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关于中外文化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4-04-08 09:39刘永生代洪宝张佰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道路民族特色

刘永生,代洪宝,张佰儒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毛泽东关于中外文化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诸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既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又离不开大量地学习研究外国文化。在长期丰富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使毛泽东形成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开放性关于中外文化的基本思想,这种科学的态度揭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本国特色,为我们对待不同的文化提供了基本原则,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联系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改革开放的今天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本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文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但不是可以照搬照抄的教条,必须与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文化发展的规律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本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地位和存在的价值,尊重本民族的历史,肯定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自觉地从传统出发,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同时面向世界,勇于承认其它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地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论,又反对闭关自守、排斥外来文化的主张,从历史的延续性和文化发展的继承性出发,强调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而今天的文化是从古代旧文化发展而来,而不是凭空产生的。因而,绝不能否定民族的传统文化。“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534

另一方面,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政治家,民族主义的情怀不仅没有束缚他的思想,造成他的保守和封闭,相反,这种情怀更促使他以恢宏的气势和敏锐的目光以及大无畏的精神,满腔热情地去迎接世界一切新文化、新思潮的挑战。他认为,新文化具有各民族、各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吸收和融合的特征。在充分肯定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要学会吸收,必须把学来的东西与本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内化为自己本国的东西,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一定要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如果不结合,那就不行。这就是说,理论与实践要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按照辩证唯物论,思想必须反映客观实际,并且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证明是真理,这才算是真理,不然就不算。”[2]90中国社会主义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是这样。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在政治方面是如此,在艺术方面也是如此。”[3]78从这个意义上讲,毛泽东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表述的起点。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唯一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道路的影响。在两种社会制度共存和竞争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对待世界文化,主要包括如何对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文化成果两个方面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属于世界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同其他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构成世界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世界社会主义文化中吸收有益的成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构成中国文化的营养。这种中国文化发展道路,既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又具有中国特色。因此,应该从世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如刘云山所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就是植根民族历史文化土壤而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道路”。[4]

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不可避免。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毛泽东历来强调我们要经得起“糖衣炮弹式的攻击”,坚决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侵蚀,主张走中国特色的文化道路,对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中,西方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优势,对中国搞和平演变和意识形态渗透,推行其所谓“普世价值”。摆在中国面前的主要有三条文化发展道路:一是照搬西方发展模式,在经济上搞私有化、自由主义市场化,在政治上搞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制,在思想文化上推行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走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种文化发展道路将引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终将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是一条死路。二是为了反对“和平演变”而拒绝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成果,走闭关自守的道路。这将导致中国的停滞和倒退,是一条绝路。三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洋为中用”的方针,既吸收西方优秀文化成果,又独立自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是前景光明的道路。这条道路必然历经艰难险阻,但却是唯一的希望之路。

三、秉承开放性思维,取众家之长,提升国家软实力

在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问题上,毛泽东主张既反对全盘西化的态度,也反对闭关自守的主张,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学习和吸收资本主义优秀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但是,学习和引进资本主义有益文化成果,决不是引进资本主义根本制度,决不是引进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观念及其他腐朽没落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应该区分其精华和糟粕,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针。即使是国外优秀的文化成分,也应该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无原则地照搬照抄。如同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和借鉴一切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思想和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并形成中国特色成为一种必然。

从世界和中国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从而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由各国人民自己选择,不能简单地复制他国发展模式。苏联戈尔巴乔夫曾仿效西方模式,推行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抛弃马列主义的指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给国家带来严重灾难。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信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和外交理念。在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批判地有选择的吸收资本主义文化成果,坚决抵制资本主义根本经济、政治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坚决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图谋和意识形态渗透,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文化安全,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没有国家安全和文化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无从谈起。另外,中国制定和实施对外文化宣传战略,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道路,展示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国家形象。国外认同中国道路的人越多,中国的文化安全就越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越显示世界影响力。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刘云山.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人民日报,2011-10-28.

猜你喜欢
道路民族特色
我们的民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特色种植促增收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中医的特色
多元民族
完美的特色党建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