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诊治与预防措施

2014-04-05 15:08李卫华王彩虹王新欣郑新宝罗永明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真胃灌服腹壁

李卫华 王彩虹 黎 霞 董 红 纪 军 成 湘 王新欣 郑新宝 罗永明

(1.新疆瑞祥农牧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工司,新疆乌鲁木齐 530000; 2.巴州畜牧工作站,新疆库尔勒 541000; 3.新疆自治区草原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530049; 4.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530000)

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诊治与预防措施

李卫华1王彩虹1黎 霞4董 红4纪 军2成 湘3王新欣1郑新宝4罗永明4

(1.新疆瑞祥农牧工程咨询设计院有限工司,新疆乌鲁木齐 530000; 2.巴州畜牧工作站,新疆库尔勒 541000; 3.新疆自治区草原总站,新疆乌鲁木齐 530049; 4.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530000)

针对目前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本文阐述了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详细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了发病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为基层牛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

母牛产后;真胃移位;诊治;预防

正常情况下,母牛的真胃在腹腔右侧,瘤胃在左侧,当由于某些内在或外在的原因,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移动,处于瘤胃下方,或移至瘤胃左侧,则会引起母牛食欲减退甚至废绝,消化紊乱,排便异常,瘤胃鼓气,腹部疼痛等症状,这称为真胃移位,真胃移位分为左移位和右移位,左移位是指在某种因素诱发下真胃从正常位置移到腹腔左侧,停留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右移位也称为真胃扭转,是指在腹腔右侧向上浮动,超出它的正常位置,然后又施转90~180度,位于肝脏和右腹壁之间,其特征是真胃转到瓣胃的后上方位置,呈现亚急性扩张、积液、膨胀、腹痛,酸中毒和脱水等幽门阻塞的综合症。真胃移位可发生在犊牛、育成牛、经产母牛和公牛的任何生理阶段,但主要常见于产后6周内母牛。

以往由于对本病缺乏认识,故临床诊断率不高。有些是在病畜死后剖检时才确诊。近年来,对此病的报道较多,目前母牛产后真胃移位的发生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滚转法、手术疗法进行治疗[1]。其中滚转法的优点是母牛不需手术,损伤少,治愈率达到93%,但是此方法治愈后的母牛易复发,并且在翻滚时易刺激母牛乳房,影响生产性能。手术治疗采用腹部左侧或右侧切开,治疗成功率为85%,但治疗费用较高[2]。

1 临床诊断

视诊:病牛常出现间断性厌食,有的拒食精料,尚能采食少量青贮料和干草。有的病牛腹泻,粪便稀软呈糊状,有的排粪少而硬,表面附有粘液,眼窝下陷等电解质紊乱现象,因瘤胃被挤于内侧,故在左腹壁出现扁平状隆起。但体温、呼吸和脉搏多接近正常,体重下降,泌乳性能下降,精神沉郁,病牛呈渐进性衰竭,喜卧而不愿走动,常取卧地姿势。

听诊:瘤胃蠕动减弱,蠕动次数减少乃至消失,呼吸和脉搏多接近正常,自左侧髓关节至肘后连线下方,偶可听到皱胃内发出的玎玲音和滴水音。

叩诊与听诊结合的方法,可在其左侧倒数第2~3肋间听到金属性回响音(钢管音)。面积大小不等,右侧变位时,病情严重,腹围变大,右腹肋骨下方最后2肋骨处或最后4~5肋骨处有大面积钢管音,有时有腹疼表现。

1.1 左移位的诊断

病牛采食差,漠视精料,偶尔衔吃几口长草;精神沉郁,反应迟钝,表情冷淡,中度脱水;奶量下降30~50%,用酮病试纸条检测母样呈强阳性;以左手掌压挤患牛左膁窝,弹性较强并触摸不到瘤胃,这是因为发生移位的膨大真胃将瘤胃推挤到了腹腔右侧,膨大的真胃如一个圆球夹在瘤胃和左腹壁之间;从患牛正后侧望,可发现左胸廓明显隆起,无粪便排出或偶有稀薄粪便排出;最重要的是在真胃变移到左胸廓和左腹腔的对应区域,用听诊器并伴以手指弹叩,可清晰地听到如同以金属轻碰钢管发出的声音(钢管音),或以小木棒轻敲空瓮得到的声音(空瓮声)。

在左胸廓和左腹腔听到钢管音或空瓮声多数可初诊为左移位,但不一定完全正确,应注意与迷走神经损伤症、肠梗阻、真胃阻塞、食道损伤或阻塞、瘤胃鼓气、局部腹膜炎、瘤胃萎陷、气腹症等做鉴别诊断,在这些患牛的这些区域也同样可以听到钢管音或空瓮声。

