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统计类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

2014-04-07 15:30张兴旺
关键词:统计数据研究性环境

张兴旺

(西安财经学院 统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统计类课程是一类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它能够为其他课程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教师在该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向学生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尤其重要的是还要对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与统计创新能力进行大力培养,使学生不管是在未来的工作中还是科研中都能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借助于网络手段和网络资源,模拟统计研究的科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逼真环境下直接对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得该学习模式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以区别于传统环境下统计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迅速地体会到该类课程的强大应用功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对于统计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统计方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只要用到统计数据就离不开统计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以及人们对定量研究的偏好和宠爱,现在统计方法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统计学通过与其他众多学科相结合,不但形成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而且也丰富了统计学的学科体系。例如,统计在工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管理、市场研究、财务分析、经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网络环境的支持。[1]通过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也为其他课程的发展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一、网络环境下统计类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特点

(一)统计学习内容问题化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其关键是教师能够根据课程的内容、性质与特点提炼出各种各样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网络上展现出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如在讲述《统计学说史》专题时,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列举一些问题,如在统计的长期发展实践过程中,人们通过对统计实践的归纳、概括与总结,主要形成了哪些统计学派?可以分为几大统计体系?每个学派的形成时间、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以及主要观点是什么?该学派对于统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重大贡献?后人对每一个统计学派的评价有何不同?通过利用网络资源,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并形成一篇学习论文,学生可以基本掌握这个专题的主要内容。

(二)统计学习过程探究化

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事先制作一个课程资源平台,这个课程资源平台包括了与该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源,并且可以与其他统计类网站相链接。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关于统计调查的相关课件,统计调查的分类、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等相关的知识放在网络环境中,以供学生学习时参考。例如人们在购买住房时是喜欢大户型还是小户型?国民在购买保险的时候,是喜欢在国内的保险公司购买还是喜欢在国外的保险公司购买?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我们就需要进行统计设计,形成一个统计设计方案。由于统计研究离不开数据,我们就需要思考以下问题:应该从哪些渠道去获得数据?是直接调查还是间接获得数据?如果需要进行实地调查,我们的调查对象在哪里?确定调查对象之后,运用哪些调查方法?怎样组织和实施调查?怎样通过实验的方法获得数据,所得到的这些数据都很准确吗?如果不准确,误差是怎样产生的?应当如何控制误差以便获得较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如何评价统计数据的质量?这些都是一项完整的统计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必备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一一探究,来达到对统计调查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三)统计学习活动网格化

网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平台与载体。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它们是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小组集体合作研究。每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都依赖于网络的支持,都离不开网络这个载体与工具。例如,在学习统计报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电脑中创建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对我国政府统计报表的填制、统计数据的汇总,统计数据误差的控制,以及统计数据的逐级上报等主要环节,进行模拟,以了解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理解我国基于“统计四大工程”的统计报表联网直报模式。统计报表是我国政府定期收集和反映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统计报表提供的基本统计资料可以满足各级政府了解本地区发展概况的需要,并作为制定和规划各项政策的依据。统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统计报表的种类,统计报表的的表式和填表说明,统计报表的汇总整理以及联网直报等。

基于网络环境的统计机器学习是统计学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机器学习的主要研究问题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聚类问题研究、回归问题研究,变量选择研究和分类问题研究。在国外,斯坦福大学的统计教学和研究是最好的,特别是在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机器学习在工业界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一些非常著名的跨国企业和公司都非常重视机器学习,例如 Google,Facebook、微软、沃尔玛、亚马逊、腾讯公司、当当网、华为、阿里巴巴等公司对数据分析非常重视。学习统计学,一个基本的必备技能就是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处理统计数据,特别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在网络环境中来处理复杂的统计数据。例如,在金融统计分析中出现了高频数据、超高频数据、大数据等。问题驱动型的数据处理是统计学的未来,一些非常著名的统计软件包括:R软件、Matlab、Sas、Stata、Spss、Eviews等,这些软件在网络环境下对复杂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四)统计学习主体自主化(主动化)

在网络环境下,统计类课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发现和探索的方式来获得统计类课程的基本思想、知识、原理与技能,它与传统的被动性填鸭式教学是相对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主动性。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强调一种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它与传统的统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截然不同,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和体验,这样必然会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对统计类课程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与热情,通过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教师的集中引导,学习方式得到优化,思路更广,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锻炼,学生的各种潜能必将得到更充分的发掘和展现。

(五)统计数据处理程序化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当前,我们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学习统计学,如果离开统计数据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从我们获得统计数据开始,我们就面临着如何处理统计数据的问题,一般来说,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要根据我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而定。总体来说,对统计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是,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预处理,然后运用恰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统计分析报告。这就是我们在遇到统计数据时,对统计数据处理的一般程序。

二、网络环境下统计类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把统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所学主要依赖于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毕竟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而且,长期以来,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处于一种相对立的状态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统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处于一种相脱节的状态,在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怀疑、批判与创新精神,这也是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一个弊端。然而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为统计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使统计类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纠正与弥补。网络为统计类课程的学习提供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特途径,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了无缝对接。统计类课程是一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网络环境中,学生可以进行理论到实践的预演,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强大力量。

(二)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没有确立,从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 “主动——被动”的单向联系。教师教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类课程教学活动中,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联系完全可以演变成一种双向联系。教师在学生的独立研究性学习中可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学生的学习伙伴和向导,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网络环境中有许多支持学习者协作学习的系统,如交互系统、帮助系统和学习支持系统等。交互系统提供的交流工具,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讨论提供了方便。帮助系统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支持系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如信息推送、智能代理、在线字典和词典等。这些支持协作学习的系统分门别类、协作工具种类繁多,有助于学习小组的组建和协作学习的开展。[2]

三、网络环境下统计类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一)科学选题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最关键的是发现并且提出问题。如果没有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无从谈起,收集数据时也就没有目的,不能有的放矢,也就不会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和统计解决方案。教师在选择统计类课程的研究问题时应该紧紧围绕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不应该太偏离该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该课程的本质和重点。另外,教师在选题时应该做到难易适中,难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所在,并且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现象相结合,否则,将会使选题失去意义。科学的选题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从而能够比较顺利的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二)提供资源

通过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有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在网络环境中,可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有学习资源、工具软件和情境资源等。同时,网络中还有许多知识库、数据库、案例库、音频视频库以及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学习资源。作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虚拟学习情景、虚拟实验和仿真程序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式思维能力。作为学生,要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搜索引擎来千方百计的搜索各种学习资源,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要能够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和整理,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创意和途径。我们经常可用的国内网络资源包括国家统计局以及各省市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中国统计学会、中国数量经济学学会、中国投入产出学会、中国资讯行数据库、中国经济信息网、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人大经济论坛以及各种专业统计软件网站等网络资源;我们经常可用的国外网络资源包括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美国统计概要、美国劳动统计数据、达沃斯论坛网站等网络资源。

(三)加强对教师培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突围”出来,确立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启发者、引路者,完成从知识的讲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管理者的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课本加黑板的教学模式,教学的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这就对教师的教学业务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素养,而且应该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素质和教育信息素质,更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努力学习,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3]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也离不开教师参与,通过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对统计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将会面临极大挑战,从而将会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统计类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4]通过参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目的。

[1]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第四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北京,1996.

[2]陈锦华,邓祖明.网络环境下探究式学习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0,(3).

[3]田巧娣,罗雪,桓丽颖.网络环境下会计学习模式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

[4]刘静.网络环境下管理类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

猜你喜欢
统计数据研究性环境
创新视角下统计数据的提取与使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环境
国际统计数据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