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

2014-04-05 15:08吴美娟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产房流行性传染性

吴美娟 张 夏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00)

仔猪腹泻的病因分析和防制措施

吴美娟 张 夏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畜牧兽医站,江苏南通 226300)

仔猪腹泻是目前最为严重的仔猪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等特点,给养猪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我区21个发病猪场的统计、调查、分析,弄清了病因,总结出了对该病行之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对全面控制本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仔猪腹泻;流行特征;病毒;防制措施

仔猪腹泻自养猪以来一直存在,也一直是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好多猪场和养殖户发生不同程度的仔猪腹泻现象。过去在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的共同努力下,其发病率、死亡率和经济损失始终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从2009年以来,仔猪腹泻似“瘟疫”一样席卷全国,发病率、死亡率之高,远超人们心理可以承受的底线,有多个猪场新生仔猪死亡率在90%以上,损失惨重!对养猪生产的健康发展形成强烈的冲击,生猪饲养量下降明显,生产态势严重滑坡,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

我区是生猪饲养大区,年饲养生猪80多万头,年出栏生猪50多万头,生猪生产已成为我区畜牧业的支柱产业。2010年仔猪腹泻病波及我区时,生猪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据我们对21个发病猪场的统计,仔猪腹泻发生率38%。死亡率24%。许多养殖户因此而遭受严重亏损,有的猪场本来有多余苗猪出售,因腹泻仔猪死亡过多,不得不外购补圈,有的猪场干脆改养其它畜禽或者空置不养。面对这一严重的局势,作为养殖业的保护神,我们立即开展防治技术研究,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应用、实践,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疫情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摸清本次疫病的流行特点

全面了解本次疫情的特点,为分析病因作好铺垫。本次疫病流行有以下特征:

1.1 流行范围广

据报道,本次腹泻疫情在我国周边国家也有发生,我国自北方起一直向南推进,已经有多个省份发生,我区只是其中的一个点而已。

1.2 传播速度快

一个养殖场或户,只要有一窝猪发病,很快就波及全场。

1.3 发病日龄早

才产下2~3d的仔猪发病比较普遍。

1.4 病情发展迅速

一旦发病,仔猪即表现为急性水样腹泻,迅速脱水消瘦,并且拒绝吮奶,很快死亡。

1.5 初生仔猪死亡严重

据我们对21个猪场的调查统计,0~7日龄死亡率为81.45%,8~14日龄死亡率为11.69%,15~28日龄死亡率为3.58%,29~45日龄死亡率为3.28%,以7日龄内仔猪死亡率最高。

1.6 治疗效果差

猪场及基层兽医人员对仔猪腹泻采取多种治疗措施,但疗效不理想。

2 分析和弄清病因

众所周知,仔猪腹泻原因众多,有病毒性腹泻,有细菌性腹泻、有寄生虫性腹泻,有营养性腹泻,有消化不良性腹泻,有中毒性腹泻,有应激性腹泻和管理不良性腹泻等等。

本次流行为哪种原因引起,我们依据发病特点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分析。

2.1 从流行病学角度分析

(1)从流行范围和传播速度看,不符合营养性、中毒性、应激性、管理不善等病的发病规律,应该是传染性疾病,且是病毒性或细菌性疫病。

(2)从发病日龄看,这次腹泻的日龄主要在一周内,满足条件的,可能是猪流行性腹泻和猪传染性胃肠炎及仔猪红痢等疾病。

(3)从症状和病变角度看:可以排除梭菌病。

因此,我们疑为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疾病。

2.2 现场快速检测,查到流行性腹泻病。

我们采集了多份发病仔猪的粪便,分别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原快速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阳性,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阴性。

2.3 取料送检:证实是流行性腹泻病毒

我们取病料送某高校实验室检测,结果分离到流行性腹泻病毒。

由此可以确定,引起本次仔猪腹泻的罪魁祸首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这个病毒过去就有,为什么近几年危害这么大?是毒株返强、变异、或是新的毒株?有报道,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量快速上升,近年来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毒株基因有所变异,毒力有所增强。

