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十年研究综述

2014-04-08 23:46韩伏彬石宝军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办学理念

韩伏彬,石宝军

(衡水学院 a. 教务处 b. 科研处,河北 衡水 053000)

1999年,我国实施了举世瞩目的高校扩招政策,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纪元.为规范高等教育办学,确保高等教育质量,2004年实施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将办学指导思想列为一级指标考察高校的顶层设计.由此,办学指导思想遂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试图对十年来我国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概念、特点、内容、依据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文献梳理,以求达到承前启后、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的地位与作用

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明确,因此,研究者对此研究不多,研究者们多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办学指导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一则将办学指导思想比作计算机的“软件”部分,整个教育建设没有“硬件”建设不行,没有“软件”建设同样不行[1].一则认为大学办学指导思想是完成大学人才培养根本任务的前提条件,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思想灵魂,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总开关,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2].也有人对本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意义进行了类似概括,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旗帜,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总纲,是学校永葆旺盛生命力的力量源泉,是学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问题[3].

2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

办学指导思想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没有引起研究者们的争议.但是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理论研究探讨的甚少,甚至概念本身在权威的教育工具书中也未曾收录.所以,目前还没有一个得到学界大多数人承认的办学指导思想的定义.综观现有研究,办学指导思想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2.1 将办学指导思想看做是行动纲领或方针

唐承沛等人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需要,结合学校实际而确定的一定时期内具有全局性的办学行动纲领或根本方针[4].林效廷也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宗旨的认识,是一所大学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指针和依据[5].林多贤则更为具体地作了表述,办学指导思想是指学校在某一时期内指导办学的总体思路、观点、目标和工作重点的概述,是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针,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学校的实际与可能出发,对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工作重心、发展战略等大政方针予以明确,使之成为指导学校办学所必须遵循的大方向和总要求,成为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提纲[6].袁德忠融合了上述思想,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高等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自身情况及社会现实情况而确立的关于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的思想体系.办学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思路,是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的顶层设计,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的根本指针[7].

2.2 将办学指导思想看做是观念或思维

蓝葆春认为,办学思想,简言之,就是人们对办学的总的认识与看法.其核心集中体现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一是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即为什么培养人;二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即培养什么人;三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即如何培养人[8].徐丹等人认为,学校的决策机构,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教育规律,自己学校的培养目标及现实而确定的人才质量标准及其保证措施的思想观念[9].章跃则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决策层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学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所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办学者对为什么要办这所学校、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以及如何办成这样的学校等办学重大问题的理性思维[10].

2.3 将办学指导思想看做是办学方针、理念等的合金

现代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就是人们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分析现代大学办学规律所得出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办学原则和办学定位,等等[2].

2.4 将办学指导思想分层理解

办学指导思想可以从宏观到微观将办学指导思想分为教育价值观、大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3个层面,这样便可全面而立体地概观国内外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在这 3个层面中,教育价值观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大学定位是办学指导思想的首要内容,而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学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9].

上述办学指导思想的定义说明,人们对办学指导思想的内涵存有分歧,还没有形成统一成熟的概念,对办学指导思想的理解还有待深入研究.

3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的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研究者对办学指导思想的特征进行了抽象概括.徐峰从辩证的角度认为,办学指导思想的选择与确立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对不同大学而言,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具有同一性和多样性,是二者的统一,对同一所大学而言,办学指导思想呈现出稳定性和灵活性[11].杨友桐认为,任何时代的办学指导思想必然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社会性是指任何一种办学指导思想在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必须反映社会的要求.它应满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为一定社会政治培养人,为一定生产力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这也是教育界的最基本的职能,高等教育也不例外.时代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大背景下的某一时间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状及趋势.由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大多是直接就业的专门人才.因此,它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社会的需求及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所培养出的人才能为社会所用,也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否则,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基础[12].

此外,李凤海、郭秋平等人则认为办学指导思想具有思想性、指导性、发展性(动态性)和实践性特点.思想性表现为理性的认识,是办学者对现代大学办学内在规律的理性化认识;指导性是办学指导思想的最为本质的属性;发展性是指办学指导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化;实践性是指办学指导思想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付诸于实践的,都是要在办学实践中变成全校师生员工的行为[2,13].

从办学指导思想特征的考察,可以看出办学指导思想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即思想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指导性、发展性(灵活性、多样的统一性、时代性)、实践性、社会性.

4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包含的内容

究竟办学指导思想包括哪些内容?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办学指导思想至少包括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思路 3个方面内容.对办学指导思想争议较大的主要表现在办学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办学思路的关系处理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4.1 办学指导思想是无所不包的思想体系

持此类观点的研究者认为,办学指导思想体系由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定位、校训和办学思路5部分组成.办学理念指的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原则,办学思路是高校办学的基本路径和方法[3].林多贤也持此种观点,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是指学校在某一时期内指导办学的总体思路、观点、目标和工作重点的概述,总体来说,其内容主要包含办学方向、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层次、办学类型、服务面向、培养目标、教学工作思路和发展战略等[6].唐承沛等人认为,尽管不同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内容构成多寡不一,但内容上大多包涵办学的性质或方向、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办学层次、隶属关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途径)、办学目标、主要措施、办学特色等[4].

4.2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是办学理念的下位概念

廖敏在对办学指导思想、大学理念、办学理念等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理念归属于宏观层面,因为其核心是试图回答大学是做什么的、什么是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办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这样一些基本问题,可探讨的范围也较广,涉及的问题也较为抽象.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处于中观层面,涉及的问题开始较为具体,更多地可能关乎某一高校在大学理念延伸下具体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则是从微观层面对实现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提出各种具体想法和做法,涉及的问题更为具体.他们的内在演绎逻辑路线可表示为:大学理念→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14].

