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环菌有效成分和活性研究进展

2014-04-07 16:59刘长姣毛北星郭镧孟宪梅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年23期
关键词:环菌腺苷多糖

刘长姣,毛北星,郭镧,孟宪梅

(吉林工商学院粮油食品深加工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

蜜环菌有效成分和活性研究进展

刘长姣,毛北星,郭镧,孟宪梅*

(吉林工商学院粮油食品深加工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62)

蜜环菌是一种常用的食药用真菌。研究证明蜜环菌含有多糖、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嘌呤类化合物等多种活性成分。经功能性实验证明,蜜环菌具有降血糖、神经调节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功能。本文综述了蜜环菌有效成分和活性的研究进展。

蜜环菌;有效成分;活性;产品开发

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Vahlex Fr.)Quel]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白蘑料、蜜环菌属,又名蜜环蕈、榛蘑,是人们常食食用菌之一[1]。蜜环菌与中药天麻共生,是一种食、药兼用真菌,其子实体味道鲜美,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丰富等特点。研究发现蜜环菌子实体或其发酵物具有降血糖、增强耐缺氧能力及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4]。主要介绍蜜环菌及其发酵菌丝体的有效成分和功能活性的研究情况,为蜜环菌成分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1 蜜环菌有效成分

1.1 蜜环菌多糖

多糖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重要的功能成分,也是蜜环菌中重要的活性成分。研究表明蜜环菌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中枢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降血脂等功效,且无毒副作用[5-7]。王文娟研究纯化得到一种蜜环菌子实体中的多糖成分,气相色谱分析其单糖组成主要为葡糖糖、半乳糖、甘露糖和岩藻糖,是一种中性杂多糖[8]。张帆等人和武录平等人分别应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蜜环菌子实体多糖,确定最优提取工艺,得到蜜环菌子实体多糖提取率分别为7.004 1%和5.38%[9-10]。

研究发现蜜环菌菌索及其发酵液也含有多糖成分,并得到进一步深入研究。沈业寿等从菌索中分离出蜜环菌胞内多糖,并证明多糖成分组成单体为吡喃糖,不含有蛋白质,其中含有糖醛酸、D-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D-木糖。刘晓杰等提取蜜环菌发酵液多糖,纯化后获得2种均一多糖(AMFP-Ⅰ、AMFP-Ⅱ),测得2种多糖分子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均不同,AMFP-Ⅰ主要由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组成,AMFP-Ⅱ主要由半乳糖醛酸、半乳糖、木糖组成[11]。谭周进等以蜜环菌的发酵液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一种中性多糖和多种酸性多糖,并确定中性多糖为葡聚糖,不含蛋白质,含β-型糖苷键[12]。陈晓梅等对菌丝体、菌索和子实体中多糖成分进行研究。蜜环菌在菌丝体、菌索和子实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多糖含量分别为9.00%、1.12%和2.27%。并证明菌丝体多糖由单一葡萄糖组成的葡聚糖,菌索和子实体多糖由葡萄糖、木糖组成,在菌索多糖和子实体多糖中的摩尔比分别为1∶14和1∶10,分子量为10 000~70 000[13]。洪毅等人确定蜜环菌菌索多糖为均一组分,组分单体为吡喃糖,含有乙酰氨基官能团,水解产物为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D-木糖和半乳糖醛酸[14]。

1.2 嘌呤类化合物

前期研究成果表明蜜环菌发酵产物含有嘌呤衍生物,如N6-(5-羟基-2-吡啶)-甲基腺苷。研究证明此类嘌呤衍生物具有脑保护和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其中腺苷是重要的活性成分[15]。蔡丹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蜜环菌发酵液中腺苷含量,测得蜜环菌发酵液中腺苷含量为0.37mg/mL[16]。NaoharuWatanabe等应用色谱分离技术,运用包括大孔树脂柱、Sephadex LH-20柱、HPLC等技术,从蜜环菌菌丝体中分离出8个嘌呤类衍生物:腺苷、鸟苷、2′-甲基腺苷、N6-(5-羟基-2-吡啶甲基)嘌呤、N6-二甲基腺苷、N6-(5-羟基-2-吡啶亚甲基)腺苷、N6-甲基腺苷和嘌呤。证明N6-(5-羟基-2-吡啶亚甲基)腺苷具有较强的脑保护作用[15]。

1.3 倍半萜类成分

倍半萜类成分在蜜环菌菌丝体中也有发现。杨峻山等从中分离出40多个化合物,包括有机酸、多元醇、酚、嘌呤衍生物(8个)、酯类化合物、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等。并且鉴定了10个原伊鲁烷型倍半萜芳香酸酯类化合物,命名为蜜环菌甲素、蜜环菌乙素、蜜环菌丙素、蜜环菌丁素、蜜环菌戊素、蜜环菌己素、蜜环菌庚素、蜜环菌辛素、蜜环菌壬素、蜜环菌癸素[17-21]。