1.2 右移位的诊断

病牛病势特别危重;自右髋结节延至右第八肋骨的胸腹廓有嘹亮的钢管音或空瓮声;在上述区域听到钢管音或空瓮声多数可初诊为右移位,但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应注意与盲肠膨胀、盲肠扭转、结肠阻塞或膨胀、十二指肠膨胀等做鉴别诊断,在这些患牛的这些区域也同样可听到钢管音或空瓮声。

左移位可采取保守滚转疗法和手术疗法,右移位则必须立即施行手术。

2 常规治疗

2.1 滚转法治疗

滚转疗法的原理是利用病牛在仰卧状态下摇晃牛体,促使瘤胃内容物向背部沉,紧贴脊椎,并再逐渐贴向左侧腹壁,减轻对移位后真胃的压迫,加之移位后背部积聚有气体,也伴随摇晃,上升到仰卧中的腹底上方,最后逐渐移向右侧面而复位。

具体做法为:将病牛四肢缚住,使牛右侧横卧lmin,然后转成仰卧(背部着地,四肢朝天)1min,随后以背为中心,先向左滚转45度,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度,再回到正中;如此来回向左右两侧摆动若干次,每次回到正中位置时静止2~3 min时间,此时真胃往往“悬浮”于腹中线并回到正常位置。再将牛左侧横卧,使瘤胃与腹壁接触,然后使牛立即站立,以防左方变位复发。也可以采取左右来回摆动3~5min后,突然以迅猛有力的动作摆向右侧,使病牛呈横卧姿势,完成1次翻滚动作,直至复位为止[3]。

实施本方法前两天应禁食及限制饮水,使瘤胃体积变小,越小成功率越高。本法多使用于左移位,不需开腹无创伤,成本低,操作简便快速(10min左右),治愈率高(80%以上),但疗效不确实易复发。

2.2 手术治疗

切开腹腔,以手整复变位的真胃,然后把真胃幽门部的大网膜固定在右侧腹壁上,以防复发。这是一种根治方法。手术复位法有四种路径,即左侧手术路径:切口位于距肋弓和腰椎横突约5~10cm,做向下约15cm长的切口;右侧手术路径:剖腹方法与左侧相同,仅切口改在右侧;两侧手术路径:即左右两侧切开腹壁,两人协作复位;腹底部手术路径:切口在白线左侧剑状软骨后方10~15cm,与腹中线平行切开20cm。四种手术路径各有利弊,通常采用左侧手术路径治疗,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腹底部手术。

用绳索将患牛固定在保定栏内,按0.05~0.15mg/kg注射静松灵进行全身麻醉,切记过量注射会造成患牛在手术过程中死亡。将手术区剃毛,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干净,再用2%碘酒全面涂搽一遍。使用2%利多卡因做椎旁阻滞和T形皮下浸润,分别在第一胸椎根部两侧、第二和第三胸椎根部后侧四点注射,每点20ml,另外在腰椎横突下10cm和最后肋骨后5cm水平方向和45度斜下方向各用60ml,注射针头长度一般为10~12cm,不宜太粗。然后对皮下浸润区域用75%酒精脱碘。按外科要求严格清洗消毒双手和手臂。

用手术刀在第二腰椎横突下10cm和最后肋骨后4cm处做一与最后肋骨平行的15cm长切口,需要一刀形成并切透皮肤、皮下组织和脂肪,切口需平整,对切口处皮下腹部的多层肌肉按肌纤维方向用手术刀柄钝性逐层地分离,发见腹膜层后,用止血钳轻轻夹提到切口,以钝头手术剪剪一小孔容食指和中指进入,再随后用食指和中指引导钝头手术剪将腹膜小孔小心地剪开扩大为10cm长左右。腹膜的切口最好小于皮肤的切口,腹壁切开过程中,如遇大血管。在不可不切的情况下,应先作两端结扎再行切断,如遇神经则避免切断,如实在无法避免则按神经方向划开[4]。

用0.1%高锰酸钾水洗手,左手通过切口进入腹腔,将已消毒的手紧贴腹壁向后下滑,进入腹腔,小心而轻缓地寻找真胃,向左腹腔和向上通过大网膜后端,此时可触摸到回肠下端、降结肠、结肠系膜、左肾周脂肪团。再继续往前,就可发现膨大的真胃夹在左腹壁和瘤胃之间,摸清真胃扭转的方向。检查内部脏器是否与腹壁发生粘连,如粘连,要确定粘连的脏器,并且小心地进行剥离。仔细检查真胃是否与左腹壁粘连或发生局部腹膜炎。如有则需小心剥离后再矫正。膨大的真胃一般不需放气,但若膨胀过大,可用一粗针头插进真胃直接在腹腔内适当放气。

