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卡斯特桥市长》中的偶然与巧合

2014-04-05 04:21
关键词:查德卡斯特弗雷

孙 耕 梅

(河北北方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卡斯特桥市长》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束草工亨查德荣辱沉浮的一生。在一次醉酒后,年轻的亨查德以5基尼的价钱将妻子和女儿卖给了一个路过的水手,酒醒后他后悔不已,虽经多方找寻,但并无获得任何音讯。若干年后,亨查德通过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卡斯特桥市长。由于机缘巧合,被卖出的妻子和女儿前来与他团圆。亨查德决意要好好补偿她们,一家人幸福团聚。有了得力助手,他的粮食生意也顺风顺水,亨查德的人生达到了顶峰。然而性格中的弱点使他不断受到命运的捉弄,一次次的意外与巧合让他备受打击,一步一步走向落魄,直至失去所有,最终在抱憾悔恨中孤寂死去。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作者借用各种阴差阳错和戏剧性的冲突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深化主题并推动剧情发展进入高潮,最终揭示出人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的主题,同时抒发了“幸福不过是一段偶然的插曲”的感叹[1]。

中国有句古话叫“无巧不成书”,哈代善于运用各种偶然、意外和巧合来制造一些难以置信的戏剧性的情节,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各种诡异事件作为表现人类抗争命运的手段。在他看来,人类的失败和挫折是由“一个睡眼朦胧的织网者手指间无意识地、然而又是熟练地编织”出来的,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以无常、巧合、意外或偶然的形式来捉弄人并操纵人的命运[2]。从小说中偶然与巧合对亨查德的肆意操纵与嘲弄可以看出,哈代从侧面对主人公所表现的刚愎、自满、自私、残忍、偏执和冲动进行了抨击。正是不断出现的偶然事件改变着故事的发展走向,将故事的主人公一步步引向悲剧结局。

一、纽森出现在卖妻现场

小说中第一个巧合出现在第一章,纽森来到亨查德卖妻的现场。束草工亨查德迫于生计带着妻子苏珊和女儿伊利莎白来到威敦小镇。在酒精的作用下,他要卖掉妻子和女儿,在场的人们认为这不过是“逗人乐的讽刺”[1]。在当时,贩卖私酒是违法行为,亨查德致命的错误原本可以避免,但那个卖香麦粥的老板娘却给了他额外的恩惠——一次次地往他的粥里加酒,观众们也起哄鼓励这一荒唐的行为,亨查德的妻子苏珊也赌气“想到别的地方碰碰运气”。这不能不说是上天的刻意安排,碰巧水手纽森作为一个外乡人来到这样的场合,恰好他需要一个妻子,并及时出现在亨查德5基尼报价没人回应时。如果纽森没有及时现身,卖妻只不过是一个玩笑。纽森的到来不仅“使这场游戏中博人一笑的轻佻成分消失了”[1],而且还将玩笑变成了严肃的事情,使这一交易最终成为可能。这一巧合导致亨查德犯下不可原谅的错误,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悲剧。这貌似偶然犯下的过失,却是亨查德的性格导致的必然。亨查德一直认为自己轻率的早婚是他施展抱负的束缚,妻儿是他的累赘和羁绊。要想自由,要想实现心中的远大目标,要想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卖妻应该是一条捷径。酒醒后的亨查德追悔莫及,想要取消这场荒唐的交易,然而老天却没有给他改正的机会,之后多年他苦苦找寻,妻女却一直没有音讯。亨查德对着《圣经》发下重誓,从此他以一种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21年滴酒不沾,用孤寂的生活来减轻这不可救赎的罪过。哈代在故事开篇安排水手纽森出现,以此拉开亨查德悲剧命运的序幕,暗示卖妻这一侵害行为是不可饶恕的罪恶,从而证明他的毁灭是天公地道无法逃避的命运。

