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2014-04-05 22:03朱焕星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药物中毒雏鸭周龄

朱焕星

鸭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朱焕星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 262200)

1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制是指一个鸭场或一个养鸭专业户只养一批同日龄鸭,饲养期满后,全群一起出场。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鸭感或易发的的疾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则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已病愈的鸭可能带菌或带病毒,易传染给易感的小鸭,使疾病长期传播,造成经济损失。采用此饲养制度则可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暂时无法改变,已采用“连续饲养制”的家禽场,至少要做到整栋鸭舍的“全进全出”。分批进场的鸭群最好来自同一健康的种禽场,每批一次进雏,不同批次进场的家禽要分栋分人饲养,人员不得互串。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及合理使用疫苗

要了解本地区或本场鸭传染病的疫情和流行情况,同时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和疫苗的性质,制定合理而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正确使用疫苗。(1)所有疫苗在运输、储藏过程中,均应按要求保存。用法、用量应严格按其说明书执行或遵从兽医指导。过期或保存不当的疫苗绝不能用,尤其要注意剂量过大将导致免疫麻痹而造成免疫失败。(2)免疫接种操作中,从一开始就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接种用的器具设备应当事先灭菌。吸取疫苗的针头要固定,切勿用刚注射的针头吸取疫苗,以防止整瓶疫苗受到污染。疫苗一经开瓶、稀释后应在当天最短时间内用完,并注意现用现配。(3)为减少免疫应激带来的损失,接种时鸭应是健康的,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应在3d以上。免疫前后,最好能给予抗应激的药物。对免疫效果有影响的药物,在免疫接种期间应停止使用。(4)接种后,注意观察鸭群有无异常反应,最好能监测抗体水平,以确保免疫成功。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防疫卫生制度,尽量减少和避免应激,从而保证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

3 常见鸭病的鉴别诊断

3.1 雏鸭一氧化碳中毒 多发生于寒冷季节雏鸭舍烤煤取暖而通风措施不良,而且多发于晚间。主要表现雏鸭大批量死亡,离取暖炉越近死亡越多,剖检死亡鸭可见血液凝固不良、鲜红。

3.2 急性药物中毒 养鸭生产中偶尔出现用药不当或用药量严重超标导致大批雏鸭急性药物中毒死亡。药物中毒病例的肝脏一般不出现明显的出血,常表现为肝脏淤血,肠黏膜充血和出血。需要进行回顾性调查和饲养对比试验加以验证。

3.3 鸭瘟 鸭瘟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的雏鸭较少发生死亡。而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很少发病,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点。鸭瘟病鸭食管、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必要时,用鸭胚和鸡胚做病毒分离检验。

3.4 鸭病毒性肝炎 死后“角弓反张”;肝脏出血斑点,呈墨黑色圆点状;胆汁颜色有变化,呈茶褐色;肾脏,胸腺肿大充血;排黄白色粪便。

3.5 鸭霍乱 各种年龄的鸭均能发生,常呈败血经过,缺乏神经症状。青年鸭、成年鸭比雏鸭更易感,3周龄以内的雏鸭很少发生,这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鉴别内容。用肝脏和心包液接种鲜血培养基,能分离到巴氏杆菌。

3.6 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多发生在2~3周龄的雏鸭,病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绿色下痢,运动失调,头颈发抖和昏睡,主要病变是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和肝周炎,脑血管扩张充血,脾肿胀呈斑驳状。

3.7 雏鸭副伤寒 该病常见于2周龄以内的雏鸭。主要特征是严重下痢,眼有浆液脓性结膜炎,分泌物较多。肝有细小的灰黄色坏死灶,肠黏膜水肿、充血及点状出血。

3.8 曲霉菌病 多发生于1~15日龄的雏鸭。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剖检时见肺和气囊上有白色或浅黄色干酪样病灶。检查饲料可发现霉败变质,或垫料严重霉变。

3.9 禽流感 各日龄均可感染,雏鸭易感,精神高度沉郁,有神经症状,扭脖,死亡快,种鸭卵泡破裂,卵泡出血,胰腺有坏死灶。

养殖过程中要抓住鸭病的特征性病变,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损失,取得更好地经济效益。

(2014–01–22)

S858.32

B

1007-1733(2014)05-0049-01

猜你喜欢
药物中毒雏鸭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鸡磺胺类药物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