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2014-04-07 15:30卜太山
关键词:亚裔华裔华人

卜太山

(九江学院 外国语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一、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

华裔美国文学是华裔美国作家对自身弱势族裔处境的回应。直到20世纪60年代前,华裔美国一直被美国主流社会认为是一个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学和历史的族群,被美国主流文化排斥在外。美国主流社会把在美国出生、成长的华裔美国人界定为中国人,允许华裔美国人所具有的唯一的文化身份就是在美国的“外国人”。鉴于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及其文化身份的否定,对于华裔美国作家来说,呈现华裔的文学传统、宣告华裔文学的存在、展现华裔文学的价值对华裔获得文学和文化上的承认,进而获得社会的承认和政治上的权利具有重大意义。华裔美国文学及其选集不仅创造并呈现了华裔美国文学传统,发出了美国华裔独特的声音,而且向美国主流文学典律挑战,对其进行扩展及重新定义,促使美国文学容纳多样性和众多的声音。

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是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不能绕过的话题。狭义的华裔美国文学强调在美国受教育的华裔作家用英文描写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学作品;广义的美国华裔文学包括美华英语文学和美华华文文学,后者为华裔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笔者试图在明确华裔美国文学的界定的基础上,从复杂多样的华裔作家群体中选取一类含有共性的作家群进行研究,期冀对这一类作家群体及其文学内涵的研究能够深入。本研究的作家群体指向那些在美国生长、受教育或虽不在美国出生但在美国成长、受教育的以英文进行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家。这类接受美国主流文化教育、以英语进行创作的美国华裔作家的共性和特质在于:他们比“新移民”更加“美国化”,是华人中最“美国化”的群体,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中国是他们“想象的共同体”。他们在血缘和文化上与中国相联系,但他们接受的是美国主流文化的教育,形成了美国的认知范式、内化了美国文化。独特的双重文化身份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到许多来自美国主流社会的排斥与歧视,独特的成长经验和心路历程使他们“通过文献(例如美国的种族主义排外法)、神化、古典名著、回忆、梦境甚至愿望”构筑他们想象的共同体。在白人主流社会遭遇的种族歧视使他们致力于通过文学修正白人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及其对历史的书写,致力于在美国历史的断裂处建构美国华裔的历史和美国华裔的国家主体身份,宣告美国华裔不是打上种族和文化印记的、没有历史的、移民美国的中国人,他们是美国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参与者和贡献者,他们有权在美国享有平等的公民权、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

二、华裔美国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

美国华裔文学的生产是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社会的政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和美国社会的政治生活变迁中探寻美国华裔文学生产的历史语境对美国华裔文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美国是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混合体,是吸纳了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肤色和宗教的“百衲衣”。美国的各个种族就数量而言,没有哪个可以称得上是多数民族,因此美国人口在数量上没有“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分。而实际上,源自盎格鲁—萨克逊裔的白人新教徒一直被认为是美国社会的主流。占美国总人口1.1%的华人,不仅是数量很小的民族群体,而且是美国种族阶梯中的最下层,同属最下层的还有黑人、日本人、印度人和土耳其人。华人及其他亚裔、拉美裔、黑人一直是遭受种族歧视的“少数民族”。

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受到淘金热潮的影响,1850年华人开始真正大规模移民美国。从1850年至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前,华人移民美国经历了三次高潮:19世纪50年代的淘金热潮,60年代修建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70年代加州的农业大发展。这些背井离乡的华人,成为美国开拓边疆、发展经济的重要劳动力,尤其对美国加州的铁路建设和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整个加州都洒有华工的血汗。在种族偏见横行的美国社会里,华人不但不被承认为平等的成员,只能充当廉价的劳动力,更遭到美国白人的仇视,成为被排斥和被歧视的对象。20世纪40年代中国成为美国抗击日本的盟国,这使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上半叶存在于美国社会猖獗的反华情绪得以改善,同时美国制定的针对华人的歧视性法律也随之获得改变。1943年,美国废除了实施长达61年的《排华法案》。

20世纪后半叶美国黑人的民权运动,整个美国社会的女权运动、多元文化主义思想以及70年代具有宣言性质的几部美国亚裔文学选集,共同推动了美国华裔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汤亭亭、赵健秀、谭恩美(Amy Tan)等华裔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不仅使华裔文学成为“新兴文学”,更是向美国主流文学和文化典律提出了挑战,揭示和重构被湮没的美国华裔历史,为在美国的华裔争取平等的权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除了汤亭亭和赵健秀继续进行文学创作外,美国文坛上又出现了一批十分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华裔作家,华裔美国作家的作品在数量、质量以及影响力等方面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许多大学也相继成立了“亚美研究中心”,开设亚裔/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裔文学逐步受到主流文学的关注,进入美国主流文学史和文学选集。金伊莲(1992)认为这一时期是美国亚裔文化生产的黄金时代的开端。这一时期出现的华裔作家除谭恩美外,还包括黄哲伦、李健孙、雷祖威、任璧莲和伍慧明等一大批年轻的华裔作家。

