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猪瘟的防治

2014-04-05 22:03陈庆利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非典型出血点猪群

陈庆利

非典型猪瘟的防治

陈庆利

(辽宁省桓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17200)

猪瘟是猪的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国际兽医局(OIE)将其列为A类16种法定传染病之一,我国也将其列入一类传染病。目前我国将猪瘟免疫列入强制免疫的疫病之一,采用脾淋苗或猪瘟兔化弱毒苗对猪瘟的免疫十分普及,对防治猪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近几年大面积爆发和有典型症状的猪瘟都很少发生,但非典型猪瘟还时有发生,特别是仔猪的非典型猪瘟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症状和病变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延误最佳治疗时间,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发病季节一般以春秋两季居多。发病日龄较小,主要发生于90日龄以内的仔猪,特别是30~60日龄的仔猪多见。发病率不高,占易感猪的10%左右,死亡率较高,占发病数的70%左右,散发流行跳跃式传播,流行无规律。混合感染和并发症较多。

2 临床症状

猪群发病后一般无典型症状,流行速度较慢,发病较为温和。病猪体温升高,一般稽留在40℃左右,仔猪出生时基本正常,10d左右突然发病,停食,消瘦,体况较差,体温升至40~41℃。精神不振,大多腹下有轻度淤血,四肢下部发绀,呼吸急促,似流感症状;尾巴干死;粪便呈灰、黄色,恶臭。发病猪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母猪感染速度较慢,呈散发,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属隐性感染,但可以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主要表现在妊娠后期流产或死胎,体温40℃左右,少食、干燥、皮肤发白,有的眼结膜充血、流泪,有浆性鼻汁、尿液黄色,有部分病猪四肢关节肿大、跛行,触诊局部有波动感。

3 剖检变化

剖检时很难见到典型猪瘟的特征性病变,淋巴结水肿是其主要特征,出血,切面外翻多汁;肺基本正常,有少许出血点;脾脏表面有小米粒大小的灰白色坏死结,边缘现少许暗红色出血性梗死灶;肾脏肿大,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喉头黏膜及扁桃体有出血点;胃肠黏膜呈卡他性溃症。

4 病因分析

经过实地调查,发病猪群(或产仔母猪)都按免疫程序进行了猪瘟免疫,经分析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免疫原因 现在使用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很好,但在运输、保存、稀释、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或多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疫苗的效价而影响免疫的效果。另外免疫操作不规范,针头过短、过粗等原因,都会降低免疫效价。

4.2 疾病因素 传染病是引起畜禽免疫力抑制的主要原因,有些传染病可使动物体对其他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甚至导致免疫失效。有些病毒直接侵袭猪的淋巴器官和免疫细胞,诱导某些细胞因子的释放,激活抑制性细胞,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4.3 药物因素 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使用抗病毒药物,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4.4 饲养管理和饲料质量 现在的猪场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导致个体免疫力下降。饲料发霉变质,如黄曲霉等产生毒素抑制免疫应答。

5 防治措施

发现可疑疫情时,应立即采集全血和病料送检,以便及时作出准确的诊断。

5.1 确保免疫程序及操作到位 做好猪瘟的免疫注射是预防猪瘟的关键措施。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禁止用消毒液消毒针头,防止打飞针。针对各自猪场的实际情况,加强抗体监控,根据母源抗体水平,制定免疫程序。

5.2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抗病能力 要尽可能地采取自繁自养,防止疫病传入。加强消毒、隔离等措施。控制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加强通风和光照,最好建造“阳光猪舍”,为猪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严禁使用霉变饲料,日粮要达到各种营养均衡。

5.3 注意药物的使用 注射疫苗前后一段时间内,严禁使用抗病毒的药物。

(2014–01–21)

S858.28

B

1007-1733(2014)05-0058-01

猜你喜欢
非典型出血点猪群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Mutually Beneficial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非典型纤维黄瘤一例
猪群亚健康
猪群平稳度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