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2014-04-05 15:08尹兴旺李俊波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土霉素布病氏杆菌

尹兴旺 李俊波

(湖北省钟祥市动物卫生监督局,湖北钟祥 431900)

山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

尹兴旺 李俊波

(湖北省钟祥市动物卫生监督局,湖北钟祥 431900)

山羊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国家二类动物疫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引种把关不严格、防疫措施不到位、检疫程序不规范,导致该病发生和人感染呈上升趋势,给山羊养殖带来一定影响,也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1 病原

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无芽孢、无荚膜、无鞭毛、呈球杆状。共有牛、羊、猪、山羊、犬和沙林鼠六个菌属,除沙林鼠菌属不感染家畜外,其余五种均感染家畜。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土壤、水和皮毛中能成活几个月,对光和热敏感,70℃的温度几秒钟可以使其灭活,阳光直射1h能将其杀死,一般消毒剂均能很快将其杀死。

2 流行特点

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母羊感染率高,公羊感染率相对偏低,成年山羊比幼年山羊易感。患病山羊和带菌山羊为主要传染源。病菌随乳汁、精液、浓汁,特别是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及子宫和阴道分泌物排出体外。主要由污染的饲料、饮水通过消化道传播,还可通过伤口、粘膜和生殖道传播。山羊自然交配易相互传播。

3 临床症状

本病症状多为隐性,以怀孕山羊流产为主要症状,一般流产发生在怀孕3~4个月,病畜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阴道流黄色、灰黄色粘液。流产山羊发生子宫内膜炎、排除污秽恶露。其他还有早产、死胎、乳房炎、关节炎等症状。公羊以为睾丸炎为主。

4 诊断

本病借助流产、死胎、乳房炎、阴道流黄色或灰黄色污秽恶露、睾丸炎等临床症状的,以实验室诊断为主。

4.1 细菌学诊断

取流产胎儿的胃内容物、脾脏、肝脏、淋巴结、胎膜、羊水、胎盘坏死部分抹片,用柯氏染色法染色,检查,结果见成丛的红色布氏杆菌,其他菌呈绿色。

4.2 凝集反应

按照GB/T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标准进行血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以上二种方法都可以准确检测出该病。

5 防治措施

本病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检结合的方针,采取“把好四关、四强化”的综合防控措施进行防治。

(1)严把引种关。羊群引种,一定要坚持在布病净化区内引种,坚决杜绝在非布病净化区盲目引种、乱引种现象发生,确保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严把检疫关。对调入调出的羊群,要严格检疫,经检疫合格后,方可允许调运,凡检疫不合格的羊群一律不得调运,从而有效控制病原的传入传出。

(3)严把消毒关。对羊舍和羊群定期进行消毒和药浴,对防治该病能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消毒和药浴要做到制度化,每周对羊舍进行一次消毒,每年对羊群进行一次药浴,从而有效杀灭病菌。

(4)严把无害化处理关。对病死山羊尸体和流产胎儿、死胎、胎衣及皮毛等,要严格按规定进行化制、深埋、焚烧和消毒等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的扩散。

(5)强化监测。畜牧兽医部门要把布病防控纳入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日程,每年定期开展羊群布病普查监测工作,对监测出的布病羊群,要就地进行净化处理,严禁调出。

(6)强化自繁自养。羊群养殖,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的方针,尽量做到不从外地引种或少引种。只有强化自繁自养意识,才能有效避免疫源的传入,确保整个羊群的健康。

(7)强化免疫注射。进行疫苗免疫注射,是防制动物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对普查监测的阴性羊群,要强化进行布氏杆菌病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免疫疫苗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毒苗、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做到不漏一群羊、一只羊,确保阴性羊群的免疫密度和免疫率达到100%。

(8)强化药物治疗。目前虽然对布病治疗没有特效药物,但使用一些抗菌素类药物,对该病仍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①土霉素治疗。土霉素为广谱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体方法是,每年用土霉素对羊群进行一次普治,每次一个疗程,一个疗程时间以一个星期为宜。

②恩诺沙星治疗。恩诺沙星属佛喹诺酮类动物专用的广谱抗菌药,对布鲁氏菌有良好作用。肌内注射:一次量,每1kg体重,羊0.05~0.1ml。一日1~2次,连用2~3日。

③冲洗阴道和子宫。配种前或产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山羊子宫和阴道。

猜你喜欢
土霉素布病氏杆菌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的残留检测研究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土霉素高产菌株N56育种及工业发酵条件优化
奶牛布氏杆菌病的综合防治
生物质碳点的合成及初步用于盐酸土霉素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