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英日小学生守则比较

2014-04-08 12:21吴天武宋春霞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条文守则内容

吴天武+宋春霞

一、 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概述

中美英日各国因国情、政治、经济、文化等存在差异,所以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现将其小学生守则内容构架展示如下。

1.中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建国以来我国已经先后五次颁布并修订了《小学生守则》,其内容随着时代与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丰富。最近一次修订是教育部2004年将《小学生守则》与《中学生守则》合并,于9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可谓字字经典,句句真理,其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其中,1、2、7、8、9条强调爱国情感、遵纪守法、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德育),如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第6条“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意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育);第3条“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意为勤学好问,增长智力(智育);第4条“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体育);第10条“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涉及美育的知识。[1]

2.日本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日本小学生守则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常规,如1.不迟到;进校后不随便外出。2.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5.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6.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学习规范:诸如3.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4.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先请假。安全特规:7.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2]其守则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在学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言行的基本规范,日本是一个岛国,地震多发,因此特别重视学生的安全,尤其是生命安全。

3.英国小学生守则的内容构架

英国小学生守则主要阐释了一些基本理念,如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自我保护,如2.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6.不与陌生人说话。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10.坏人可以骗。[3]其守则内容主要强调小学生的自我保护;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美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内容

美国小学生守则主要体现为尊师守时:如1.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2.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课堂规矩:如3.提问时举手。4.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9.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高兴地帮你。12.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作业考试:如7.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8.考试不许作弊。出勤制度:如5.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6.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功课的相关资料。10.任何缺勤或迟到,需要出示家长写的请假条。11.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4]这四个维度主要围绕学生在学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言行的基本规范。

二、 四国小学生守则比较分析

中日英美小学生守则的条目数以及篇幅大体一致,其中我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总计176字;日本小学生守则共7条,总计100多字;英国小学生守则共10条,总计100字;美国小学生守则共12条,总计100多字。由于四国文化、政治、经济等的环境不同,所以小学生守则的内容也大相径庭。

1.美日英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

美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表现有三:第一,精细化。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整体上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感到很踏实,很放心。教师和家长不用费尽心力想方设法地去教孩子应该怎样“上课”;于小学生则真正懂得了到底该怎样“课堂学习”,包括上课时间的自我安排、与老师的交流等等。第二,实用化。美国的守则注重小处着手,十分细致,其共计12条,充其量也仅仅是国内守则6、7、8、9四条的皮毛而已,实在不敢“恭维”。可就是这“皮毛”,美国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做到,而且每一位孩子都会很自豪很自信地告诉自己“我就是个好孩子!”第三,人性化。美国的守则很人性化,出发点和使用对象真正是小学生,将孩子放在主人翁的地位,平等对待,每一条都是与孩子的理解力相适应的,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便于孩子接受。

日本小学生守则整体表现出严谨性、规范化的特征。其一,守则中涵盖的7条都有让小学生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意愿,除了小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上课等一系列必须遵守的规定之外,对于“上下学的路线、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其二,日本人从小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表现为多数日本小孩子放学都是独立回家。其三,日本自古崇尚武士道精神,守则中渗透着浓烈的军国主义思想。此外,日本是一个岛国、多地震,在守则中对地震防护有特别的规定:“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要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等。国内近几年也遭遇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小学生守则的制定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或许可以得到些许启发。

英国小学生守则条文具体,真实易懂,容易实施,100字都是在诠释一个主题即自我保护。10条内容每一条都是孩童一项权利的代名词。如条文1“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强调安全的权利;条文2规定“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折射的是保护自己身体的权利,应当让孩子从小就真正意识到身体是自己的,是属于自己的最私有的财产;条文3“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强调生命是第一权利;条文4“小秘密要告诉妈妈”要求对父母讲真话;条文5“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指拒绝危险品;条文6“不与陌生人说话”强调不理睬陌生人;条文7“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突出紧急避险的权利;条文8“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突出果断逃生的权利,随着自然灾害、社会灾难的增多,必须学会自警、自救和自助;条文9“不保守坏人的秘密”讲遇侵害时不遵守诺言;条文10“坏人可以骗”则是诠释对待坏人可以不讲真话的权利,教导孩子遇到坏人应该沉着应对。

综上可知,美英日三国小学生守则具有一些共同特征,即都注重细节,从小处着手,从最基本的做起,具体易操作,运用的是底线思维。表现有三:第一,条文具体,平实易懂。就像一个聪明的老师正在手把手教你:路该这么走,书该这么读,人该这么做,很明确,很具体。第二,注重细节,容易实施。看起来平淡、琐碎,但每一条都是维护学校纪律的最基本要求,都很实在,都可以照办。如(美)12条充其量就是(中)6、7、8、9四条的“实施”细则。第三,知道怎么做,如何努力做好。每个学生在执行这些规矩时只要稍加努力都能做到,因而每个学生都会自信:自己“就是个好孩子!”