二、伐弗雷做了亨查德的助手

作为故事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伐弗雷的出场也完全出于偶然。卖妻后的亨查德白手起家苦苦奋斗了18年,心中的愿望似乎得以实现:当上了受人尊敬的卡斯特桥市长,粮食生意也做得亨通红火。但是,他的刚愎偏执和自私冲动以及有限的经商能力总是让他陷入困境。一次,由于不慎购入了腐坏的麦子,在市政会上人们抱怨他“用变了质的粮食做交易,把沤得要出芽的小麦卖出去”,这使他的信誉严重受损,地位开始动摇。他急需一个得力的助手帮他摆脱困境,按照约定,名叫约甫的人将前来应聘粮食管理经理。这时,苏格兰人伐弗雷恰好经过卡斯特桥市,他本想多见见世面,并计划着前往美国去碰碰运气。按照哈代自己的说法:“倘若他来到的时节不是恰巧碰上讨论小麦和面包的事情,他很可能连停也不停就走过去,顶多也不过用眼往里面扫一扫,如果是那样的话,这一篇故事也就没法演下去了。可是这场谈话似乎吸引住他……”[1]幸运的是,他用一张便条引来市长与他面对面讨论小麦和面包之事。而亨查德误以为他是前来应聘的约甫,因为伐弗雷恰好也是干粮行的,他发明的翻旧为新的办法可以帮助亨查德解除小麦危机。当亨查德得知他无意久留此地,便真诚说服并恳切地挽留他与之共创事业。于是伐弗雷做出决定:“这是天意!一个人能违拗天意吗?不能,我不去美国了,我要留下来替你做事!”[1]

令人称奇的是,伐弗雷意外地与前来寻亲的苏珊和伊丽莎白同时选择“三个水手”作为住宿地,并且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房间紧挨着。这些巧合使得苏珊母女把伐弗雷与亨查德的对话听了个清清楚楚,了解到亨查德目前的状况——他还是一个鳏夫,对过去那件事表示了羞愧。伐弗雷对伊丽莎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开始走进亨查德和伊丽莎白的生活。为了挽回因贩卖腐烂的小麦而受损的形象,亨查德决定独立承担庆祝节日所需的一切费用,他想抓住这一大好机会改变形象,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将他的计划击个粉碎。这一插曲导致亨查德和伐弗雷最终决裂,也将故事的发展推到了另一个阶段。如果伐弗雷没有在卡斯特桥短暂停留,如果约好的新经理及时出现,如果伐弗雷没有选择住在“三个水手”,又如果……那故事的发展将会是完全不同的走向。苏格兰青年伐弗雷一出场就掀起了波澜,他将与亨查德在商场和情场展开竞争,并且最终在这两个领域将其击败,可以说是伐弗雷为亨查德的毁灭敲响了丧钟。

三、亨查德与2个女人结下的不解之缘

卖妻后的亨查德到泽西经商时得了一场大病,在同一家旅馆寄宿的露西塔自愿来看护他,并且用爱情暂时消除了他的不幸与孤独,露西塔却因此名誉受损。多年寻妻未果,亨查德以为苏珊已死,正当他打算接受苦苦守候自己的露西塔的爱时,被卖出去的妻女出人意料地来到卡斯特桥市想与他破镜重圆,因为有消息说水手纽森已葬身大海。亨查德决定与自己的妻子重新结婚,可是这样做,他必将辜负在危机中挽救了自己生命的露西塔。尽管愧疚,亨查德还是舍弃了露西塔的爱而选择与苏珊第二次结婚,让妻女享受了短暂的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不久苏珊就去世了。亨查德可以合法地娶露西塔为妻了,她也适时地出现在卡斯特桥。为了能接近亨查德,露西塔诱使受父女关系恶化困扰的伊丽莎白住进她家。露西塔在家里苦苦等着亨查德前来赴约,却又摆架子拒绝与其见面。亨查德吃了闭门羹后很伤自尊,故意不赴露西塔的再次约会。伐弗雷原本喜欢伊丽莎白,却因亨查德的阻挠不得不中止,后来亨查德允许伐弗雷与伊丽莎白交往。露西塔以为亨查德没来赴约是因为不想与伊丽莎白碰面,所以有意把伊丽莎白支开。然而阴差阳错,露西塔没等来爽约的亨查德,却等来了打算接近伊丽莎白的伐弗雷,没想到两人一见钟情。露西塔无意中毁掉了伊丽莎白与伐弗雷刚刚萌芽的爱情,而亨查德意外地促成露西塔和伐弗雷的好事。伐弗雷与露西塔的相爱又让故事继续向前发展着。露西塔移情别恋,使亨查德与伐弗雷成了情敌。但她总担心与亨查德的过去被公开,于是要求取回写给亨查德表达爱慕的信件。之前亨查德曾亲自送还信件,但露西塔因故没有出现在约会地点。这一次,亨查德托约甫转交。约甫曾住在泽西,对露西塔与亨查德的那段历史有所耳闻。约甫一直混得不好,之前被伐弗雷抢了粮食经理的位置,想要伐弗雷推荐工作时请求露西塔说情又遭拒绝,怀恨在心的约甫公开了露西塔与亨查德的私情,露西塔在惊慌恐惧中羞愤而死。露西塔与伐弗雷的不期而遇至少改变了3个人的生活轨迹,对于主人公亨查德,这次爽约不仅意味着失去爱人,也意味着他与对手伐弗雷的竞争开始走向失败;露西塔得到了把感情投向更好男人的机会;而伊丽莎白却被夺走了暗恋的目标,对伐弗雷的初恋无疾而终。

