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型结构的特征、认知基础及翻译策略

2014-04-08 00:4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后置焦点状语

张 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湖南 长沙410208)

英语中,在正式程度高信息含量大的科学报告(产品或施工说明)、科研论证等文体中尤为常见一种句式结构,允许出现大幅后置修饰成分,层级不一,每一个后置修饰成分仅解释、说明或界定紧紧贴在其前面的成分,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环环相扣的方式,添加新的信息和逻辑衔接,这就是链型结构。由于结构过长、逻辑复杂、信息量大,且与汉语常用的长句表达模式迥异,容易在理解中造成混淆,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这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链型机构的特征

链形机构的基本特征就是句中出现多个后置修饰成分,环环相扣,如同链条。下面借助实例进行深入分析。

例1:

通过拆分,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小句,更直观地看到链型结构中后置修饰成分的逻辑关系和句内衔接方式。

例2:

经过类似的拆分过程,我们也能得到一系列小句,但后置成分的层次划分明显比例1 中更为复杂:

通过对上述两个例子的深入分析,对链型结构特征 应该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首先,句中存在若干个后置修饰成分;其次,后置修饰成分的句子成分不同,形式多样:定、状语从句、-ing 形式或-ed 形式的后置定语或状语、介词或形容词引导的短语做定语或状语;最后,多个修饰成分分属不同层次,每一个后置修饰成分仅解释、说明或界定紧紧贴在其前面的成分,形成环环相扣的句内衔接模式。

2 焦点前置的认知模式决定英语的链型结构

早在1958 年,丹麦的心理学家Rubin 就在感知过程中提出了焦点(figure)和背景(ground)这对术语。认知语言学家Talmy 最早在2000 年将此术语引入语言学研究。“Figure 是需要被定位的对象,而Ground 被视为参照物。”[1]认知语言学中,“焦点背景理论”具有强大的认知基础,与语言材料的结合点丰富,对语言现象解释力强,理论优势明显、研究成熟。

将“焦点背景理论”应用于结构对比分析,主要解决英语复句中主句与从句分布模式及顺序问题,结论是英语句式呈现典型的“焦点前置模式”:也就是在“中心成分和修饰成分的顺序问题上,英语更倾向于中心成分前置,修饰成分后置的结构;”[1]在修饰成分庞大的情况下,一个后置的修饰成分顺理成章成为下一后置成分的衔接点,这样使整合句子结构衔接便利、流转自如。

3 汉语的焦点后置模式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汉语句子往往将各种定语或状语等解释、说明、补充、界定的信息先阐述,句末呈现主要观点或流程结果等总结性文字。”[2]也就是说汉语明显倾向于“焦点后置”的认知模式和句式表达。

首先可以从古代诗歌中看出,在《枫桥夜泊》、《江雪》等诗词中,我们所熟悉的铺陈、烘托等常用手法,其实就是焦点后置的明显体现。“背景”,也就是关于客观景色的描写被前置,而诗歌整体的“情”“志”“趣”往往是放在篇末的,画龙点睛、意境升华。现代汉语也呈现相同的认知模式和结构特征。

例3:

在这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春日1,在这片用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2,我们怀着无比崇敬、激昂的心情3,回顾先烈光辉的革命历史4,感染着他们无畏、奉献的精神5,我们集结在这里,向他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

例3 分析得出:句子前部分超过70%都是各种相对次要的背景信息:1 时间状语,2 地点状语,3、4、5 均为伴随状语,而整句的焦点在句尾:“表达最深切的敬意和哀思”。体现现代汉语中典型的焦点后置模式。

4 链形句式的翻译策略

“英语和汉语在焦点位置差异显著,造成表达结构上的巨大差异。”[4]认知语言学中的“焦点/背景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差异。英语呈现焦点前置特征,即“焦点→背景”的推导模式,这是形成链型结构的认知基础;汉语呈现明显的焦点后置特征,即“背景→焦点”。通过上述针对句式结构顺序和认知模式的对比分析,自然可以总结出链形句式的翻译策略。

4.1 逆推法

针对英语不断添加后置修饰成分的链型结构,可以采取从后向前推导的逆向调整,即“逆推法”:将层层修饰的定语和状语成分提前,原句中的焦点在目的语中后置。

例4:

