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猪蛔虫病认识,提升疾病防控质量

2014-04-05 15:08
兽医导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蛔虫病蛔虫虫体

刘 欣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加强猪蛔虫病认识,提升疾病防控质量

刘 欣

(辽宁水利职业学院,辽宁沈阳 110122)

猪蛔虫病常见于3~6月龄仔猪,一旦有猪感染蛔虫病,临床将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症状,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文章在介绍蛔虫生活史、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的基础上,就诊治进行汇总介绍,为加强猪蛔虫病认识,提升疾病防控质量,提供技术借鉴。

蛔虫病;防控;要点

0 引言

猪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是蛔虫寄生于猪小肠而引起的,流行广泛,常见于3~6月龄仔猪。一旦有猪感染蛔虫病,临床将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不良症状,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死亡。总的来说,此病危害养猪业甚重,尤其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 蛔虫生活史

一条成熟雌虫24h内可产卵10~20万个,随粪便排出的新鲜虫卵,在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下,经三周左右发育成为成熟虫卵后才能感染猪只。具有感染性的虫卵,随着饲料或饮水被猪吞食后,先人胃肠,在小肠中幼虫退出卵壳后,钻入小肠壁,随血液或直接经组织而进入肝脏,再随血液经右心室而到达肺脏,如不能到达肺脏时即死亡。幼虫至肺微血管中后稍停留一段时期再经肺泡上行到气管中,由咳嗽等动作而再被吞咽,经食道、胃,再至小肠中长大而成成虫。一个感染性虫卵从食人后到发育成成虫,约须2~2.5个月。一般在猪小肠中寄生期约为7~10个月,最后随粪便自然排出体外。

2 临床症状

成猪感染猪蛔虫病时,一般很少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成猪有较强的抗病力。但猪蛔虫病对仔猪危害甚大,一旦蛔虫幼虫侵入猪体,可造成肺脏蛔虫性肺炎,临床典型症状为食欲减退、体温骤升、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等。

成虫感染早期阶段,表现为异嗜现象。随着病情的加剧,可呈现一系列症状:皮毛杂乱、日益消瘦、发育不良、食欲减退、轻度腹泻、严重贫血、严重腹痛等。当猪体肠道内蛔虫过量,肠道堵塞,出现严重的腹疼症状。有的蛔虫体可直接钻入胆管内,轻则出现引起腹部疼痛、黄疸,重则造成死亡。

3 病理剖检

虫体寄生少时,一般无显著病变。如多量感染时,在初期多表现为肺炎病变,肺的表面或切面出现暗红色斑点。由于幼虫的移行,常在肝上形成不定形的灰白色斑点及硬变,如蛔虫钻入胆管,可在胆管内发现虫体。加大量成虫寄生于小肠时,可见肠动膜卡他性炎症。如由于虫体过多引起肠阻塞而造成肠破裂时,可见到腹膜炎和腹腔出血。

4 诊断

(1)当仔猪出现体型消瘦、发育不良的症状时,可判断疑似病例。但需要在粪便或尸体的肠道中发现虫体进行确认,也可对2个月龄以上的猪作粪便虫卵检查。

(2)猪蛔虫新鲜虫体呈粉红稍带黄白色,体表光滑,是一种形似贩阂,前后两头稍尖的圆柱状大型线虫。雄虫长约12~25cm,尾端向腹部卷曲。雌虫长约30~35cm、后端直而不卷曲。

5 预防与治疗

5.1 控制措施

猪场要想实现无蛔虫的目的,必须要努力做到如下几点:(1)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驱虫方案计划;(2)根据地方蛔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理的驱虫药;(3)加强猪舍场内外环境护理工作。

具体的驱虫工作开展,需遵循两大基本原则:(1)严防蛔虫自母体垂直传染给仔猪;(2)做好预防猪只于肥育阶段被再度感染的可能。

选择合理的驱虫药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1)药物浓度必须能够精准的达到应有的水准,做好有效驱虫的准备;(2)选择驱虫药物必须要有足够的长效期,药效至少要达到2周以上,方可起到很好的驱除效果;(3)选择药物安全性要高、毒副作用要小,于孕畜无不良刺激,减少一切可存在的致病因。

5.2 预防措施

(1)参照驱虫计划,定期执行。

(2)加强猪粪管理,尤其是在子猪断奶之后,必须要确保子猪生长在无蛔虫卵污染的良好环境内。

(3)保持养殖舍清洁卫生,定期组织通风,确保养殖舍阳光充足,避免猪只间相互拥挤、潮湿。猪场定期清扫,勤冲洗、勤换垫草。加强消毒管理,确保无菌环境。做好场内污水处理,积极排出积水。

(4)做好粪便管理,加强无公害化处理。场内粪便及污染垫草及时清除出圈,集中运输到距圈舍较远的场所堆积发酵,或者是深挖沤肥,这样可有效杀死虫卵。

(5)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加强疾病检疫,严格控制病畜引入。猪场内蛔虫已经被清除干净的,在猪只引进过程中,必须要调查好引进猪种源地健康状况,确保无感染病害后方可引入。早期引入的猪只,可先隔离饲养一段时间,加强粪便检测,一旦有出现带蛔虫病患畜,需进行1~2次驱虫后,再将其并场混饲。

5.3 治疗措施

(1)秉承的驱虫理念——做到定时驱虫,统一驱虫。

(2)坚守的驱虫模式——妊娠母猪必须于产仔前2周定期驱虫1次;断奶后仔猪必须于断奶后2周驱虫1次;对于其他猪群,坚持每2个月能够驱虫1次。

(3)有效的驱虫药物——左旋咪唑:用量在7~8mg/kg,1次肌肉注射或者是内服;噻嘧啶:20~30mg/kg,1次性混入饲料,拌料喂服效果较好;驱蛔净:15mg/kg,将其混入少量精料内喂服。噻嘧啶:30~40µg/kg,将其拌料喂服;敌百虫:0.1g/kg,但是严格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症出现。将其混入少量精料内,空腹喂服。个别用药后出现呕吐、腹泻、肌肉震颤等等副作用时,可选择硫酸阿托品做肌肉注射,做预控之用。

[1] 乔盼盼,陈建立,钟华.猪鞭虫与猪蛔虫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08,(6):93-95.

[2] 曹荣峰,王继芳,谭炳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试验[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134.

猜你喜欢
蛔虫病蛔虫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犊牛新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鸡蛔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防治
犬丝虫性眼炎的防治
猪蛔虫病继发链球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秋季养猪谨防猪蛔虫病
磨牙就是肚子里有蛔虫吗?
胆石症术后T管引流蛔虫堵塞2例
四种消毒药对犬蛔虫卵的杀灭作用试验
吡喹酮衍生物DW-3-15对日本血吸虫PZQ抗性虫体的生物学效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