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青年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构想与实践
——以浙江省属本科院校为例

2014-04-07 15:30张传亮王政贵秦来顺
关键词:选派专项资金研修

张传亮,王政贵,秦来顺,林 杰

(中国计量学院 人事处,浙江 杭州 310018)

拓展青年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构想与实践
——以浙江省属本科院校为例

张传亮,王政贵,秦来顺,林 杰

(中国计量学院 人事处,浙江 杭州 310018)

当前,浙江省属各重点本科院校纷纷探索实施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工程。但出国研修渠道不畅、途径不多,成为各高校在推动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工作中面临的共同问题。高校应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框架出发,在充分利用好各类公派出国研修途径的前提下,不仅要设立学校经费资助教师出国研修的途径,而且还要积极开拓“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教师出国研修、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教师出国研修、中外合作办学选派教师出国研修等多条途径,以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

高校青年教师;出国研修;途径;拓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离不开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高等学校青年教师(自然科学35岁以下、人文社会科学40岁以下)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1]只有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才能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推进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高等教育国际化,教师是积极的承担者和推进者。[2]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背景下,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科学技术,不仅有利于拓宽青年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而且有利于提升办学层次,加快高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当前,许多重点院校已将出国研修视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推进。[3]《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发布以来,浙江省属各重点本科院校纷纷采取措施,探索实施了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出国留访学提升工程。但出国研修渠道不畅、途径不多,成为浙江省属各高校在推动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工作中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在政策允许的框架内尝试拓展其他出国研修渠道,成为各高校推动青年教师发展提升的必然选择。

一、浙江高校教师公派出国研修的途径及其问题

在现有的政府公派出国政策框架下,浙江省高校教师出国研修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浙江省教育厅共同实施的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浙江省人保厅面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实施的“151人才出国进修计划”。

第一,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竞争激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于 2011年、2012年、2013年分别选派 2200人、2200人、2500人。据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统计,2011~2013年三年间浙江省属院校共有123人(三年分别入选27、35、61人)入选该项目,年均入选41人,其中省属本科院校占据绝大多数,但省属本科的年均入选比例始终不足2%。因此,对浙江省属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来说,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出国研修的机会相对较小。

第二,国家留学基金委与浙江省教育厅共同设立实施的地方合作项目,又名“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该项目专门针对浙江省属高校教师遴选,3年为一个实施周期,2010~2012年为第一周期。项目实施以来,2010年录取105人,2011年录取116人,2012年录取116人。3年来该项目共录取337名高校教师出国访学研修,平均录取率为25.45%。[4]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优秀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公派出国访学研修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访学研修的渠道问题。但该项目的选派计划数量不多、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有留学访学意愿的许多青年教师都无法通过这个途径出国研修。

第三,浙江省人保厅面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实施的“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出国进修计划”。该计划以“人才强省”战略为指引,以加大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为手段,以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国内学术和技术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或能代表我省学科优势和学术、技术水平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为目标而设立的,由浙江省人保厅负责组织实施。根据浙江省人保厅每年发布的选派文件,该计划2011年选派36人,2012年选派36人,2013年选派30人,三年共选派了102人。项目只面向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选拔,其他非“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没有申报资格。

三种出国研修途径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入选人数少、受众面窄,无法充分满足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的需求。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学习和研修;开拓交流渠道,加大选派青年教师开展学术交流的力度,提高其学术水平。[5]

二、拓展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构想——以现有的相关政策为依据

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0号)对提升青年教师发展水平、推动青年教师出国访学深造提出了明确要求:要积极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进修深造。[6]《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将“专任教师留访学3个月及以上比例”作为浙江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7]因此,大力拓宽渠道,支持青年教师赴海外访学研修,已成为当下浙江省属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办学层次的必然选择。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关于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在充分利用好现有出国留学访学途径的前提下,浙江省属本科院校可以在理论层面构想以下几类出国研修途径:

第一,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及团队出国研修。财政部2010年4月下发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0]21号)设立了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办学层次较高、办学特色鲜明、符合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高校。《办法》规定“专项资金”可用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关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办法》明确规定:支持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培训和学术交流,以及创新团队建设。[8]因此,浙江省属本科院校可将“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作为主题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及团队出国访学研修。

第二,浙江省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青年教师及团队出国研修。《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浙财教[2010]347号)》指出:设立专项资金的目的,是通过选择部分普通本科学校进行重点建设,推进我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在“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方面,《办法》第九条规定,“专项资金”可用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9]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可以围绕“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的主题申请“财政专项资金”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及团队出国访学,培养一批符合学校重点学科发展的高端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第三,浙江省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于2012年联合发布的《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的第六条规定: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开放基金、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各学科应根据学科建设计划和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使用。[10]因此,省属本科院校可以使用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进行队伍建设,资助学科青年教师赴海外访学进修。

第四,因中外合作办学需要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国高等教育机构与外国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办学。[11]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既需要“请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不仅要邀请国外文教专家前来授课交流,也要选派教师到对方单位学习研修。因此,浙江省属各本科院校可以借助现有的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校访学研修。

