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抗旱井调研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4-04-08 19:45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丰城市机井抗旱

(江西省水利厅工程建设稽察事务中心, 南昌 330009)

江西省抗旱井调研及发展对策研究

李霖

(江西省水利厅工程建设稽察事务中心, 南昌 330009)

2013年,江西省发生严重的伏秋连旱,抗旱井在此次抗旱减灾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更好地了解江西省抗旱井现状,理清抗旱井建设管理工作思路,本文依据丰城、樟树两市抗旱井的调研,提出江西省抗旱井建设管理发展对策。

抗旱井; 建设管理; 对策; 研究

随着极端气候的变化,江西省旱灾出现频次有逐渐增长的趋势。2003、2007年全省大范围干旱,2013年,全省又发生严重的伏秋连旱。在抗旱工作中,全省大力开展抗旱打井建设工作,以解决人饮、灌溉等困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更好地了解全省抗旱井分布、建设及使用现状,理清下一步抗旱井建设思路,作者选取在抗旱井建设与管理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丰城、樟树两市就抗旱井现状、建设管理、运用等方面进行调研,并参加由政府部门、水利部门、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召开的座谈会。调研认为,江西省通过近年来抗旱井工程建设,在人饮解困、灌溉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现在农户个体耕作的条件下,小机井具有投资小、操作维修简便、运行灵活的特点,越来越受基层农户欢迎,市场前景广阔。

1 基本情况

1.1 抗旱井分布

丰城市辖32个乡镇(街办),现有抗旱井1.07万眼,主要分布在小港镇、拖船镇、河洲街办等24个乡镇(街办)。樟树市辖19个乡镇(街办),现有抗旱机井1.05万眼,主要分布在洋湖乡、张家山街办、洲上乡等14个乡镇(街办)。抗旱井井型主要有小机井、管(深)井、大口井等,以小机井居多。从总的分布区域来看,以赣江为界,分河东、河西两片区域。其中,河东区域面积偏小,属相对较为平原地带,水库、河流相对较多,地下水层埋藏较浅,主要以小机井、大口井为主;河西片面积较广,以山地、丘陵为主,范围内河流较少,水库灌溉保证不到整个区域, 且地下水层埋藏较深。除沿赣江呈带状区域以小机井为主外,其余区域以大口井、管(深)井为主要灌溉水源。

1.2 抗旱井建设基本情况

根据丰城、樟树两市提供资料:除部分地区因无大中型水库工程、地下水埋藏深只能依靠地下水作为饮用、灌溉水源而建设时间较早外(现场调研丰城市尚庄街道办建设居委会抗旱机井为20世纪60年代兴建),大口井、深(管)井的建设时间多为20世纪90年代至2012年,特别是在2003、2007年大旱年份开展的全省性应急抗旱打井建设和2009年开展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期间兴建;小机井建设则随着2003年全省大旱以来,在大旱年份农户自发开展遍地开花式的临时性抗旱应急自救工程建设。根据现场调研,各类井型基本情况如下。

a.大口井:井径一般约3m左右,井深主要由地下水位高低决定,河东区域一般为15~30m,河西区域60~100m。河西大部分地区因属基岩,只能靠地层构造带或地下阴河段打井,深度较深(樟树市经楼镇中林村委会老居村2003年打大口井深达180m)。配套水泵装机一般为2×7.5kW,少数为22kW。出水量受地下水丰富程度影响,一般为150t/h,灌溉面积则与渠道输水能力相关,一般灌溉面积13.33hm2,灌溉条件好的能达53.33hm2,条件差的仅能灌溉3.33hm2左右。工程投资则与口径大小、深度相关。2009年在丰城市开展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中,土建和机电设备总造价一般为13万元左右,在樟树河西区域,因地下找水打井较为困难,在2003年已达22万元。

b.管(深)井:主要分布在丰城市,井径一般约0.3~0.5 m,井深与大口井类似,主要由地下水位的高低决定,河东区域为15~30 m,河西片区60~100 m。局部地区因无地下水,只能靠少数适合选点的地下阴河段打井,深度较深(丰城市同田乡夏家村委会抗旱深井达65m)。配套水泵装机一般为7.5kW。出水量受地下水丰富程度影响,一般为80t/h,灌溉面积则与渠道输水能力相关,一般灌溉面积10hm2,灌溉条件好的能达20hm2。工程投资则与井深相关,2009年在丰城市开展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中,土建和机电设备总造价一般为4万元左右。

c.小机井:根据两市调研,小机井井径约0.2~0.3m,井深15~20 m,配套柴油泵或电泵装机一般为4kW。出水量受地下水丰富程度影响,一般为13t/h,灌溉面积0.67~1hm2,出水条件好的能达1.33hm2。单项打井造价在1500元左右,加上配套的柴油泵或电机泵等设备2500元后,总价在4000元左右。小机井因建造施工简单、运行成本低廉、实用方便,适合当下农村个体耕作制度,抗旱小机井在两市得到大范围推广。