手掌退回切口处展开,掌面朝下紧贴右后腹壁向左腹壁真胃移位处滑动,设法将手掌滑动至真胃移位处顶端,此时翻转手掌抓住膨大如圆球样真胃的上部,并用左手臂用力向上和向前扛抬瘤胃以便为矫正真胃通行创造空间。同时左手掌抓住圆球样真胃上部紧贴腹壁向下压和向右滑动,最终将真胃牵拉出切口外。在腹腔内朝真胃相反的方向牵拉网膜,直到十二指肠到达切口处止,检查真胃是否复位。一旦矫正成功,原先膨大的真胃会马上恢复至正常大小。

真胃恢复正常位置后,用两根12#尼龙丝缝合线将真胃体后部(非幽门部)十二指肠处的一小部分网膜永久性地固定于切口处附近的腹腔体壁。完成后从切口处向腹腔灌入100mL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用可吸收肠线做连续缝合腹膜和肌肉,闭合腹膜腔。每完成一层缝合向创口洒400IU青霉素钠。使用皮肤缝合针和尼龙丝线对皮肤切口最下端做结节缝合,剪断尼龙丝线。然后离此结节缝合处上3cm,用连续缝合法闭合皮肤切口。皮肤缝合结束后在伤口上涂擦5%碘酊,用适合创口大小的灭菌纱布盖住切口,以防伤口污染。术后连续3日肌注抗菌素。 如果左移位手术成功,患牛术后3~5h即可积极采食。

真胃右移位与左移位的手术法不同之处:打开腹腔后应正确判断真胃扭转的方向,右扭转需握抓真胃下部向上抬做反时针方向矫正;左扭转也需握抓真胃下部向上抬但做顺时针方向矫正;正确校正后膨大的真胃会很快恢复原来正常大小。右移位矫正远比左移位困难,稍有不慎则会造成患牛死亡。

3 灌服营养液治疗

3.1 母牛的保定

用保定绳打个圆圈状活结,绳子可伸缩,绳子另一端穿过圆圈,把圆圈部分套在牛嘴上,穿过圆圈的那部分套在牛耳朵后,拉紧保定绳,把牛头拉到栅栏外面,再把保定绳固定在栅栏上。

3.2 胃导管的插入

首先对胃导管进行消毒处理,在牛保定好后,通过鼻孔从鼻腔插入胃导管,待插入到咽喉时根据牛的呼吸状态,插入食道,最后插入到瘤胃。插入后停留片刻,通过闻胃导管传出的气味和听从胃导管传出来的声音判断胃导管是否插入瘤胃内,正确插入胃导管后可闻到瘤胃发酵物的特殊臭味,听到瘤胃蠕动的声音。若感受到有大量气体从胃导管呼出并且和呼吸同步,则插入了牛的气管,需要缓慢拔出胃导管,重新插入。若遇到胃导管从鼻腔插不进去时,可停留片刻,待牛精神状态松弛时,轻微的旋转一下胃导管便可插入。

3.3 灌服营养液

(用天平称取NaCl、NaHCO3、CaCO3、酵母粉各100g混合;用500mL烧杯量取丙二醇300mL;将以上称量的试剂放入43~47℃的50kg温水中,充分搅匀备用)

在确定胃导管插入正确后,将胃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在水泵上,进行机械灌服营养液,在抽灌的同时,要不断地搅拌营养液使桶底未溶解的药物混匀,促进药品充分进入到瘤胃内。灌服完后缓缓抽出胃导管,解除保定。

4 治疗结果

在母牛产犊后即刻灌服自制德尔营养液后,母牛产后没有发生真胃移位的病例,在发生真胃移位的病例中,有5头灌服营养液后,真胃恢复正常且未复发;2例腹底部手术治疗后母牛3~4d即恢复采食,瘤胃蠕动音恢复正常,达到3次/2min,且声音是由远及近的火车轰隆音,最强烈的似打雷的声音再逐渐远去,在11~13胸肋间未听到钢管音,说明母牛全部恢复正常,且没复发。

5 讨论与分析

5.1 方案对比

常规治疗中滚转法治疗效果虽可达到93%,但对牛体转动较大,操作较困难,且易造成母牛应激,影响产奶量和带犊,有些母牛在治疗后由于好动真胃移位再次复发。常规手术治疗治愈率达85%,手术创口在母牛欠部,在手术过程中腹腔探查不易操作。

对发生真胃右移位的母牛实施腹部底部手术治疗,创口在腹中线两指宽处平行中线,在腹腔探查时,容易探查腹腔内真胃移位的状况,可直接把真胃拉出创口进行复位,在缝合时皮肤不采用间断结节缝合,采用连续缝合,主要是因为创口在腹部底部,母牛在解除保定时翻身的力量容易使创口裂开,使用腹底部手术治疗的母牛全部恢复正常,没有复发。