除了公派出国研修的途径,理论上浙江高校青年教师还可以通过上述几个途径出国研修。然而,将拓展出国研修途径的理论构想转化为学校的工作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三、拓展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实践探索——以浙江省属本科院校为例

在秉承政府公派出国研修途径的基础上,许多学校都进行了拓展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实践探索。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教师出国研修,开辟了“学校资助”为基本特征的教师出国研修新途径。中国计量学院探索了争取“财政专项资金”资助教师出国研修、运用重点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教师出国研修、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教师出国等多种途径,构建了“多主体资助”为特征的教师出国研修新途径。

第一,以“学校资助”为特征的教师出国研修途径拓展实践——以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例。浙江工业大学发布了《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浙工大发[2012] 11号),[12]将获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项目、浙江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出国进修项目作为教师出国的基本途径,还针对青年教师实施 “朝晖计划”——由学校设立专项经费每年选派30位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浙江师范大学实施了“致远计划”,将出国访学进修人员分为4种,即国家公派和省公派留学人员、学术骨干高级访问学者(每年选派5~10名)、教学骨干访问学者(每年选派5~10名)、优秀青年教师出境研修(每年选派15~20名)。[13]就实质而言,后三类人员都属于“学校资助”的类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实施办法》将教师出国研修的途径分为四种:一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国家层面资助,二是浙江省级出国研修项目资助,三是学校资助(含所在学院、学科资助),四是个人学术进修(获得国外基金资助或自费出国留学)。[14]“学校资助”仅包括学校层面的资助,还包含所在学院、学科资助,进一步拓宽了学校资助的出国研修途径。

上述三所省属重点本科院校关于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拓展实践,虽然开辟了“学校资助”这一新途径,但所开拓的新途径呈现出“资助经费来源一元化”的基本特征。“资助经费来源一元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学校必须追加关于资助教师出国研修的经费预算,预算压力进一步加大。“资助经费来源一元化”还往往因为预算经费总量不大的原因而无法满足广大教师的出国研修需求。因此,必须思考如何进一步开拓教师出国研修途径,多渠道筹措经费资助教师出国研修提升。

第二,以“多主体资助”为特征的教师出国研修途径拓展实践——以中国计量学院为例。2012年,中国计量学院发布《实施教师出国(境)访学研修“翔宇计划”管理办法(暂行)》(简称“翔宇计划”)[15],大力推动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提高。“翔宇计划”把各类公派出国项目整合为“政府选派类”出国研修项目,将其作为青年教师出国研修的最基本途径予以高度重视。如果说“政府选派类”出国研修项目只是一次对公派出国途径的梳理与整合,那么“财政专项资金”选派、重点学科建设经费选派、中外合作办学经费选派等出国研修项目则是一次对可能的出国途径的开辟与拓展。学校认真研究上级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及团队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大胆开拓出全新的出国研修途径供青年教师选择。2013年,学校组织教师申请到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29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人文基地均列支专门经费用于支持25位青年教师出国研修,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选派6位优秀教师出国学习研修,学校的骨干教师发展专项经费支持8位老师出国研修。“翔宇计划”,将各级财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均作为资助教师出国研修的主体,构建了以“多主体资助”为特征的教师出国研修新途径。

如果将运用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中外合作办学平台选派教师出国研修视作中国计量学院推动教师出国研修工作的成功实践,那么争取国家及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教师出国研修视则是中国计量学院推动教师出国研修工作的大胆创新。中国计量学院“翔宇计划”,将拓展教师出国研修途径的理论构想转化为教师出国研修的实际途径,实现了教师出国研修活动资助经费来源的多元化,为推动青年教师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逐步催生了一批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素质优、业务强的青年学术骨干。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立项课题“本科院校实施青年教师留访学提升工程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Y201327956)

[1][6]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2-09-20.

[2]叶飞帆.嫁接模式下教师国外教学进修效果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3]天津大学.弘扬师德文化 促进青年教师成长[A].袁贵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73.

[4]浙江省教育厅官网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3-03-14/ news20130314150937.html.

[5]王先荣,朱忠焰.地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探微[J].江苏高教, 2011,(4):9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Z].2011-11-07.

[8]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Z].2010-04-15.

[9]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Z].2010-12-03.

[10]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Z].2012-10-2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Z]. 2003-03-01.

[12]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支持计划实施办法[Z].2012-05-18.

[13]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人才队伍建设致远计划[Z].2012-05-31.

[14]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队伍国际化能力提升实施办法[Z].2011-12-22.

[15]中国计量学院.中国计量学院实施教师出国(境)访学研修“翔宇计划”管理办法[Z].2012-12-17.

猜你喜欢
选派专项资金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贵州毕节精准选派科技特派员
划分六类重点乡村 因村选派第一书记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省首批选派干部已全部驻乡村开展工作
探索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监督新路子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