁衣,这件事很有意义,就看你们能坚持多久。”

“影视文献图书馆”位于上海虹口区,这里既有丰富的人文积淀,也可谓是电影艺术在上海以及全国的发源之地——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海宁路乍浦路口,用铁皮搭建起了可容纳250名观众的中国第一家商业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

到上世纪90年代时,商业影院早已在上海各区遍地开花,上海的影迷氛围也明显浓于外地。然而,许多影迷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影院观看上映新片。他们渴望看到更多的影视文献资料、老电影珍贵影像资料、经典影片回顾展,而当时上海能够提供这些资料的场所寥寥无几,除了电影资料馆,就只有音像资料馆和电影局资料室——对普通影迷而言,门槛都有点高。

而曲阳图书馆作为虹口区公共图书馆,在资料借阅方面有着天然的亲民优势。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创作活动中心主任邱忠毅,业界资深电影人顾敏,当年都还在图书馆工作,素来对电影抱有热情,和老馆长李果的想法不谋而合。早在“影视文献图书馆”挂牌多年前,他们已经开始了影视资料的回溯性搜集工作。

万事开头难。当年的经历,顾敏至今记忆犹新:“我们从一些知名老电影人那里开始找资料,像张瑞芳、秦怡、黄宗英、郑君里、顾兰君、马骥、陈白尘、谢晋……一个一个到他们家里去拜访,请他们拿一些自己收藏的老相片、老杂志出来,给我们作为馆藏。”初来乍到,很多老艺术家都不敢轻信,更不舍得将自己珍藏多年的爱物轻易予人。“咱们当时也没什么条件,开一辆面包车就上门去了。”顾敏说,“还闹出过笑话,有一次被老艺术家的家里人当成收废品的了。”

就是这样一次次的上门,一次次的解释、沟通,才终于换来一本本市场上再难寻觅的《大众电影》。到1995年时,“影视文献图书馆”虽然才挂牌两年,已经藏有将近5000册影视图书。既是一次抢救性的影视文献资料搜集、收藏,也真正藏以致用,为求知若渴的电影人解了燃眉之急。

当年图书馆的理念很朴素,为读者服务,一是“门槛低”,二要“找得到”。在还没有电脑资料库的时代,顾敏等人自创了一套“分析目录”,打破传统的图书分类法,用主题词来建立检索点,大大提高了索引效率。不久,还建立起“上海地区影视图书联合目录”,所有图书资料全市共享、通借通还。

来这里借阅影视资料的,不仅有学生、教师,还有影院经理——他们想更好地宣传上映影片,却苦于缺少参考资料,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为电影营销也提供了不少点子。2000年,图书馆建立起“绿土地”网站,自创内刊《影视文献》,更是将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全国乃至海外——2002年时,一位美国博士为了撰写一篇关于中国电影的论文,找到图书馆,后者帮他查找了几乎有一人高的相关资料合订本。换作在别处,很难想象。

如今,“绿土地”网站已收录了超过5000部电影、2万多名电影人、将近4万篇影视资讯。

从图书馆到“影像现场”

在为读者、研究者服务之余,“影视文献图书馆”同时还架起了电影文化历代传承的桥梁。

最初,这种传承是以经典老电影的回顾和研讨开始的。当时,图书馆和同在虹口的“胜利艺术电影院”合作,策划了赵丹经典电影回顾展、郑君里电影研讨会等活动。从北京千里迢迢借来老电影胶片,放映会座无虚席,吸引了许多影迷到场。1996年,上海的民间影迷组织“101电影工作室”成立后,图书馆又与工作室合作,共同推出形式多样的电影沙龙活动,在沪上影响广泛。1997年,图书馆举办了“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研讨会,请来北京、上海多方专家共探电影未来,亦成为一时佳话。

2006年3月,图书馆开创了“影像现场”专项活动,将视线转向中国电影的未来:青年电影人。据老馆长李果介绍,创立8年以来,众多青年导演、高校电影专业师生,都来过“影像现场”进行他们的作品展映、艺术交流。“影像现场”扶持青年导演的口碑声名远播,令不少年轻电影人慕名而来,也得到了包括张献民在内的许多资深电影批评家、策展人的支持和帮助。目前,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学生短片大赛”入围作品展映也落地在此,充分展现了官方对于“影像现场”这个传播窗口的信任和支持。

从2006年至今,在活动策划人武佳敏、徐鸢、刘海波的努力下,“影像现场”还成就了不少青年导演影像在上海的首映——盛志民的《再见乌托邦》、范立欣的《归途列车》、干超的《红跑道》,还有最近刚刚凭借《白日焰火》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导演刁亦男旧作《夜车》……这些代表了中国电影先锋的优秀作品,都曾通过“影像现场”面向观众,这些如今在国际影展上屡获殊荣的导演,也都来过“影像现场”,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交流。

除此之外,“过电瘾”经典胶片放映和“影视专家系列讲座”,也是“影像现场”的两块招牌。“上海青年一代电影人作品展映”、“红色记忆电影回顾放映会”、“沪港两地电影的互动与交流”、“西方电影节上的中国印象”、“阮玲玉上海生活地图”……珍贵的影像资料和专业的讲座,使得“影像现场”和影视文献图书馆,成为上海文艺生活的又一新地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影视上海文献
影视展
上海电力大学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