2.中国小学生守则的主要特点

中国小学生守则语言精练、概括性强,内容宏观、蕴含丰富,从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到做一个“圣人”,海纳百川,条条正确、面面俱到,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守则的表述方式不免“高”“大”、“空”“全”,孩子不容易理解,不可感知,太笼统,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评价标准如何,怎样才算真正“爱国爱民”,孩子不知如何把握。守则共计10条,每一条都“中庸”,实施难度很大,将其作为大学生守则、市民道德乃至企业员工守则,同样适用。

与国外小学生守则相比,中国小学生守则太过形式化。如,有网友认为,美国小学生守则中“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很高兴地帮助你”、“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这些内容细致明了,语言描述倾向于口语化,可操作性强。相反,中国小学生守则内容空洞刻板,“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这些内容对于言语词汇了解不深的小学生来讲,很难理解当中的含义。比如同样是“诚实”的内容,美国的表述方式是“考试不许作弊”;同样是“请教老师”,我们的表述是干巴巴的“好问”,美国人却用了很温馨的、很尊重孩子的表述:“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同样讲“尊重”,我们的表述是“尊敬师长”,美国人却告诉孩子“总是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

三、 对我国小学生守则的几点思考

毋庸置疑,中西文化差异是导致小学生守则理念、内容不同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强调整(体)合,西方人强调分(解)析;中国人喜好模糊混沌,西方人喜好精细具体;中国人注重定性判断,西方人注重定量分析;中国人长于直觉,西方人长于实证等等。除此之外,国内文件本身设定要求如下:《守则》从大处着眼,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行为习惯养成提出了基本要求,《规范》从小处着眼,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提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要求(教育部“教基[2004]6号”:关于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通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借鉴国外小学生守则内涵基础之上,我们认为,小学生守则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应该是“小学生”这一特定的群体,所以,在修订小学生守则时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务必回归于“小学生”。

首先,小学生守则应该回归小学生的安全和生命教育。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是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其有望成为中国第五大机构,足以表明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等灾难的频发,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显得十分必要。而这些在国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如英国小学生守则明确规定“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生命第一,财产第二”、“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等;日本守则也有诸如“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等有关安全教育的内容。国内汶川地震以及“海燕”等自然灾害的肆虐提醒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

其次,小学生守则应回归爱的起点教育,主要体现为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家是孩子生长的第一场所,也是很重要的成长环境。家,不仅要成为孩子适宜成长的土壤,更要成为他们学会爱、体验爱的舞台。如“出门上学时要跟爸爸妈妈说再见,放学回家要问好”、“在家要帮爸爸妈妈做家务”等。

再次,小学生守则应回归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即回归到学校乃至课堂。美英日小学生守则更多地关注学校常规、课堂常规、学习规范、作业考试和出勤制度等细节问题,如“称呼老师职位或尊姓”、“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先请假”、“考试不许作弊”等系列课堂规定,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小学生也看得明白,从而知道自己应该怎样上课。

最后,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小学生守则的应有之义。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社会化的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明确提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终身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四大支柱。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沟通和交流的过程,通过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实现人格成熟和个体的社会化。就小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适应社会也是必要的前提。近期有研究表明,小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着冲突,甚至部分小学生还存在交往心理障碍等,这些都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守则的直接使用者是学生,在制定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他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充分参与到自我管理的过程中来,让守则真正做到名副其实。

小学生守则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小学生的言行,养成良好品德,要易于小学生理解和遵守,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把“守则”和“规范”分离,就一个守则即可。现在的中国孩子在成长中面临的诱惑和危险比过去大得多,因此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保护。“守则”就是很好的保护手段,它需要通俗化、直白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使他们知道在学校、在课堂、在家里怎样做才是好孩子,而且容易成为好孩子。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小学生守则[EB/OL].http://www.edu.cn/2004o326/310 2378.shtml 4K2006-08-27.

[2] 佚名.英国和日本小学生守则[J].教师博览·文摘版,2013(7).

[3] 王开林.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比较[N].羊城晚报,2013-8-28.

[4] 杨勇.中美小学生守则比较[J].基础教育研究,1995(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条文守则内容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花花世界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
做好祖父母的九条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