上述三种类型的抗旱井中,因大口井和管(深)井建设成本较大,群众难以自筹资金建设,基本为政府投资或财力较好村集体统筹建设,但产权两市有所区别,丰城市属村委会产权,樟树市则是归属所在的村小组。小机井建设模式主要与各地的土地承包年限相关,承包年限长的(如:丰城市小港镇横岗村委会等基本未重新分配土地)采用的是单户一井或二、三户联户一井模式,属私有产权;承包年限短的(如:樟树市观上镇邓坊村委会、曹溪村委会等基本三年重新分配一次土地)采用的是村集体按田亩数集资统一打井,属村小组共同资产。两市对农户个人和村集体打机井由市水利局或乡镇(街办)进行过适当补助,一般在每井300~600元。

1.3 运行管理模式

由于投资渠道来源、产权、井型和用途不同,加之各地政策有所区分,因此,各乡、各村对抗旱井的运行管理模式均存在一定差异。

因江西省旱情多为7~9月的伏秋连旱,而此时正是农业用水高峰期,在降雨、灌溉渠系来水较少的情况下,作为赣江冲积平原上的抗旱井大多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少部分抗旱井除灌溉农田外,还是当地群众的饮用水供应水源,全年都处于运行状态。根据两市统计数据:大口井、管(深)井年均利用小时数基本维持在500~700h,小机井年利用小时数约150~200h。

大口井、管(深)井主要由村委会委托村小组长进行管理,在晚稻收割后无需灌溉时,将机电设备进行保养后统一存放入库,便于管理;小机井的管理则相对简单,无论是村集体、单户或联合户,在抗旱灌溉期结束后,将柴油水泵机组或电动机水泵机组搬运到家进行储存,再对户外机井井口用防水布等进行覆盖保护并作为标示,防止人为误损坏及杂物等落入机井。

因江西省对抗旱灌溉未征收水资源费,故抗旱期间抗旱井产生的费用基本为电费、油费、维修费、人员管理费。小机井灌溉基本以农户自行运行管理,主要承担油费、电费,如:采用柴油泵形式灌溉区域,则农户自购柴油;采用电泵抽水区域,装有电表的,据实收费,未装电表的,则电费由村集体按田亩均摊。大口井、管(深)井则按电费、维修费和人员管理费通过水费形式按田亩分摊。根据调研了解,在缺水区域的正常年份,农户水费均摊一般35~70元/亩,大旱年份因浇灌次数多,成本急剧上升,如:丰城市横岗村委会今年抗旱期间两晚浇灌达10次,每次浇灌成本达10元/亩;而部分地区因村小组集体收益较好,灌溉和饮水所产生的费用均由村集体承担,如:樟树市经楼镇中林村委会老居村(800亩农田以大口井灌溉)通过山林和矿山的出租产生较佳的收益。调研过程中发现,丰城市小港镇堂山村委会(灌溉面积66.67hm2左右)在抗旱管理中根据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的现状在管理模式上有所创新,即:将全村田亩划分为4大块,每年年初以招标方式,选聘4位对农时、灌溉水系、电力设备等熟悉的村民对全村灌、排水统一进行管理,实行一把锄头放水。4位水管员年管理收入基本在1.5万元/人,而水费均摊约70元/亩。上述管理方法,基本上解决了在家老人、妇女种田困难问题,也基本解决了管水人员待遇问题,使农村田间水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现有电灌站基本停机,小机井建设成本高

随着农村管理体制的变化,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推行,人民公社时期兴建的大量电灌站由于乡镇、村组协调组织和渠道建设不配套等方面的原因,丰城、樟树等地现在大多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个体农户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近年又在田间地头兴建了大批小型灌溉机井。如:丰城、樟树二市赣江东岸片区抗旱机井密布,而赣江、清丰山溪沿线已建成的众多电灌站基本不用,大旱来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遭遇2011年春夏连旱、2013年伏秋连旱这类特大干旱时,各地忙于兴建“短、平、快”的小机井以自救。而小机井的建设相对一家一户的农民来讲,又存在建设成本高的问题。现有一般的小机井(深15m左右,含水泵机组)一般需要投入4000元左右,单价虽然不高,但对一家一户耕种土地不多的农户来说就要考虑投资回报的问题。大口井、深(管)井建设成本在2009年的时候基本为一口井15万左右,部分地区因地下水埋藏极深,只能在有地下阴河的地方或在地质构造带上才有可能打出水来。且在目前的丰城、樟树建设市场,打井单位在不能保证出水的情况下仍按原价收费,成本极高,据了解,目前在樟树赣西片区部分大口井要打到180m深才能出水,投资成本需100万元以上。按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以村组集体为单位,如基本靠自筹分摊到农户出钱的话,群众难以承受。

2.2 地下水位逐年降低,管理成本逐渐提高

调研发现,部分片区抗旱井因设备老化、底层淤塞、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出现出水量不足等问题。如:丰城市小港镇、樟树市观上镇已有大量的小机井因地下水位下降,出水量不稳定,干旱出现一段时间后经常出现水抽不上来现象,有的机井不得不重新打井才行;樟树市观上镇邓坊村委会一口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大口井,井深15m左右,以前用2×15kW潜水泵还能不停机连续抽水灌溉,现在仅用一台1×17kW的潜水泵还只能间断抽水。