苏珊母女的意外回归证明亨查德与露西塔的爱情是一个错误,苏珊的死并没有让亨查德得到解脱和自由。象征着亨查德罪恶过去的苏珊刚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另一个女人就及时出现成为亨查德“倾泻自己热情”的对象,露西塔再次出现导致亨查德的人生开始走下坡路,并一步步迈向悲剧的深渊。

四、女儿身世揭秘

“自从被卖出的妻女出现在卡斯特桥市的那天晚上起,空气里就像有什么东西把他的运气改变了。”[1]当年卖妻时,怀中的女儿不满周岁,18年后归来的伊丽莎白一直以为亨查德是自己的继父。妻子去世后,亨查德打算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女儿身上来填补他的“感情空间”,于是他放下尊严,告诉伊丽莎白自己才是她的亲生父亲,甚至她的名字还是自己给起的。伊丽莎白相信了亨查德的话。就在亨查德决定第二天一早登报,把女儿的姓由纽森改为亨查德时,他无意中从苏珊的遗嘱中得知伊丽莎白是苏珊和纽森生的孩子,亨查德的女儿在被卖后不久就病死了。同一个晚上连续发生的偶然事件让故事的发展急转直下,“是一个邪恶的精灵一心要折磨他才造出这种诡计”[1]。如果他不把过去的历史对伊丽莎白说明,他就不会到抽屉来寻找证明文件,那他也不会看到妻子的遗书。“最使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刚刚教导这个女孩子要认他为父,立刻就发现她同他并无血缘关系。”[1]如果他肯听从妻子的聪明指示,他便很久后才会有这个痛苦——也可能永远不会有,因为伊丽莎白似乎没有表现出要走上婚姻之路的急切。在感情上,亨查德并不尊重已故妻子,他不顾信封上“待到伊丽莎白结婚的日子再请开启”的指示,满不在乎地打开了“潘多拉”盒子,结果灾难接踵而至。他虚伪地继续对女儿隐瞒真相,让伊丽莎白以为他是亲生父亲;他开始嫌弃厌恶伊丽莎白,因为这个女孩子的关系他才恢复了她母亲的地位,尽管整个筹划落空,他也不愿失去这唯一的希望;他撒谎欺骗前来认领女儿的纽森说伊丽莎白已死,使纽森失望离开。当一切看似已经过去,所有的苦难与厄运都已截止的时候,水手纽森又戏剧化地出现,将故事推向了一个新的局面。随着谎言被拆穿,亨查德最终众叛亲离。

