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马鹿的一些认识

2014-04-05 15:08康玉花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母鹿公鹿马鹿

卢 伟 康玉花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对甘肃马鹿的一些认识

卢 伟 康玉花

(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

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muensis)俗称祁连山马鹿、白臀鹿。在1952年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优良地方品种,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甘肃马鹿作为甘肃省祁连山林区的特有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了解、认识这一祁连山林区特有物种,对林业工作,特别是对濒危动物的保护、研究、驯养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甘肃马鹿;认识

甘肃马鹿(Cervus elaphus kamuensis)为鹿科反刍类草食动物,俗称祁连山马鹿、白臀鹿,是我国8个马鹿亚种之一。野生的甘肃马鹿自然分布于祁连山海拔2 400~3 800m的山地草甸草原带、针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是森林——灌丛草地生态系统的动物组分,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甘肃马鹿也叫白臀鹿,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捕捉的野生马鹿家养成功。由于数量少、产茸量不高,在马鹿亚种中知名度不大,养鹿界知之者不多。甘肃马鹿在1982年被甘肃省确定为甘肃优良地方品种,列入《甘肃省畜禽品种志》。

1 原始产地与生态条件

甘肃马鹿主要产区是甘肃省祁连山林区,在青海、宁夏、四川西部及西藏东部也有分布。其多栖息在海拔3500~5000m的高山森林地带,有垂直迁移的习性。甘肃马鹿生活在东经97°25′~103°36′、北纬36°43′~39°36′、东西长1 200km、南北宽50~120km的高海拔地区,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土。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为其提供了多种生活条件。在祁连山区尚存野生马鹿4万余只。

原始产区属森林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3.6℃,无霜期90~120天,年降雨量350~500mm,年蒸发量1000~1 200mm,相对湿度50%70%。

2 体形外貌

甘肃马鹿体高大于体长,呈高方体,体质结实。头呈三角形,额宽,面部微凹,颜面腺发达,眼大有神;胸阔而宽,背平腰短;尾扁平粗短,尾尖钝圆,尾仅遮住肛门,母马鹿阴户外露;四肢较长,蹄椭圆形,两侧蹄较长,行走时因后蹄甲撞击地面常发出响声;被毛灰棕色,颈部及背部被毛微黄褐色,背线黑棕色直到尾基部。面部被毛浅棕色,额部被毛黑棕色。耳外壳被毛黄色,耳内被毛白色。体侧被毛淡黄棕色,臀斑白色。尾背被毛赭黄色,尾下被毛白色。角的第l、2分枝较近,具有种的特征。茸皮棕褐色或暗黑褐色,茸毛厚密黑褐色。

3 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

马鹿初生重:公鹿13.85kg、母鹿12.40kg;断奶马鹿重:公鹿50.10kg、母鹿50.10kg;哺乳期日增重:公鹿358g、母鹿359g。成年公鹿体高120~175cm、体长110~125cm、体重180~250kg;母鹿体高100~l15cm、体长95~105cm、体重130~180kg。甘肃马鹿产茸量不高,经过选育的成年公鹿平均干茸重4.2~4.7kg,高产期在7~11岁,产茸利用年限14~15年。畸形率较低,仅占1%。

4 一般饲养管理情况

与传统家畜相比,甘肃马鹿具有耐粗饲、耐粗牧、适应性和抗病力强,食物生态位宽、饲料转化率高等优点,尤其擅长利用木本饲料资源。甘肃马鹿的饲养管理与其它马鹿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每年舍饲与放牧相结合。每年的9月底至11月底,发情、配种季节散放饲养,自由采食苜蓿,苜蓿地、沙坡上、闲滩空地上长出的杂草,人工补饲精饲料、胡萝卜。甘肃马鹿食性广泛,耐粗饲,抗病力较强,生病难于早期发现,晚期发现治愈率很低。

5 今后发展及保护

甘肃马鹿是马鹿中体形比较小的一种,产茸量不高,部分马鹿已被天山马鹿改良。由于甘肃马鹿耐粗饲、抗病较强,可与其它鹿杂交向茸用或肉用鹿方向发展。鉴于甘肃马鹿野生种已经不多,处于濒危状态,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加强对野生马鹿的保护势在必行。家养马鹿引种改良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保护甘肃马鹿遗传的稳定性和避免因杂交导致遗传基因发生改变,是非常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母鹿公鹿马鹿
马鹿凶猛
我是“高速公鹿”,快跑
冰岛雪角鹿传奇
茸鹿本交配种技术要点
我是『高速公鹿』,快跑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进展∗
陷阱里的母鹿
生死母鹿情
泅水的母鹿
马鹿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