1.5 甘露醇

朱显峰等研究确定蜜环菌菌粉的预处理方法和甘露醇含量测定方法,最后确定以超声波破碎预处理、浓盐酸去除果糖干扰,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组合方式为最佳测定方法,经测定蜜环菌菌粉中甘露醇含量为50.19mg/g[22]。

2 蜜环菌生物活性

2.1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王惠国等研究蜜环菌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小鼠腹腔注射蜜环菌多糖后,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证明蜜环菌多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23]。于敏等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多糖(AMP)的免疫增强作用。结果表明AMP能显著加快正常小鼠生长,在正常范围内增加正常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对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Y)所致的生长缓慢甚至体重减轻,CY作用前期白细胞数下降和CY作用后期白细胞数过分升高均有抵抗作用,证明AMP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作为免疫增强剂[24]。

2.2 抗肿瘤

华晓燕采用MTT法、Bradford法和bcl-2细胞化学染色法测定蜜环菌多糖的抗肿瘤性质。分析了加药前后SMMC-7721肝癌细胞的存活量、细胞蛋白含量和细胞内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蜜环菌多糖能够降低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存活量、抑制肝癌细胞内蛋白合成和bcl-2蛋白的表达。证明蜜环菌多糖能够阻碍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影响其生命活动,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25]。

2.3 抗衰老作用

陈亮稳以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型,通过对其寿命、压力应激条件下热休克蛋白和SOD-3的表达及DAF-16蛋白在细胞中分布的研究,证明蜜环菌菌索多糖具有保护机体和延缓机体衰老的功能[26]。丁诚实等通过分析蜜环菌壳聚糖(AMC)对果蝇寿命和小鼠学习记忆行为、血清中SOD的活性、MDA的含量,以及胸腺系数和脾脏系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蜜环菌壳聚糖(AMC)的抗衰老作用。结果显示AMC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存活时间、显著改善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模型小鼠血清中SOD的活性、显著降低MDA的含量,说明AMC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27]。

2.4 降血糖

吴环研究证明蜜环菌多糖能使腹腔注射葡萄糖的受试小鼠血糖值在2 h内降至正常值,对四氧喃咤所致的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28]。操玉平等研究证明一定浓度的蜜环菌多糖对四氧嘧啶损伤的胰岛素瘤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葡萄糖刺激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效果较为明显[29]。

2.5 抗氧化活性

朱显峰等测定蜜环菌水溶性多糖对·OH、O2-·和DPPH·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蜜环菌水溶性多糖对3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活性,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是DPPH·>·OH>O2-·,当清除率达到90%以上时,清除DPPH·、·OH和O2-·的所需的多糖浓度分别为1.0、5.0、6.0mg/mL,证明蜜环菌水溶性多糖在体外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活性[30]。武录平等对蜜环菌子实体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获得T301和T601两个纯多糖组分。体外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多糖对二苯代苦味酞基清除作用显著,对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清除效果较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31]。

2.6 护肝作用

崔海丹等研究蜜环菌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其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1或p<0.05),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脏MDA含量(p<0.05),升高GSH-Px活性(p<0.01或p<0.05)和GSH的含量(p<0.05)。证明蜜环菌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2]。

2.7 毒副作用

郭嘉铭等对蜜环菌水剂毒副作用进行研究,表明小鼠腹腔注射的半致死量(LD50)为(35±0.8)g/kg[33]。犬连续服7 d口服蜜环菌发酵液,其肝和肾功能无异常变化,食欲及活动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证明蜜环菌的食用安全性。

2.8 其他作用

近年来,蜜环菌活性成分和功能活性均得到具体而又深入的研究。除具有上述功能活性之外,蜜环菌子实体还具有预防视力失常、粘膜失去分泌能力、抗惊厥、催眠、抵抗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的疾病的作用[34-35]。

3 总结

蜜环菌是一种食药用菌,也是人们常常食用的食用菌之一。由以上所述可知蜜环菌具有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并具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加深对蜜环菌活性成分和活性的研究将有利于蜜环菌的开发利用。

[1]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1-262

[2]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rmillariamelleamycelium I.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rmillarin and armillaridin[J]. PlantaMed,1984,50:288

[3]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rmillariamelleamyceliumⅡ.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elucidation ofarmillaricin[J].Ibid,1989,55: 564

[4]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rmillariamelleamyceliumⅣ. Isolation and structures armillarigin and armillarikin[J].Ibid,1989, 55:479