4.3 办学理念是办学思路的下位概念

这一观点的典型代表是2004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方案中对办学指导思想有特定的内涵规定,即一个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学校定位和办学思路两个方面,办学思路又包括教育思想观念(办学理念)和教学中心地位.

4.4 分层次的办学指导思想

部分研究者认为,办学指导思想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办学指导思想同第一类,无所不包;广义的办学指导思想从宏观到微观可以分为教育价值观、大学定位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3个层面.教育价值观是办学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大学定位思想是办学指导思想的首要内容,而人才培养目标是办学指导思想的直接体现[15].也有研究者将办学指导思想分为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或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层面的办学指导思想以及单个学校实际奉行的具体的办学指导思想[16].

从各类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包括的内容比较混乱不清,原因主要还是对办学指导思想概念的界定不清.因此,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以及各内容之间的层次关系等问题需要进行专门的系统研究,从理论上探讨清楚.

5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的原则、依据和条件

5.1 原则

有研究者认为,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的原则主要是把握时代性原则,即办学指导思想应鲜明地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特征,富有时代气息.独特性原则,办学指导思想尤其要注重突出个性,强化指导办学的针对性;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兼顾原则,在提出目标时,要具有前瞻性,注意灵活性,并留有余地;简洁性与规范性原则,主要是在文字表述上要简明扼要,符合办学指导思想的内在逻辑[4].郭秋平则认为确立办学指导思想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三个符合度原则.即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符合自身发展的条件,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符合学校发展的潜力;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即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和重点,正确处理学科之间的关系,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等[13].

5.2 依据

林多贤认为,确定办学指导思想的基本依据就是党的教育方针.要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培养为谁服务的人才问题,作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把握“全面发展”的思想,坚持做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四个统一”和在清华大学建校 9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出的“五点希望”等重要思想[6].有人以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为例,指出高校在确立办学指导思想时应依据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国内同类型高等学校的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的历史、现状与办学潜力.因为只有了解高校的总体发展趋势以及各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的侧重点和战略选择,才能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努力在比较中找到自身的发展优势,厘清自己的发展思路,凝炼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特色[7].

5.3 条件

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过程必须具诸多条件.张玉珍认为,确立办学指导思想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加强理论学习,必须积累办学经验.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不懈地探索和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办学指导思想确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观念更新、理论学习与探索、管理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探索、创新,才能逐步优化办学的原则和规则,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16].

6 关于办学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我国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问题,如办学偏离大学本质,缺乏大学精神的指引;办学过于依附政策,缺乏独立的、连续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不合理,缺少核心竞争力;大学内部管理体制制约办学指导思想的实施,等等[11].在办学实际情形中,许多大学在对大学理念和办学理念的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进而影响着办学指导思想的有效确立,存在的主要误区表现为:在办学规模和层次上脱离客观实际,一味“求大求高”;在学校管理上,以为只要选拔优秀教授当领导,就能实现“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只做一些课程的简单增删,就期望改变原来僵化的育人模式;在教育内容方面,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塑造[17].还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全国 50所参加过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高校进行了样本分析.认为评估反馈中关于办学指导思想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反馈意见对办学指导思想肯定的多,否定的少,和我国“千校一面”的现实状况不符.其次是办学指导思想无结论是有意回避.因为办学指导思想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很少有指出哪个参评院校的办学思想不合格.最后是办学指导思想趋同.在办学实践中,无论是研究性大学,还是一般本科性大学,由于评估的导向,都忙于得优.因此,评估指标成为指挥棒,这是办学思想趋同的一个重要原因[18].

综观上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对于办学指导思想概念和内容的认识上,学者们较多从宏观角度泛泛而论,没有形成体系,缺乏层次性,对大学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不强.我们认为,造成如此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高校领导层将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硬件建设.正如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所说:“中国到现在还没有一所一流大学,是因为中国大学过去更多地追求一流的硬件,却还没有具备一流大学应该有的理念和文化[19].”因此,办好一所大学,问题不在于缺乏经费,而在于缺乏“眼光”,缺乏一个求真务实、科学有效的办学指导思想.

[1] 王孟君.大学管理者应确立起办学指导思想[J].现代大学教育,2003(3):106-108.

[2] 李凤海,俞爱宗.对现代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67-71.

[3] 高林,仲计水.论北京联合大学办学指导思想体系[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4-78.

[4] 唐承沛,蒋德勤,黄远友.略论我院办学指导思想[J].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90-94.

[5] 林效廷.关于办学指导思想的理论思考[J].焦作大学学报,2001(3):1-4.

[6] 林多贤.关于办学指导思想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4):1-4.

[7] 袁德忠.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确立与落实[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2.

[8] 蓝葆春.关于我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回顾与思考[J].黄冈师专学报,1998(3):2-6,16.

[9] 徐丹,胡弼成.国内外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17-23.

[10] 章跃.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办学指导思想[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5(4):1-4.

[11] 徐峰.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的特征及其创新[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22-124.

[12] 杨友桐.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问题研究[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4-39.

[13] 郭秋平.有关大学办学指导思想的思考——以河南科技学院为例[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7(4):11-15.

[14] 廖敏.高校办学指导思想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18-20.

[15] 胡弼成,陈卓,王孟君.大学办学指导思想转变与调整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3(3):14-18.

[16] 张玉珍.高等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思考[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5-8.

[17] 田银华.浅议走出办学理念的误区[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41-42.

[18] 张云霞.办学指导思想评估反馈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6):53-59.

[19] 原春琳.朱清时:建设一流大学 文化比硬件重要[N].中国青年报,2007-03-09(3).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办学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