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小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4-04-05 15:08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万源市无害化病原

侯 刚

(四川万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万源 636350)

万源市小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侯 刚

(四川万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万源 636350)

四川省万源市属山区地貌,猪场以小规模为主。随着近年惠农政策扶持和养殖形式的改变,小规模养殖迅猛发展,促进了本市牧业经济发展。但经笔者调查,由于山区受落后观念和薄弱经济等因素制约,发展与防疫严重脱节。为引导小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工作开展,本文特提出一些应对参考措施。

猪场;疫病防控;问题;对策

1 主要问题

1.1 不按规定方法选用和使用疫苗

1.1.1 不按规定方法选用疫苗。由于规模小,往往不太重视疫苗方面的信息了解,一味地按推销商说的去做,而推销商讲求的是经济效益,结果是该选用国家统采疫苗的不用,而去使用一些非正规厂家的不合格疫苗,导致免疫失败。

1.1.2 不按规定方法使用疫苗。一是稀释液选用不当。有的不用专用稀释夜,自行选用一些不纯或有害疫苗效价的稀释夜,导致免疫失败和不良反应发生。二是注射部位和深浅不准。颈部注射位置偏下,疫苗注射在脂肪层而未达肌肉层,臀部注射时由于动作太快,未达肌肉层便注完了疫苗,这些均导致吸收不好。三是使用存放过期的疫苗液稀释。部分养户为了节约疫苗成本,将稀释超过6h的疫苗次仍继续使用,结果使用的是失效疫苗。

1.2 不按正确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许多小型猪场主无防疫意识,对免疫程序不知晓、不重视。一部分场为节省资金依靠当地防疫员或乡镇兽医免疫,但又不愿与对方签订服务协议,所以就按散户程序免疫,抗体水平上不去;一部分场自行免疫,想起了就打一下针,免疫顺序颠倒,首免时间不定,加免时间随意。

1.3 消毒不到位

1.3.1 消毒不彻底。一是由于大多小型养殖场未经专业设计,不建进场消毒池,有的虽然设有消毒池,却不放消毒液,有的放了消毒液也不定期更换,进场的第一关就放松了警惕,传进疫病的风险极大。二是车辆进场虽通过消毒池,但未进行喷雾消毒。三是外来人员进入场区时,只象征性的洗一洗手或对鞋子消一消毒,而对其它部位未进行喷雾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1.3.2 不进行定期预防性消毒。无消毒制度可言,有威协时消一消,无情况时无所谓。而消毒时也不按程序,不先清扫圈舍、不适度愤酒消毒夜等。

1.4 病、死猪处理不严

许多养殖户只知救治动物,却不知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的重要性。有的对病死动物不及时处理,让病原微生物任意扩散,有的弃施塘堰、河流或荒野,污染环境;有的即使掩埋也选址不当或深度不够,极易造成再次污染。目前仍有个别养户损人利已,将病、死猪低价出售给不法商贩,扩散了传播范围,增加了引发疫病大流行的机会。

2 对策

2.1 加强技术指导,把好建设关

(1)小规模养殖场在抵御市场风险和降低污染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政府和业务部门要加强发展引导,对已建农村中小型养猪场要尽力改造和整治,对选址不当、污染严重,设计低下、改造成本高的劝其关闭或移址,对愿意改造的要结合惠农政策予以支持。

(2)对新建养殖场要提前介入,并把好设计、建设关口。应基本做到符合本市的畜禽养殖布局规划:符合城乡规划,地势、水源、土壤、空气符合相关标准,距村庄、居民区、公共场所、交通干线1000m以上;建在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居民聚集区的下风向,未被污染、无疫病的区域;距离其他畜禽养殖场或者养殖小区1000m以上;距离屠宰场、畜产品、畜禽交易市场、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等区域1500m以上。