抗旱井工程建设虽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抗旱需求,但使用成本高已是不争的事实。调研中了解到今年抗旱期间,部分极度干旱地区,仅晚稻就需灌溉10余次,但现在我省尚未实行抗旱用油用电价格补助,以现有的柴油费、电费标准,加上维修费、人员管理费,每亩需摊到100多元的抗旱用水费用。尽管现在粮食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各项农资和人工成本也急剧上升,再加上较高的水电油费,对农户来讲无疑是一个较高的负担。

2.3 缺乏有效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抗旱井属小微型工程,未纳入政府管理体系范围,基本是以县(市)乡建设,村、组和农户管理为主,用于为机井输送电力的农村电网配套不到位,没有正常的管理维养经费,造成抗旱井淤积、堵塞无人清理,使用效率逐渐下降等现象。加之一般地处偏僻,电线、变压器、水泵易被盗,部分抗旱井在安全防护、用电管理方面也还存在欠缺,运行期间易发生人员坠落、漏电等安全事故。

2.4 使用成本高

抗旱井工程建设极大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抗旱需求,但仍存在使用成本高的问题。调研中了解到今年抗旱期间,部分地区因极度干旱,仅晚稻就需灌溉10余次,但现在江西省尚未实行抗旱用油用电价,以现有的柴油费、电费标准,加上维修费、人员管理费,每亩需摊到100多元的抗旱费用。尽管现在粮食价格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各项农资和人工成本也急剧上升,再加上较高的水电费,对农户来讲无疑是一个较高的负担。

3 建 议

3.1 尽快启动抗旱实施方案

《江西省抗旱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报告以我省抗旱水源工程现状为依托,结合各地工农业生产对水量的需求和水源条件做了长远规划,建议积极向上级争取尽快实施《江西省2013~2017年抗旱实施方案》,加快江西省在水资源贫乏区建设蓄水工程,加大抗旱井工程实施力度,为抗旱应急期间提供稳定的补充水量供应。

3.2 加快渠道整治和灌溉设施改建

目前,江西省沿河沿江地区原有灌溉条件较好,能直接引用或提灌引用河道、湖泊水源。如:丰城小港镇为赣抚平原灌区,又邻近清丰山溪和赣江,沿岸建有大量的电灌站,但随着河道演变,提灌站取水高程不够或设施老化,加之渠道渠系淤塞严重,关键是乡村未有效地进行组织,致使农民被迫大量打井抽取地下水解决灌溉问题,大大增加了农户种植成本,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建议乡村要做好组织工作,加快渠道整治和灌溉设施改建力度,组织实施好大中型电灌站用水管理,解决有水到不了田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现有水源工程灌溉效益。

3.3 改进现有建设模式

针对当前小机井建设数量多,大口井、深(管)井建设成本高昂,且打井单位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在打井不能保证出水的情况下仍按原价收费情况,建议全省统筹专项经费,以设区市或县为单位统一招标打井,选取打井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的单位,在充分考虑各地地下水位下降趋势的情况下,统一打井,再由地方配套地表建筑物工程和机电设备。

3.4 加强抗旱井管理

现有部分抗旱井因运行时间长,出现设备老化、底层淤塞等现象,加之抗旱井以村委会、村小组为单位管理,无维养及人员经费,造成出水量严重不足,使用效率低。加之打抗旱井只是应急,只顾打井使用,而没有就机井的管理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出现各类事件容易造成无法无规可依。建议制定《江西省抗旱井管理办法》和相关的水费征收政策,在村集体给予管理人员待遇的基础上,上级部门和所在乡镇对管理人员适当补助,同时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

3.5 制定抗旱用油用电及设备购置补贴政策

抗旱工作对农业生产尤为重大,而农业则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根基。在总用量大的情况下,抗旱用油、用电价格偏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当今农村劳动力匮乏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抗旱的积极性。据了解,安徽省已出台完全针对防汛抗旱的用电优惠政策,河南省则出台全省范围的抗旱用油优惠政策,部分省份将抗旱设备纳入农机直补的范围,享受农机购置补贴的优惠政策。建议由省防总牵头制定抗旱用油、用电和抗旱设备购置补贴政策,建立以省防总为核心,会同水利、发改、财政、农业、电力、石油、质监、工商等其他相关部门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各自的分工与职责,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措施的落实。◆

Study of Jiangxi Drought Resistance Wel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LI Lin

(JiangxiWaterResourcesDepartmentProjectConstructionInspectionAffairsCenter,Nanchang330009,China)

Severe autumn continuous drought appeared in Jiangxi in 2013. Draught resistance well plays active role in th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work. Draught resistance wel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 Jiangxi province are proposed in the paper according to draught resistance well survey in Fengcheng and Zhangshu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status of Jiangxi draught resistance well and sort working concepts of draught resistance wel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drought resistance well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TV212.5

B

1005-4774(2014)06-0076-04

猜你喜欢
丰城市机井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护秋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通俗易懂地讲透“三农”思想和惠农政策
于晓明
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西丰城市湖塘乡湖塘村为例
防汛抗旱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
阳谷县机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