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秸秆高效利用效果 发展种养生态循环经济
——高台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实践与成效

2014-04-05 15:08周国乔胡东生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高台县草食氨化

周国乔 胡东生

(高台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高台 734300)

提高秸秆高效利用效果 发展种养生态循环经济
——高台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实践与成效

周国乔 胡东生

(高台县畜牧技术推广站,甘肃高台 734300)

甘肃省高台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总面积4312平方公里,辖7镇2乡,总人口1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境内昼夜温差大、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工业化污染较少,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天然净土和开发绿色有机畜产品的理想之地。全县现有耕地面积3.87万hm2,其中:制种玉米及商品玉米面积2万hm2,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8666.67hm2,年产农作物秸秆120万t以上,饲草资源最大承载能力可满足15万头奶肉牛、100万只肉羊全年生产需求,为发展节粮型草食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饲草资源。

近年来,高台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全省牛羊产业大县项目为抓手,把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作为落实全省草食畜牧业行动和张掖百万头肉牛基地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坚持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综合利用的原则,通过典型带动、科技推动、资金拉动、政策促动等措施,全面加快秸秆高效利用步伐,有力促进了全县草食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全县秸秆高效利用率由2010年的45%提高到目前的65%;2013年全县牛饲养量达19.2万头,出栏量5.76万头,分别增长12.5%和21.47%;羊饲养量达78万只,出栏25万只,分别增长8.6%和15.2%;畜牧业总产值达6.2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3%,年均增长7.6%。一是秸秆高效利用效益不断提升。坚持农牧结合、循环利用,通过青贮、黄贮、氨化、揉丝、压块等处理方式,把秸秆转化为优质饲料,饲喂牛羊等草食畜,实现秸秆过腹还田,既有效提高了养殖效益,又减少了农村火灾隐患,改善了环境面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2013年全县人均牧业纯收入233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6%,年均增长16.8%,40%以上的农民靠发展牛羊产业走上了致富的路子。二是秸秆高效利用模式不断创新。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规模养殖场、联户养殖小区、千家万户适度规模养殖的发展模式,秸秆饲料化利用也呈现出多种发展模式。大中型奶肉牛、肉羊养殖场积极开展2000m3以上的大窖青贮,每年青贮氨化秸秆10万t以上,占全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总量的40%;规模养殖小区和养牛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积极开展300m3以上的适度规模青贮,每年青贮氨化玉米秸秆15万吨以上,占全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总量的36%;散养农户建设20万立方米以上青贮窖500多座,每年青贮氨化玉米秸秆10万t以上,占全县玉米秸秆青贮氨化总量的20%左右;鼓励饲草加工企业积极开展打捆包膜青贮、袋装青贮,每年打捆包膜青贮玉米秸秆5000t以上。三是秸秆高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至目前,全县共新建玉米秸秆青贮示范点35个、青贮窖398座28万m3,累计建成青贮窖2516座,预计2014年可青贮玉米秸秆35万t以上。全县共成立饲草专业合作社3个,新建秸秆收获加工机械专业合作社5个、秸秆加工企业2个,新购置秸秆加工机械370台件,贮草机械保有量达到2768台(套)。在县、乡、村各级组织和畜牧兽医部门的强力推动下,秸秆高效利用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1 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

高台县把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作为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消除农村火灾隐患、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充分运用政策杠杆持之以恒全面推动。县委、县政府连续6年制定出台“1号文件”,整合涉农资金2.2亿元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累计投入7500万元逐年加大对草食畜牧业的扶持力度,将秸秆高效利用的建窖、青贮、饲草收获加工机械纳入重点扶持范围。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意见》,进一步加大秸秆饲料化利用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率。其中:对应用青贮氨化技术,新建永久性秸秆青贮氨化池20m3以上的养殖场区(农户),青贮1m3补助10元。对购置拖拉机动力型秸秆收获加工机械的农户,并按购买价格再给予30%的补助。通过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带动农户、企业投入秸秆高效利用发展资金1.5亿元,形成了以社会投资为主体,金融部门为依托,政府大力支持的多元投资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县草食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2 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发展路径

鉴于乡镇、村社之间自然条件、产业状况、发展基础各不相同,高台县在推进秸秆高效利用工作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生产、群众参与、整村推进、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发展模式上,坚持鼓励农作物秸秆饲料加工生产企业和农户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建设青贮氨化窖,以社或集中连片居民点为单元新建秸秆高效利用示范点。同时,积极动员农户改造利用陈旧和废弃的青贮窖,防止资源闲置浪费。鼓励企业和养殖农户购置秸秆收割、揉丝、打捆、包膜等机械组建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实用技术,引导广大养殖农户便直接饲喂为青贮氨化实用技术,使草食畜牧业由传统的粗放饲养模式向科学的精细饲养方式转变。发展布局上,结合自然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玉米秸秆利用模式,确定南华、巷道、骆驼城、合黎四个乡(镇)为整乡示范乡,永进村、八一村、五二村等30个村为整村推进示范村,巷道镇王玉新、黑全乡王玉国、张兴红等4个秸秆打包、打草青贮为主的加工示范点,大力推广秸秆打捆、包膜、袋装青贮、微贮等先进成熟技术,全面提高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水平。发展重点上,坚持示范带动、集中连片、注重效益的原则,在抓好现有示范点规模扩张的基础上,以条件便利、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社为重点,每年以村社整体推进方式新建永久性青贮窖1000座8万m3以上,养殖小区(场)新建青贮窖5万m3以上,新增秸秆高效加工能力10万t以上,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率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通过以点带面扩大全县秸秆高效利用整体规模。