五、卖妻丑闻曝光

命运之神并未因为亨查德的落寞和失败而停止对他的捉弄,又一个令人称奇的巧合让悲剧按照既定的轨道继续运行。20年前,在威敦集市上卖香麦粥的女人不知何故来到卡斯特桥,并且由于自伤风化罪被抓,于是在法庭上出现了戏剧化的一幕。亨查德作为保安官主持开庭,颇具讽刺意味的是高居法官位置的亨查德成了被告,犯罪者——当年目睹他醉酒卖妻的女人在法庭把亨查德的历史抖了出来,她大胆地攻击法官:“这证明他在道德上不及我,没有资格坐在那里审问我。”[1]卖香麦粥女人暴露的丑闻很快传遍了小镇,“在那一天亨查德走过了兴隆和荣誉的分水岭,开始向另一面急速下降”[1]。爆炸性的丑闻公之于众,使亨查德名誉扫地,他被免掉市长的职务;由于轻信一位气象预言家,他的生意彻底垮了,亨查德再也不能对伐弗雷构成威胁。发现女儿不是亲生的,他又想娶露茜塔来填补“感情空白”,尽管露西塔表面答应嫁给他,但她偷偷地与伐弗雷结了婚;伐弗雷还取代亨查德成为卡斯特桥市长。亨查德的败落由于卖香麦粥的女人再次出现而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她使亨查德的道德和价值处于公众的审视之下。他的声望和社会地位一落千丈,他被猛然一下推了下去,法庭事件让亨查德的人生跌入谷底,“成了亨查德衰败的分界线,促成了他的转变”。故事的发展走向高潮,这时的亨查德失去了所有:爱人、亲人、名声、地位、财富……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一无所有的亨查德黯然离开了卡斯特桥市,生命在孤寂悲苦中走到尽头。

《卡斯特桥市长》贯穿着一系列的偶然、意外和巧合,始终笼罩着悲观、神秘的氛围。悲剧的起源是亨查德不满现状醉酒卖妻,正好纽森及时出现,使其铸成无可挽回的大错;当亨查德以为妻子已死,决定接受露西塔的爱时,苏珊带着女儿回来团聚,这是他社会地位开始下滑的标志;以为上天眷顾给他送来了得力助手,不料却演变成竞争对手,导致亨查德的生意一败涂地;婚后不久苏珊病逝,本以为可以合法地娶露西塔为妻时,露西塔却爱上了他的竞争对手,使两人成为情敌;正当他放下尊严告诉伊丽莎白自己才是她的亲生父亲时,却从苏珊的遗书中得知伊丽莎白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从此亨查德的命运发生突转;情场和商场双重失意已使亨查德遭受重创,而卖香麦粥女人揭露的卖妻丑闻更让他跌入谷底;当他说服自己宽恕露西塔的背叛归还以往的信件时,却被小人约甫将信件公之于众,害得露西塔命归西天;最后身心俱损的亨查德想要敞开胸怀用父爱接纳一直被自己嫌恶冷落的继女时,她的亲生父亲前来寻找自己的女儿并拆穿了他的谎言,剥夺了亨查德最后的希望和寄托……出现在主人公命运每一个关键环节的偶然与巧合组成链条把他牵向悲剧的深渊。充斥着神秘力量的偶然事件,其作用远远超出情节本身,还决定着人物的命运并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哈代以其高超的创作技巧把一系列的偶然、意外和巧合事件串联在一起,使矛盾冲突一步步紧张、升级,最终达到高潮顶点。从表面上看,亨查德的悲惨遭遇是偶然的,但把所有的偶然因素都汇聚到一起时,就能读出其中的必然性。正是这些偶然使得亨查德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而偶然与必然的交织表明了人生悲惨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从而体现了哈代的悲剧观和宿命论[3]。

参考文献:

[1] ﹝英﹞托马斯·哈代.卡斯特桥市长[M].曾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 试论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艺术[EB/OL].http://www.doc88.com/p-6921968075671.html/2012-05-31/2014-08-05.

[3] 侯立志.浅析《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悲剧观的表现手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0-111.

猜你喜欢
查德卡斯特弗雷
还您一包炒腰豆
坏脾气的稻草人
最美的“瑟巴比”
英国议员候选人因骂奥巴马被退选
英国十大闹鬼城堡
跳舞的老鼠
什么是观念艺术?
干杯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