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舍标准化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2014-04-05 22:03刘鹤
山东畜牧兽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鸭舍雏鸭消毒剂

刘鹤

卫生检疫

鸭舍标准化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

刘鹤

(山东省单县畜牧局生产科技股 274300)

通过推广鸭舍标准化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不仅能够破解制约肉鸭产业发展的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肉鸭养殖怪圈,更能积极稳妥地推进肉鸭规模化养殖的发展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大力推广鸭舍标准化建设与环境控制技术可提高肉鸭成活率和抗病性,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养殖效益,有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 肉鸭养殖小区的建筑设计

1.1 场地选择 场地应符合当地发展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选择建在地势高燥、坐北朝南,向阳背风、排水方便、水电充足、水源可靠,地下水质良好,符合防疫要求的地方,周围3km内无化工、矿厂等污染源,距其他畜禽饲养场0.5km以上,交通便利,距干线公路、村镇居民区0.5km以上,尽量避免建在交通要道旁。

1.2 占地面积 生产建筑面积(即鸭舍面积)及辅助生产建设面积按每批出栏1万只肉鸭所需面积计算,总占地面积为8000~10000m2,生产建筑面积(即鸭舍面积)为3000~3500 m2,辅助生产建筑面积为350~450 m2。

1.3 建设布局 小区建筑布局应按生产区、生活区与管理区和附属配套区三个功能区布置,周围筑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绿化带。生产区设标准鸭舍、更衣室、消毒室、饲料储藏加工室、仓库等。附属配套区设兽医室、病禽隔离舍、病死禽无害化处理间、贮粪场等。严格执行生产区、管理区、附属配套区相隔离的原则。人员、禽和物品运输采取单一流向,防止污染源疫病传播。

1.4 鸭舍建筑 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建设肉鸭舍。鸭舍朝向宜采取南北方向位,一般用支架式塑料大棚结构,长80~100m,宽10~12m,顶高2.0~2.4m,相邻两鸭舍间距10m。

2 环境控制技术

2.1 温度 肉鸭育雏期环境最适温为:1~2日龄35℃;3~ 7日龄30~34℃;8~14日龄24~29℃;15~21日龄21~24℃。由于雏鸭的体质有弱有强,所需的热源不同,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的湿度、通风条件也有差别。因此,采用的适宜温度最好根据雏鸭的精神状态决定。温度过低时,雏鸭挤压成堆,应适当升温;温度过高时,雏鸭张口喘气,远离热源,烦躁不安,张开翅膀,饮水量增加,应当降温;温度合适时,雏鸭散开活动,三五成群,躺卧的姿势很舒展,伸颈展翅,食后静卧无声。

2.2 湿度 育雏前期,室内温度较高,水分蒸发快,此时相对湿度要高一些。如空气中湿度过低,雏鸭易出现精神不振、脚趾干瘪等轻度脱水症状,影响健康和生长。所以,1周龄以内育雏室的相对湿度应保持60% ~70%,2周龄起维持在50%~55%即可。高温高湿的环境不仅使雏鸭的体热散失受阻,致使食欲减退,精神不佳,而且有利于霉菌等致病微生物的繁殖,雏鸭容易得病;若低温高湿,对雏鸭更不利,危害更严重,雏鸭的体热散失快,很容易着凉得病,而且饲料消耗增加。所以,育雏期内以温度为主要因素,把温度和湿度结合起来考虑,严密掌握,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2.3 通风换气 雏鸭体温高、呼吸快,如果育雏室关闭得太严,室内的二氧化碳会迅速增加。若不适当通风,会造成缺氧。尤其在室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粪便分解快,挥发出大量的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刺激眼、鼻和呼吸道,严重时会造成中毒。因此,育雏室要定时换气。朝南的窗户,要适当敞开,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4 光照制度 太阳光能提高鸭的体表温度,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维生素D3的合成,促进骨骼生长,并能增进食欲,刺激消化系统,有助于新陈代谢。在不能利用自然光照或者自然光照时间不足的条件下,可用人工光照弥补。育雏期内,可提高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1周龄,每昼夜光照可达20~23h。2周龄开始,逐步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3周龄起,若上半年育雏,白天利用自然日照,夜间以较暗的灯光照明,只在喂料时用较高的灯光照0.5h;若下半年育雏,由于日照时间短,可在傍晚适当增加光照1h~2h,其余时间仍用较暗的灯光通宵照明。

2.5 饲养密度 不同类型的鸭(肉用型或蛋用型)饲养密度不同。同一类型的鸭若日龄不同,或生长阶段不同,每平方米鸭舍的饲养量也不同;同一类型的鸭,虽然日龄相同,但由于饲养季节不同,鸭舍的大小不一样,其每平方米鸭舍的养鸭数量也有差异。因此,在建造鸭舍计算建筑面积时,要留有余地,适当放宽计划;但在使用鸭舍时,提高鸭舍的利用率。原则是单位面积内,冬天适当多养些(提高密度),夏天适当少养些;大面积的鸭舍,饲养密度适当大些,小面积的鸭舍,饲养密度适当小些;运动场大的鸭舍,饲养密度可适当大些,运动场小的鸭舍,饲养密度可适当小些。

2.6 消毒 (1)有效的消毒是控制鸭病的主要手段。消毒建立在环境干净的基础上才有效。环境中不能有污水、污物、鸭毛、鸭粪、灰尘、蜘蛛网等。根据肉鸭的养殖条件和发病情况,选用消毒药时要针对细菌、病毒、细菌的芽孢和球虫的卵囊。如2%~3%火碱水喷雾消毒;双链季胺盐类消毒剂喷雾消毒;醛类消毒剂熏蒸消毒。应在消毒后空舍干燥10~15d,充分杀灭舍内病原微生物,做到有效的净化后再进鸭。(2)鸭舍周围的环境要保持清洁干净,两批鸭空档时要对鸭舍四周、宿舍、食堂、仓库、厕所等进行消毒,特别是养上一批鸭穿过的衣服和鞋子甚至是被褥都要消毒,采用消毒剂浸泡、熏蒸或紫外灯照射等。(3)带鸭消毒不是给鸭消毒,也不是往鸭身上喷,而是高举喷头朝上喷,从顶棚、墙壁到地面,雾滴越小越好。冬天用温水,夏天用凉水。选用消毒剂时不用酸碱类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

2.7 生物安全隔离措施 养殖户之间不能相互参观、帮忙及聚堆玩耍,应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接触与往来。在鸭舍周围应设立围墙,在门口处设立消毒池,每周更换1次消毒水,人员出入要更衣换鞋。定期在鸭舍周围投放灭鼠药,鸭舍进风口和门窗上安置铁丝网或塑料网,严防野鸟等进入鸭舍,从而减少饲料浪费与疫病传播。每养完一批肉鸭以后,对所有的鸭粪、垫料与污水、污物要及时清运并消毒。病鸭及时隔离饲养或淘汰,死鸭作无害化处理。凡是接触过病死鸭后,必须用消毒剂洗手。确保养殖户做到全进全出,即统一进雏、统一管理、统一免疫、统一出栏、统一消毒,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范围内消毒净化的效果。

(2014–03–07)

S834.4

C

1007-1733(2014)05-0061-02

猜你喜欢
鸭舍雏鸭消毒剂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四招有效防鸭啄毛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肉用鸭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