通过拆分得到上述小句,明显需要重新调整结构,以适应汉语的认知模式和常规表达顺序,才能达到通顺流畅的译文。

例5:

译文A:夜光云出现的愈发频繁是因为大气中大量存

积的甲烷气体,也称天然气,由……释放。

(夜光云频发因为甲烷,甲烷由……释放。)

译文B:由煤矿、秸秆、填埋的垃圾、刚刚砍伐的林地,大量焚烧生物,以及其它各种人类活动中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也称天然气,在大气中大量存积,造成夜光云的现象愈发频繁。

(由……释放甲烷,大量存积,造成夜光云频发)

保留焦点焦点前置的模式所产生的译文1,在汉语中的感觉就是焦点涣散。反之,译文2 不仅没有信息缺失,从语言功能和意图上与原文更相符。

4.2 分句法

链型结构的特征之一衔接自如,而汉语表达中不注重形式衔接,容易造成译文句式过长,信息夹裹,逻辑关系混乱,翻译中就需要借助“分句法”。

例6:

中心词snowcape 有3 个并列的后置定语,前两个比较简单,第三个horizon 后面还跟随着巨大的后置修饰成分,包容量太大,这种情况下,最好采用分句法,以便单独完成对horizon 的解释说明。

译文A:我正站在这片瑰丽、奇异的雪景中,这里狂风尽扫1,闪烁着白光2,放眼望去的边界是小型冰峰和压力冰脊,压力冰脊是由于原本相互分离的冰层相互碰撞,挤压出像小山脊一样的冰脊3。

译文B:a.我正站在这片瑰丽、奇异的雪景中,这里狂风尽扫1,闪烁着白光2。

b.原本相互分离的冰层相互碰撞,挤压出像小山脊一样的冰脊3。

c.放眼望去,这些压力冰脊和小型冰峰一起,描绘出这片雪景的边界。

译文A 较之B,分为3 句,但更好的保持了一致的中心成分——“雪景”,且逻辑关系更清晰,解释说明更有条理。

4.3 重复法

链型结构代词形式的衔接非常丰富,对比之下,汉语往往借助重复,形成环扣,达成前后连接,体现逻辑关系。汉语从传统上也存在从前向后逐句推导的表达习惯,《红楼梦》中就有: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

也许这种推导过程也同样适用于链型结构的翻译,由此得出另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重复法”。

例7:

If she did not speak with Rebecca on the tender subject,she compensated herself with long intimate conversation with Mrs. Blenkinsop,the house keeper,who dropped some hints to the lady’s maid,who may have cursorily mentioned the matter to the cook,who carries the news,I have no doubt,to all the tradesmen.

译文:要是她没法和丽贝卡倾吐心声,也只能和管家,布兰金索太太,亲密的长谈一次,聊以慰藉了。管家太太漏了些口风给女仆,女仆把事情大致和厨子说了说,我敢肯定,厨子把这件事告诉了所有做买卖的。

译文遵循了原句的逻辑顺序,但在其中添加了重复,以此埋下与下一环节相连的环扣,保持了句式的整合。

5 结 语

链型结构在英语中使用频繁、信息量大,逻辑关系复杂。主要特征就是句子中包含多个不同成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后置修饰成分,每一个后置成分修饰其前面的一个中心词。认知语言学中“焦点背景理论”的研究将英汉语结构对比得出英语“焦点前置”的特征,很好地解释了链型结构,并提供了坚实的认知基础。同时,汉语显现明显的“焦点后置”特征。在比较中自然推导出适用于链型结构的有效翻译策略,包括调整逻辑关系和句子顺序的逆推法,分割过大信息的分句法,以及借助一定程度重复实现句子衔接和整合的重复法。以期对这种特定结构的特征和认知基础有深入的认识,并建立系统有效的翻译策略。

[1]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8.

[2]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3]束定芳.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后置焦点状语
焦点
状语从句热点透视
非正交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后置处理算法开发
“两会”焦点
本期焦点
在状语从句中探“虚实”
沉淀后置生物处理组合工艺的工程应用
焦点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even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ervical Cancer
状语从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