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设计及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2014-04-05 15:08虞泰柱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规模化传染病猪瘟

虞泰柱

(南京市江宁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100)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设计及免疫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虞泰柱

(南京市江宁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京 211100)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生猪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日趋完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同时规模化猪场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越发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针对规模化猪场设计了一套免疫程序,并对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规模化猪场流行病的发生,提高生产、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影响因素

目前猪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越来越严重,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这个规模化猪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保证和保障规模化养猪场生猪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定期接种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主要措施。

1 规模化猪场常规免疫程序

1.1 后备母猪免疫程序

配种前接种常见传染病疫苗,可提高母体和初乳中特异性抗体含量,使仔猪在哺乳期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不易发生传染病。(1)配种前第七周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2 ml/头;(2)配种前第六周接种猪乙型脑炎病毒疫苗,1 ml/头;(3)配种前第五周接种猪伪狂犬疫苗,2 ml/头;(4)配种前第四周接种猪瘟脾淋源苗,4头份/头;(5)配种前第三周再次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2ml/头;(6)配种前第二周再次接种猪乙脑病毒疫苗,1 ml/头。

1.2 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1)生产母猪在每年的1、5、10月分别接种伪狂犬疫苗1次,3 ml/头;(2)3、7、11月的第二周分别接种口蹄疫疫苗2次,3 ml/头;(3)3月份的第3周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疫苗,1 ml/头,以提高母猪对病毒的抵抗力,保持生产力;(4)配种前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2次,间隔20 d,4 ml/头。

1.3 分娩母猪免疫程序

在母猪分娩后第二十一天接种猪瘟脾淋源苗,4头份/头。

1.4 公猪免疫程序

(1)在每年的1、5、9月第三周,分别接种伪狂犬疫苗1次,3 ml/头;(2)3、7、11月的第二周分别接种口蹄疫疫苗1次,3 ml/头;(3)3月份的第三周接种乙型脑炎病毒疫苗,1 ml/头;(4)4、10月第一周分别接种猪瘟脾淋源疫苗,4头份/头;(5)3、9月分别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4 ml/头。

1.5 仔猪、待售猪免疫程序

(1)出生后28日龄接种猪瘟脾淋源苗,2 ml/头;(2)35日龄接种口蹄疫疫苗1 ml/头;(3)42日龄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2 ml/头;(4)55日龄再次接种猪瘟脾淋源苗,2 ml/头;(5)62日龄再次口蹄疫疫苗2 ml/头;(6)69日龄再次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2 ml/头。

2 影响免疫效果的因素

2.1 疫苗质量及选择

购买疫苗时应选择具有完善生产条件、质检控制标准和具有批准文号的正规疫苗生产厂家,通过GMP的生产企业应列为首选;除农业部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由各级兽医防疫机构提供外,其他猪病疫苗必须向取得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供应商购买,切忌不顾质量私自盲目采购和使用非法疫苗,确保所获得的疫苗无任何质量问题。很多传染病病原由于表面抗原的差异分为多种血清型,不同的毒株和菌株的疫苗产生的抗体血清型也不相同,养殖户应掌握本场和本地区传染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本场的特定血清型疫苗。

2.2 多种疫苗的相互干扰

多种疫苗同时免疫时,由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机体的抗原过多,机体免疫应答虽整体仍保持在一定水平,但相对于每种抗原所产生的抗体滴度可能会较低,而达不到免疫保护的效果;或对其中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显著降低,如同时接种口蹄疫苗与乙型脑炎疫苗等。

2.3 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的高低直接决定仔猪首免日龄。免疫母猪体内生的各种抗体可传递给仔猪使其获得免疫性保护。未吃初乳的新生仔猪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极低,吮吸出入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迅速上升,接近母体水平,出生后24~35h即可达到高峰。如母源抗体水平较高时进行疫苗免疫,仔猪体内的特定抗体会中和疫苗中的抗原,是疫苗免疫力减弱或完全失去免疫力。因此,在仔猪首免日龄的选择上必须考虑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

2.4 健康状况

当猪群患有内科、外科疾病时,如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肤病、外伤、微量元素缺乏、中毒等情况下,机体淋巴细活性降低,对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效率较低,应在疾病完全治愈后再进行免疫,有利于获得较高的免疫保护。

2.5 免疫抑制性疾病

免疫抑制性疾病就是由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免疫系统受损、免疫功能降低所引起的疾病总称。如在猪群患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就不可能诱导完全的免疫应答,造成抗体水平低下,副作用加大甚至使免疫失败。在猪群患有猪Ⅱ型圆环病毒(PCV2)、呼吸与繁殖综合征(PRRS)、细小病毒病(PP)、猪伪狂犬病(PR)、猪流感(SI)、猪瘟(HC)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时不宜接种疫苗。

2.6 免疫接种因素

进免疫接种前应对接种器械严格灭菌,接种时对接种部位进行严格消毒,做到一畜一针头,以免造成细菌及病毒的交叉感染,引发新的疾病。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不能随意改变接种途径和剂量,如将肌肉注射改为口服,穴位注射改为皮下注射等;确保每头猪只获得足量的疫苗,防止“飞针”、“漏针”等使注射剂量不达标,注射时应绑定好猪只。

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是保证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生产性能高、经济效益好的一项重要措施。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重于治"的方针,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养猪防病的科学技术水平。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质量优良的疫苗、熟练的操作技术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助于将猪传染病对养猪生产的危害降到最小程度,增加养猪生产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规模化传染病猪瘟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规模化育肥羊场免疫程序的探讨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规模化猪场暴发PED后的快速稳定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