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氰化物测定条件的优化实践

2014-04-08 17:26
山东冶金 2014年2期
关键词:氰化物标样比色

王 华

(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能源环保部,山东 济南250101)

1 前言

目前,水质氰化物的监测方法主要有硝酸银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和电极法,济钢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当氰化物以HCN存在时易挥发,因此在采集水样后,必须立即加氢氧化钠固定,尽快分析测定[1-2]。通过分析济钢外排水口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发现:夏季6—8月份,环境温度超过30℃时,在生产正常稳定运行时,外排水中氰化物监测数据明显低于其他月份,说明环境温度对氰化物分析有一定影响;同时,温度对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也有影响,使其偏酸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测定条件、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的多次优化试实验,找出了最佳测定条件和缓冲溶液配制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保证了监测质量。

2 分析条件的优化选择

2.1 保证测量温度的控制措施

氰化物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主要有平行双样测定值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容许差,样品含量范围在0.05~0.5 mg/L,精密度≤15%,相对误差≤±10%。为了确定氰化物分析适宜的环境温度,确保氰化物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按国标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氰化物含量为(0.110±0.010)mg/L的标准样品,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显色40 min进行优化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室温32℃时,测定结果相对误差18%,超出标样值允许的误差范围,不合格;室温30℃时,其中1个测定结果为0.098 mg/L,相对误差为9.5%;环境温度≤29℃时,测定结果相对偏差≤1.4%,相对误差≤3.6%,取得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这说明温度越高,氰化氢挥发逸出速度越快,逸出量越多,从而使监测结果偏低。因此,夏季6—8月份,在监测分析氰化物样品时,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化验室内安装空调或电风扇控制室温;2)监测分析室、比色室配备温湿度计,随时监控室内温湿度;3)样品采集时,现场加药剂固定,化验前,调节控制分析室、比色室室温≤29℃。同时,将盛有氰化物的比色管浸入冷水中,以降低溶液温度,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氰化物测定的影响。

2.2 磷酸盐缓冲溶液配制方法改进

根据国标异烟酸—吡唑林酮光度法,磷酸盐缓冲液(pH=7.0)的配制:称取无水磷酸二氢钾34.0 g,无水磷酸氢二钠35.5 g,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 000 mL,摇匀,此溶液pH值应为7.0。但在高温影响下,其电离常数发生改变,经昼夜时间后,pH值明显改变,经测试约为6.78,偏酸性。实验室氰化物分析过程中,当加入磷酸盐缓冲溶液后,比色管中样品溶液略显酸性,其中CN-与H+结合成HCN分子。当氰化物以HCN存在时,易挥发,故造成水体中氰化物逸出损失。为此,夏季应加强实验室条件控制,严格控制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值。主要控制措施:1)在配制磷酸盐溶液时,适当减少磷酸二氢钾的量,由原来的34.0 g减少至16.484 g;适当增加磷酸氢二钠的量,由原来的35.5 g增加至53.78 g。此时配成溶液的pH值为7.0,并于冰箱中保存,定时测定pH值。2)浓度为0.25 mol/dm3的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中,可以加入5.75 g氢氧化钠固体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缓冲溶液pH值为7.0。

为了验证缓冲溶液配制方法改进的可行性,通过测定氰化物含量(0.126±0.011)mg/L和(0.407±0.036)mg/L的两组标样,分别加入改进前和改进后的两种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采用配制方法改进后的缓冲溶液测的两组标样的精密度≤1%,相对误差≤2.5%;改进前的缓冲溶液测的两组标样的精密度>1%,相对误差>5%。配制方法改进后的缓冲溶液分析氰化物取得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减少实验室氰化物分析过程中的逸出损失,减少试剂误差,改进方法可行。

2.3 显色时间的优化

化验室温度为29℃,以氰化物标样为准,在显色时间30 min和40 min测定氰化物含量分别为(0.210±0.011)mg/L、(0.110±0.010)mg/L、(0.26±0.013)mg/L的3组标准样品,进行比色分析实验。实验结果看出:所测3组不同氰化物含量的标样,在显色时间30 min时进行比色分析,测定结果的精密度<1.2%,相对误差<2.8%,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能够满足样品显色的要求。

实验证明:夏季氰化物分析显色时间由40 min改为30 min,样品显色完全,即缩短了分析时间,又减少了氰化物的逸出损失,提高了单位样品的分析效率。

3 结语

通过大量实验对夏季水体中的氰化物易挥发逸出、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进行研究,确定出氰化物分析的最佳测定条件:实验室环境温度≤29℃,显色时间30 min。对磷酸盐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改进也是可行的。因此,氰化物测定条件的优化选择,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可靠,保证了监测质量。

[1]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 刘珍,黄沛成,于世林,等.化验员读本[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氰化物标样比色
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钢中硫元素时分析精度降低的原因探究和问题改善
基于酞菁的共价-有机聚合物的制备及在比色传感领域的研究
自制标样提高X射线荧光光谱仪压片法曲线的准确度
含氰化物污染土壤成分分析研究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氰化物
采用LIX7950从废氰化物溶液中萃取金属和氰化物
浅谈化学检测中标样量值的准确性
海口地区牙齿修复比色技术应用的现状调查
柴桥电镀冲件厂因氰化物超标排放被查7人被刑拘
珠海口腔医生比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