2.2 优化程序,把好免疫关

小型猪场也应根据实际制定符合本场情况的免疫程序。有条件的应尽力按大场要求设置程序,不愿按大场要求的较小规模场,即使按散户程序免疫的,但必须搞好补免工作。在免疫中:一是要避免多种疫苗同时使用。每种活疫苗最好单独使用,并间隔一定的时间(每种疫苗的注射时间最好间隔一周以上),再免疫另一种活苗,避免其产生互相的干扰作用,影响免疫效果。若想混合使用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试验证实各种疫苗互相干扰性弱,混合使用效果确实可靠;二是按规加强免疫。首次免疫后,应按程序对畜禽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加强免疫,尽量发挥畜禽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三是首免时间合理。尽量改变骟割时才实行首免等传统做法,按所订程序按时免疫,确保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四是杜绝随心所欲改变免病种前后顺序,避免错过最佳免疫时期。

2.3 搞好环境卫生,把好消毒关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消毒是养殖业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要保持圈舍卫生。定时清除圈舍粪便、污物、垃圾、脏水、务必保持圈舍干净卫生。平时还应根据场况,清除“四害”。进入养殖场的所有交通工具必须通过消毒池,并进行喷雾消毒,池中的消毒药水定期更换。外来人员进入场区时,有条件的应尽量更衣、换鞋、喷雾和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条件较差的至少应洗手、消毒液泡鞋和喷雾消毒。养殖场工作人员进入舍饲前必须对胶鞋浸泡消毒,手清洗消毒,并换上消毒衣物后才能进入舍饲区域。必须按时开展定期预防性消毒,夏秋季对栏舍、通道、墙面、食槽、饲养用具等每周1~2次,冬春季每周至少1次消毒;半月对生产区内环境、运动场等进行一次消毒;动物引种、出栏和转圈等即时消毒。

2.4 严格生物安全措施,把好无害化处理关

(1)采用自繁自养、引入隔离、进出消毒等手段防止场外病原微生物进入,同时场内也要采用分区饲养、定期预防性消毒等防止病原微生物相互传播扩散。

(2)杜绝乱排现象,减少环境污染和病原微生物传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等,大力发展沼气,对粪尿及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合理利用。

(3)做好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重大动物疫病死亡和扑杀的猪只必须严格按处置预案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非重大动物疫病死亡的应尽力焚烧和深埋,深埋深度要达1.5~2m,坑底加上石灰粉。决不允许乱丢乱抛,决不允许食用或出售。

(4)搞好发病控制。如遇发病,应及时地做出诊断,并采用隔离、消毒、淘汰、治疗等措施及时处理,以利降低危害,促进生物安全。

2.5 坚持常年性测抗,把好免疫质量关

首先养殖户要掘弃“抽血损猪”的思想,积极支持测抗工作,主动要求业务部门每年定期开展2~4次抗体监测,并对抗体不达标动物即时加免。其次是血样采集要具代表性,不同种类、用途、时段的都应列为监测对象,避免因采样不全而带来测定差异。

2.6 做好病原检测,把好场内净化关

淘汰带毒动物、净化养殖场主要用于控制传染性疾疫,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伪狂犬病等,该方法是根除疫病的最彻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有条件的猪场要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和疫病净化档案,每年开展1次全面病原检测,按饲养数量10~15%随机抽样采血,做好初步摸底,如确实发现有带毒种猪存在,将检测出的带毒猪淘汰,对余下的全部进行检测,对检测出的带毒猪再行淘汰,连检连淘几次,直至全部阴性为止。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的核心生产种猪群和后备种猪群,使猪场逐步达到疫病净化的要求。

侯刚,男,本科学历,参工后一直在四川万源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猜你喜欢
万源市无害化病原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万源市:全面发力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万源市:不断开拓创新就业服务工作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万源市:运用数据库实施“点穴式”精准巡察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基于距平百分率的万源市气象干旱灰色预测
铬渣及铬污染物无害化处置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