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人

2014-04-04 08:41西风独自凉
新民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卢武铉辩护人釜山

西风独自凉

1980年5月爆发的光州起义,令韩国军政府成了惊弓之鸟,动辄以镇压“赤色分子”名义整肃民间精英。1981年9月,釜山警方在没有逮捕令的情况下,以涉嫌违反“国家安全法”、“戒严法”、“ 集会示威法”等罪名,非法拘禁釜山读书联合会的22名学生、教师和公司职员,酿成“釜林事件”。“林”字来自1960年的“东柏林”事件,韩国很多与民主运动有关的事件都带一个“林”字,就像美国出了水门事件,后来与政府相关的事件均以“门”命名。

韩国影片《辩护人》全面回忆釜林事件,全斗焕时期光明与黑暗交锋的历史,对年轻一代是再好不过的启蒙。宋康昊这样的老戏骨,出演卢武铉(宋佑硕)这样的角色不存在难度,一度拒演,是“担心给他(卢武铉)添麻烦”。为弱者伸张正义,多么光荣、多么可歌可泣的历史,会有什么麻烦呢?当年的人权律师、后来自杀身亡的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再次成为话题人物。

卢武铉出身寒微,高中毕业后,经过10年含辛茹苦的自学,而立之年终于通过司法考试,1978年在釜山开办律师事务所。苦尽甘来的他,打民事官司“战无不胜,胜诉率达到90%以上”,人称“卢辩”。釜林事件性质敏感,在当局的阻挠下,名声在外的大律师唯有退避三舍。经手税务案件、“赚钱又会玩的卢律师”,向来不为警方注意,结果意外地卷入这一事件。

影片巧妙地将釜林事件的受害者与“卢辩”在生活中联系起来,显示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军政府本身就是对每一个公民的威胁。多年以后,卢武铉对探望受害者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学生们浑身伤痕累累,他们甚至无法相信作为律师的我,用恐惧的双眼一声不响地看我……我的头脑一片混乱,血液沸腾。”

初一就成立“白纸同盟”、号召同学不为独裁者李承晚写祝寿文章的卢武铉,很快让法庭感受到了他作为律师的缜密和强硬。英国学者爱德华·卡尔曾在苏联生活,专门鉴定禁书的研究机构居然以此认定卡尔是共产主义者,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历史是什么》成为被告传阅有害书籍的罪证。卢武铉当庭宣读英国外交部发来的正式文件:“卡尔是为英国献身的外交官和受人尊敬的历史学家,《历史是什么》不是拥护共产主义的书,希望这本书能被韩国更多的读者阅读。”

卢武铉的睿智、犀利与检方的无知、蛮横形成鲜明对比:“阿里和福尔曼进行拳击比赛,金日成站在阿里一方,而被告人也站在阿里一方,这算不算通敌行为?”尽管检方、证人面对“卢辩”狼狈不堪,但法官仍然枉法裁判19名被告有期徒刑1至7年不等。

卢武铉常常让我想起一个熟悉的陌生人:陈水扁,他们的人生轨迹惊人地相似。都是叱咤风云的大律师;一个刮起“卢武铉旋风”,一个号称“都被水扁”,先后当选各自国家或地区的“总统”,又都因腐败问题身败名裂。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卢武铉从45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跃下,陈水扁则从“台湾之子”变成“台湾之耻”。相比卢武铉一死以谢天下的决绝和数十万人送行的哀荣,把牢底坐穿的陈水扁,眼看就成了“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活教材。

2014年2月13日,就在《辩护人》票房一路飘红,成为2014年第一部突破千万观影大关的韩国电影(韩国史上第9部)之际,釜山地方法院对33年前的釜林事件进行了二审宣判,5名被告改判无罪。这份迟到的正义,无疑是对卢武铉在天之灵最好的慰藉。endprint

猜你喜欢
卢武铉辩护人釜山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釜山国际电影节,展现国际新姿态
案件管理与刑事诉讼法相关问题探究:以检察机关保障辩护人会见、阅卷权利为视角
李庄案与刑事辩护——考察德国刑事辩护人与被告人的关系
本 期 导 读
韩检方确定传唤卢武铉
卢武铉一家将被传唤
卢武铉:“复政”青瓦台
国际现代艺术展在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