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

2014-04-08 04:41吴笛朱天博
党建 2014年4期
关键词:东城东城区政务

吴笛+朱天博

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确定“群众在网上,就把群众工作做到网上”主题,大力推进政务微博、微信建设工作,为新媒体环境下开展群众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多平台运营,多元人群覆盖。北京市东城区目前在新浪、腾讯和人民网微博平台分别开通了名为“北京市东城”的官方微博,立足于政务信息、新闻信息、服务信息发布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围绕建设“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定位,区政务微博开设#东城新闻#、#东城教育#、#东城文化#、#东城人物#、#宜居东城#等25个特色主题栏目,每天及时发布信息,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和关注。围绕前门历史文化节、皇城旅游文化节、创意点亮北京等活动,开展了多场微博直播,将精彩现场通过微博平台第一时间展示给广大网民。为了使政务微博更贴近群众生活,更好的展示东城风貌,“北京市东城”还创办了#走街串巷#栏目,介绍了地坛公园及东四地区的胡同等,引发了网民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网民形成良好互动。

2.开通北京市首家区县级政务微信。2013年7月26日,北京市东城区官方微信“北京东城”正式上线运营,成为全市第一家开通政务微信平台的区县。截至2014年3月中旬,“北京东城”共发布微信68期,覆盖新闻时讯、文创平台、趣味文史、文化动态、宜居东城、东城人物、老字号传承、吃遍东城、商情速递、区情热点、畅游东城、文教品牌等专题,大力宣传区内文化活动动态与贴近群众的新闻时讯。

3.开展系列“微活动”。“北京市东城”共发起了#随手拍东城·发现身边的美#、#十年新期待#、#美丽东城·我的梦#等8次微活动,吸引了7万余名网民的热情参与,收到了4000余份投稿作品,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影响。通过开展微博平台上的网络活动,网民从草根视角宣传推广了东城区的美景、美食、城市生活,让广大群众关注东城,了解东城,热爱东城。

4.认真处理网民诉求,主动发声化解矛盾。2013年,北京市东城区官方微博“北京市东城”共接受处理诉求435份,官方微信共收到来自网民的对话消息261条,其中与诉求相关消息49条,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环境方面,包括胡同地锁、露天烧烤油烟、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得到及时快速处理,得到了网民的肯定和好评。

东城区充分发挥微博、微信信息传播速度快这一优势,在突发事件应急时刻主动发声,在危机公关和舆论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2012年底,东城区政府决定启动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一时之间,钟鼓楼成为微博热词,有人质疑项目的合法性、补偿的合理性等问题,更有甚者扬言说“钟鼓楼要被拆了”,导致很多关注并热爱钟鼓楼的网民人心惶惶。针对此舆情,东城区以主动公布事实为原则,将搜集到的群众质疑的问题分类整理,通过官方微博进行解答,构筑了政府与群众真诚交流、共促发展的良好舆论态势,并组织发动网评员积极发声,最终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

5.整合“微力量”,传播正能量。截至目前,“北京东城发布”平台已有109家上线单位,包括75个委办局、17个街道、17个社区和17个社会管理服务网格。政务微博群平台(网址:weibo.com/pub/i/zt/bjdc)目前设立了委办局、街道社区两大版块,页面实现了文字、图像、视频的多媒介整合,并将区内各单位政务微博在微博群页面中进行集中展示。东城区政务微博群由东城区委宣传部统筹协调管理,自上线后,积极组织区内各委办局、街道等利用本单位政务微博发布政务新闻内容和开展微博活动。截至目前,群内各单位粉丝突破130万人,形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和影响力。东城区委区政府正在利用“微力量”传播正能量,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苗遂奇)endprint

猜你喜欢
东城东城区政务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聚焦质量 创新发展 推动东城教育再上新台阶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业余体校游泳训练开展状况的分析与探究
伟人旧居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券游东城
害死人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