[5]袁媛,刘景圣,蔡丹.蜜环菌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2008,136(5):46-49

[6]孔小卫,江力.蜜环菌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大学报,2007,31(1):87-90

[5]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235-236

[7]徐燕.蜜环菌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 2010,38(10):5119-5120

[8]王文娟.蜜环菌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9]张帆,丁浩,曹研,等.超声波辅助提取蜜环菌子实体多糖的工艺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9:18-21

[10]武录平,陈晓平.蜜环菌多糖提取工艺的优选[J].食品科技,2011, 36(8):166-169

[11]沈业寿,洪毅.蜜环菌多糖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J].中国食用菌,1999,18(1):38-40

[12]谭周进,谢达平,王征,等.蜜环菌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J].食品科学,2002(9):49-52

[13]陈晓梅,郭顺星,王秋颖,等.蜜环菌不同发育阶段多糖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6):381-384

[14]洪毅,沈业寿,樊叶杨.蜜环菌菌索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理化性质[J].中国药学杂志,1998(9):526-528

[15]WATANABEN,OBUCHIT,TAMAIM,etal.A novel Nsubstituted acenosine isolated from MiHuan Jun(Armillariamellea)asa cerebral-protecting compound[J].PlantaMedica,1990,56(1):48-52

[16]蔡丹,刘景圣,修琳,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蜜环菌发酵液中腺苷含量[J].食品科学,2012,33(20):274-276

[17]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等.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Ⅴ[J].药学学报,1990,25(1):24-28

[18]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ofArmillariamelleamycelium I.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rmillarin and armillaridin.Planta Med,1984,50:288

[19]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 ofArmillaria mellea myceliumⅡ. Isolation and structural elucidation of armillaricin.Ibid,1989,55: 564

[20]Yang JS.Chemical constituentsofArmillariamelleamyceliumⅣIsolation and structures armillarigin and armillarikin.Ibid,1989,55: 479

[21]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等.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Ⅵ[J].药学学报,1990,25(5):353-356

[22]朱显峰,范书军,余晨晨,等.蜜环菌菌粉中甘露醇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1,11:454-456

[23]王惠国,冯宝民.蜜环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27(2):62-64

[24]于敏,沈业寿,梅一德.蜜环菌菌索多糖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J].生物学杂志,2001,18(4):16-18

[25]华晓燕.蜜环菌多糖对SMMC-7721肝癌细胞抑制及促凋亡作用的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学,2006

[26]陈亮稳.蜜环菌菌索多糖延缓秀丽隐杆线虫衰老机理的初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2

[27]丁诚实,沈业寿,彭世奇.蜜环菌壳聚糖对果蝇寿命和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影响[J].食品科学,2007,28(4):302-305

[28]吴环.蜜环菌多糖AMP-2的组成分析、活性鉴定及降血糖有效成份的确定[D].合肥:安徽大学,2006

[29]操玉平,于敏,沈业寿,等.蜜环菌多糖对损伤性胰岛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用菌,2009,28(1):39-41,44

[30]朱显峰,余晨晨,范书军,等.蜜环菌水溶性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3):89-92

[31]武录平.蜜环菌子实体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及其速溶剂的研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1

[32]崔海丹,王欣彤,赵青,等.榛蘑多糖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食品科技.2011,36(10):170-173

[33]杨淑云,林远崇,羿红,等.珍稀食药用菌———蜜环菌的开发与应用[J].生物学杂志,2007,24(3):52-54

[34]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38

[35]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药理室新药组.天麻水剂及蜜环菌发酵液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1997(8):470-472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m ponent and Activity of Arm illaria Mellea(Vahl ex Fr.)Quel

LIUChang-jiao,MAOBei-xing,GUOLan,MENGXian-mei*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Key Laboratory of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62,Jilin,China)

Armillariamellea isa famousedibleandmedicinal fungi.Itcontainspolysaccharide,sesquiterpenes,purine compounds and other active ingredients.Functional experiments prove that Armillaria mellea has hypoglycemic and nerve regulation effects and could improve organism immunity.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ofeffectivecomponentand activityofArmillariamellea.

Armillariamellea;effective component;activity;development

2014-03-17

10.3969/j.issn.1005-6521.2014.23.039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4439)

刘长姣(1981—),女(汉),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

*通信作者:孟宪梅(1964—),女(汉),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环菌腺苷多糖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为什么越喝咖啡越困
来一口“超级蘑菇”嘛
腺苷受体对视网膜疾病的作用及相关中药研究进展
米胚多糖的组成及抗氧化性研究
熟三七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蜜环菌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α-硫辛酸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天麻蜜环菌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