3 治疗技术探索

病因确定后,我们采取了多种治疗措施。

3.1 抗病毒治疗

我们使用了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黄芪多糖等进行肌肉注射。

3.2 补液治疗

对有饮食欲的发病仔猪让其饮用口服补液盐,没有饮食欲的发病仔猪进行人工灌服。视脱水轻重程度,按照60~120 ml/kg的量口服或灌服。严重病例采用腹腔补液,即在耻骨前方3~6cm腹白中线的侧方剪毛消毒,用普通注射针头(12~18号,长4~7cm)垂直刺入腹腔2~3cm,回抽活塞无气体和液体时即可缓慢注入接近体温的药液。每天补液1次,连用2d。

3.3 抗继发感染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或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用3d。

3.4 根据病情需要适时止泻

由于发病急,腹泻急剧,仔猪脱水严重,仔猪的生理机能迅速下降,治疗效果不大,周龄内死亡率很高。

4 控制技术探索

由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把控制仔猪腹泻的重点放在事前的防控工作上。

从两个方面控制:

4.1 消灭病毒和阻止病毒进入猪场

我们分析认为,仔猪感染病毒的来源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母猪带毒;二是产房消毒不严;三是外界传入。

4.1.1 做好母猪灭毒工作:对母猪所处的环境和圈舍定期清洗消毒,在母猪的饮水和日粮中添加抗病毒药物,如多糖类物质等。母猪移入产房前体表彻底清洗和消毒,以确保母猪不带病毒入产房。

4.1.2 产房消毒:彻底清扫产床上下和粪沟里的粪便等杂物,用高压水枪冲洗地面产床,再用2%的烧碱泼洒。1~2h后再次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产房。冲洗完毕后,把产房门窗紧闭,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24h以上,消毒时间充足之后,才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彻底消毒后才将待产母猪移入。

4.1.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从外入。无疑,规模猪场和新建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实行得较好。一些小型猪场和散户,在我们的全力敦促下,生物安全的观念有了提高,设施得到加强。猪舍和外界有了隔离墙,入口处增加了消毒池,无关人员一般进不了猪场。因此,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

4.2 保证仔猪具有抵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坚强能力

众所周知,仔猪一旦发生本病,死多活少。其一,本病的治疗效果不好,且本病发生一般急剧,往往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其二,按照发生病毒性疫病实行紧急免疫的理论,对初生仔猪实行紧急免疫也行不通。排除免疫应答反应差外,往往尚未产生抗体就已死亡。因此,已病再治,实是下下策。只有对母猪免疫,让仔猪通过吮奶获得至关重要的母源抗体,以抵御本病毒的侵袭,才是控制本病,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正道。

因此,在做好猪瘟、猪蓝耳病、口蹄疫、猪链球菌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向养猪户推行了孕猪流行性腹泻病的免疫。其免疫程序为产前45d、20d在后海穴各注射一次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或者猪流行性腹泻和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疫苗③。同时对孕猪还进行了大肠杆菌和梭菌疫苗的免疫。

另外,加强仔猪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对刚出生的仔猪做好保温工作,仔猪初生时产房或仔猪保温箱要保持30℃。仔猪出生后2h内,要让其吃上初乳,对体弱仔猪要人工辅助喂乳。

5 小结

仔猪流行性腹泻病是当前困扰养猪业发展的难题之一,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第一,要从源头上防止病毒侵入猪场,因此要落实好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第二,要做好孕猪舍和产房的消毒灭源工作,保证不留死角。

第三,要确保孕猪的免疫工作落实到实处并常态化。

第四,要搞好母猪和仔猪的饲养管理。

只有防控工作做在前头,仔猪腹泻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我区两年的实践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1] 万遂如.仔猪腹泻性疾病的防控技术[J].养猪,2008,(1):73-76.

[2] 李 志,杜淑清.新编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吴美娟,女,汉族,畜牧兽医大专学历,从事业务工作近2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是单位主要技术骨干。

猜你喜欢
产房流行性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