三、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综述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亚裔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学术界逐渐受到关注。20世纪70年代,许芥昱、王燊甫、赵健秀等编选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不仅肯定了美国亚裔/华裔文学的存在,创造并呈现了美国亚裔/华裔文学的传统,编者在文选前言中对编辑原则、选择标准的说明以及对编选文本涉及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认为是对美国亚裔文学研究的开始。杰夫·特威切尔-沃斯认为赵健秀及其合作者陈耀光、稻田、徐忠雄等人合编的《哎呀!亚裔美国作家选集》“标志着亚美文学作为被承认的研究领域的开端”。美国主流文化对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肯定和尊重始于1976年汤亭亭的自传体小说《女勇士》的发表。《女勇士》不仅使美国主流文化第一次将亚裔/华裔美国作家的作品视为文学艺术,也使美国亚裔文学批评首次得到主流文化的肯定。所以,一般认为美国亚裔文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相对于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逐渐呈现的亚裔美国文学,亚裔美国文学研究严重滞后。

影响较大的有关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论著包括金伊莲的《亚裔美国文学及其社会脉络》,该书在当时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最详尽的书目。张敬珏和斯坦·约格编选的《亚裔美国文学书目题要》(1988),为美国亚裔文学研究的开展起到介绍和导向的作用。林英敏的《两个世界之间:华裔女作家》(1990)整理和考证自水仙花姐妹以来的华裔女作家。林玉玲和林英敏合编的《华裔美国文学解读》(1992)、黄秀玲的《亚裔美国文学解读:从需要到过多》(1993)以及张敬珏的《尽在不言中:山本久枝、汤亭亭、小川乐》(1993)等从阅读的角度出发研究亚裔/华裔美国文学。

在美国,亚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围绕三个层面。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挖掘一些被美国主流社会忽视和压抑的亚裔文学作品,质疑主流社会对亚裔刻板形象和身份的建构。这种挖掘工作不仅挖掘出一些亚裔作家的作品,也试图挖掘出亚裔的文学传统。首先,麦礼谦、林小琴、杨碧芳(Him Mark Lai,Genny Lim,Judy Yung)等三位天使岛移民后裔编译的《埃仑诗集》(1980)的问世,挖掘出在美华人在天使岛移民木屋墙上书写和铭刻的诗句,以中英文对照和图文并列的方式再现了被拘押在天使岛移民营的华人在移民营的情境和感受。这些诗文不仅见证了“在美国历史的特定时空中华人的花果飘零、漂泊离散”,也可以称为“华裔美国文学/历史的奠基文本”,并且“可以进一步提供有关美国文学/历史的另类版本”。其次,挖掘出一些华裔女性作家的作品,除了黄玉雪和汤亭亭的作品外,80年代末90年代初,伊顿姐妹的文学作品被重新发现。1995年,亚裔学者林英敏和美国学者怀特-帕克思重新编选了《春郁太太及其它作品》。伊顿姐妹的文学作品在华裔文学领域被认为是最早的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伊顿姐妹对主流文化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姐姐水仙花公开抵制和对抗主流社会对华人的歧视和对华人刻板形象的建构,妹妹对主流文化采取顺从、容纳的态度。

四、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意义

从90年代至今,国内的学术刊物上不断发表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论文。这些学术论文既有对华裔美国文学的作家群、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宏观研究,也有利用西方文艺理论或者从东西方文化的视角对具体的华裔美国作品进行解读的微观研究。就文化的角度而言,这些学术论文探讨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问题,中国文化传统与美国华裔文学的关系以及华裔作家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等问题。较多的研究集中于利用女性主义、后现代、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等文艺理论解读美国华裔文学。这些研究中涉及到种族歧视、性别歧视、文化霸权与权力、东西方文化冲突、民族文化身份等问题,这种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研究偏向,形同台湾地区的华裔美国文学研究,同样忽略了对华裔美国文学自身之文学性的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在近年的国内核心期刊和学术研讨会上开始出现华裔美国文学的审美研究,如2003年由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主办、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中,即有探讨关于赵健秀《甘加丁之路》中拼贴、零散叙事、戏仿及互文性的颠覆性运用的论文;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方红探讨了汤亭亭《孙行者》中凭借看似游戏的“戏仿”塑造的反战、反种族歧视的惠特曼·阿新的形象;厦门大学外语学院的张龙海在近文中探讨汤亭亭《孙行者》中后现代艺术技巧的运用等。华裔美国文学的研究对文学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是永恒的,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亚裔华裔华人
何为“华人”?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纽约仇恨犯罪肆虐 亚裔老人怕出门
过去一年美国发生6000多起针对亚裔仇恨事件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