3 注重科技创新,构建服务体系

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技术服务能否到位直接关系青贮饲草质量,影响整体工作成效。高台县秸秆高效利用示范点多,涉及面广、建窖量大,且玉米秸秆青贮时间时间集中,对此,高台县进一步加强院地科技合作,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科研优势,常年邀请资深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和现场指导,着力解决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也有效提高了专业技术骨干的业务能力。从县、乡两级抽调专业技术干部47名驻村蹲点,会同27名县聘畜牧农民技术员,组成8个专业服务队进村入户巡回进行指导,推广普及秸秆养畜综合配套技术,不断提高秸秆转化科技水平。为了保证各环节工作质量,实行技术人员分片负责“一包到底”,明确技术指导、农户操作“双向责任”,做到建窖、贮草、开窖、取喂“四到现场”,确保了人员、责任、服务、效益、时间“五个到位”。同时,加大秸秆青贮技术培训力度,指导群众规范建窖,熟练掌握青贮草湿度、发酵剂使用等关键技术,今年共举办培训班205场(次),培训技术操作人员550人次,培训农民1.32万人,印发《玉米秸秆加工转化技术操作流程》等资料10000多份,基本做到了每一个青贮现场都有技术人员指导,每个养殖户有一份技术明白纸,有一位技术明白人。

4 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

秸秆资源的利用,其经济价值通过畜牧业才能实现。畜牧业的发展,特别是畜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是有机、绿色农业的基础,也是农业产业化的前提。高台县积极开展制种玉米父本全株青贮技术试验示范、玉米及小麦秸秆的揉碎发酵和秸秆—奶肉牛—有机肥—果蔬栽培、牛羊—肥料—果蔬粮食等循环发展模式的实用技术研究,以养殖小区为重点,积极培育秸秆开发利用主体,全县规模化牛羊养殖小区青贮氨化占到青贮总量的80%左右,带动全县累计建成青贮氨化窖36万立方米;以还田综合利用为主,大力推行“玉米秸秆-饲草—牛(羊)—粪便—沼气(沼液、有机肥)—农田”为主体的农业生产高效循环模式,实现畜禽养殖污染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带动全县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69万座,沼渣沼液还田面积达到3万亩,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利用率达85%以上。

5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高台县把宣传教育引导、深入发动群众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措施,采取广播电视、举办专题讲座、悬挂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县政府成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政分管领导抓总、相关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推行行政领导包目标任务、包资金落实、包组织实施,技术部门包技术、包培训、包质量的“双轨”责任制。县、乡镇、村三级层层签订“责任状”,将青贮示范点、新建窖数和饲草专业合作社、秸秆收获加工机械专业合作社建设等任务纳入目标管理,作为评价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兑现政策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坚持“一把手”负责制,相关部门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安排、亲自检查,明确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技术干部的责任,实行“周通报、月督查、季考核”制度,做到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人员、奖惩措施“四明确”,确保了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虽然高台县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高效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与先进县区相比在资金投入、技术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推进措施不够有力,存在前紧后松、重建轻贮的问题,致使建点示范效应不够明显,有的还存在“窖大贮少”的现象。二是秸秆收获加工机具不足。由于农机购置补贴指标有限,加之秸秆收获加工机械价格较高,现有机具无法满足玉米秸秆黄贮的需求,尤其在玉米制种集中收获集,能够跨区域作业的大中型机械非常缺乏,成为影响工作进度的主要制约瓶颈。三是饲草专业合作社、秸秆加工企业、加工机械专业合作社数量较少,已成立的普遍生产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今后,高台县将以打造全省绿洲奶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和畜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为主线,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技术服务,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利用水平,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健康养殖、节约高效的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为推动全县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来源:甘肃省科技厅2013年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计划项目;成果登记号:2012Y0579,项目编号:1305NCNG123。

猜你喜欢
高台县草食氨化
氨化秸秆喂羊技术
快乐教育 寓教于乐 健康成长——高台县第一幼儿园幼儿快乐活动侧记
立足底线求突破 交人民满意的答卷——高台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让童年在游戏中精彩绽放——高台县南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侧记
践行幸福教育理念 成就乡村少年梦想——高台县新坝镇中心小学
饲喂氨化草喂肉牛效果好
养殖奶牛学问多
欢迎订阅2015年《草食家畜》杂志
关于《草食家畜》编辑部变更邮箱的通知
威宁地区玉米秸秆的氨化制作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