5.2 发病原因分析

母牛真胃移位一般发生于分娩前后的母牛。它与分娩前的营养缺乏、母牛体位的变化等因素有关。由于子宫妊娠期间不断膨大,从腹腔底部将瘤胃抬高,使真胃向前向左推移于瘤胃左下方,分娩后子宫重力解除,瘤胃突然下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致使胃肠活力下降,平滑肌功能紊乱,瘤胃空虚,导致真胃的正常位置发生变化。母牛产后的真胃移位发病率一般为3%。

产后摄入过多酸性饲料,如玉米青贮和玉米,导致产生挥发性脂肪酸过多;母牛大量饲喂精饲料、高蛋白饲料、玉米青贮、软化秸杆,运动不足,产后过量饮喂,产后低血钙症、酮血症、胎衣不下、子宫炎、乳房炎、难产、消化不良等各因素都可能造成真胃移位;多年繁育使腹腔容积增大(为能采食更多以满足更高产量的营养需要),这使产后腹腔内空间相对增大,悬垂游离的真胃极易移位到左侧。

此外,任何因素导致产后母牛少食或采食不积极;分娩所致的过度疼痛和极度不舒适;牛床设计或管理失当,使母牛采取右侧躺卧姿势,也是病因。

5.3 预防真胃移位的措施

(1)注意日粮搭配,做到营养均衡,精粗饲料配比恰当。

母牛日粮总干物质量中粗饲料的比重不低于40%,严格控制精料喂量,并保证粗饲料的“粗糙度”,精料不要粉碎得太细,更不宜制成颗粒,饲草勿铡过短,饲喂时要补充一些青绿多汁饲料;保证优质干草的供应;干奶后期,控制母牛钙的进食量,不得超过干物质的0.4%~0.5%,或每天摄入量为53g,或给母牛饲喂阴离子盐200g,以减少低血钙和乳热症的发生;严格控制谷物类的喂量及喂给易产酸、产气的优质精料(如酒糟、糖糟、粉渣)等;对于产后母牛,需及时灌服营养液补充能量,防止真胃移位,精饲料应逐渐增加,从干奶期到分娩,精料增加和日粮变换不宜过快,一般要有7~10d的过渡期,不能因催奶而过度加料[5]。

(2)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重视母牛围产期的管理,保证有充足清洁的饮水;清除饲料泥沙和异物;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和有毒植物;不能突然更换饲料;保证有足够的运动和干净卫生的圈舍环境,应经常保持牛槽、牛床、水槽和运动场的卫生,保证母牛有良好的采食、饮水和反刍空间和条件,防止牛群过于拥挤;夏天做好母牛的防暑降温工作,预防热应激对母牛的不良影响;经常观察牛体健康和采食、反刍、排粪、排尿状况,测量表现异常的牛的体温、呼吸、脉搏等。

(3)加强犊牛、育成牛的管理

防止培育成腹大下坠的体形。选购母牛时,要选后躯宽大,腹部紧凑的母牛[6,7]。

(4)灌服营养液

通过灌服营养液来预防母牛真胃移位。产后第1d,第2d各机械灌服50kg营养液增加牛的营养,防止真胃移位,减少产后胎衣不下、产后瘫痪和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保持产后牛健康,对产后虚弱的母牛可灌服3次。

6 结论

本治疗方案除了真胃移位严重病例采用腹底部手术处理外,症状不严重的病例均采用灌服自制营养液来治疗,治愈率较高且不易复发,对未发生真胃移位的产后母牛灌注营养液也可预防真胃移位的发生,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较好,对基层牛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张自芳,钱林东.母牛真胃移位发病原因的调查分析[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1):26-27.

[2] 段洪峰.母牛真胃左方移位的诊治[J].湖南畜兽医,2008,(2):25-27.

[3] 魏志杰.母牛真胃移位的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杂志,2006,(25):65.

[4] 张传师,邱世华,杨兴东,等.119例真胃移位的诊治[J].中国母牛,2006,(11):35.

[5] 苏占江.一例真胃移位的手术治疗[J].草食动物,2009,(3):59.

[6] 黄少云,韦加州.母牛真胃移位的手术治疗[J].广西畜牧兽医,2008,(24):305.

[7] 何海建,余建国,王科健.母牛真胃移位的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中国草食动物,2005,(25):52.

项目资助:肉牛国家科技支撑《新疆牛肉安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1BAD47B00)的子课题《农区肉用母牛产犊后营养均衡技术》项目编号:2011BAD47B01。

李卫华(197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科学技术研究。

猜你喜欢
真胃灌服腹壁
奶牛真胃阻塞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牛便秘可用中药治
羊咳嗽怎么治
牛腹胀急救三法
中医咋治牛便秘
“第九届全国疝和腹壁外科学术大会”通知
奶牛真胃变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治
奶牛真胃异物阻塞的诊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