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1945

2014-04-08 23:20沈佳音
看天下 2014年18期
关键词:秦风老照片航拍

沈佳音

7月9日至8月3日,“航拍中国,1945——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精选展”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出。这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军协助国民党执行飞行任务,留下的一组航拍老照片,捕捉了迄今最完整、最丰富的中国城乡航拍景 观。

70年来第一次发表

这些照片来自当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安提坦号航空母舰上的第89海军航空舰队(CVG89),其下辖两个战斗机中队、两个轰炸战斗中队、一个轰炸中队、一个鱼雷机中队。在过去近70年的时光里,这一组老照片一直静静地躺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从未公开发表过。

一直到去年夏天,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台湾老照片收藏家秦风在搜集中国近代历史照片时,偶然发现了它们。他细看之下,惊叹不已:“我看过的中国历史影像可用‘無数来形容,但从没有像眼前的这批航拍照片那样,让我凝视良久。拍摄照片的高度无法清楚呈现底下人的活动,内容也非角度优美的山光水色,它们只是忠实地铺陈了神州大地存在的状态,却如此震撼我的内心。”

此前,秦风搜集老照片已经快二十年,并编撰了《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抗战一瞬间》、《蒋家私房照》、《民国名人再回首》、《民国南京》、《秦风老照片馆》等诸多画册。在那些黑白图片里,半个多世纪前,那些政府官员、社会名人和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都近在眼前。

相较其他历史照片,他觉得这组照片自有其独特的价值。民国时期,曾有外国摄影师留下空拍图,但角度太低,无法窥见较大的景观;抗战时,美军和日军也有不少侦察机拍摄的照片,但角度又偏高,城市呈密集的方格子状,或者低空拍摄的轰炸图,战火肆虐,惨不忍睹。唯独这批照片于历史空当的承平时代,在适当的高度,捕捉了迄今最完整丰富的中国城乡空拍景观。于是,他派助手搜集整理这批照片,这才有了本次展览。

难得的静谧时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美国航空母舰即驶抵中国青岛,一方面威慑华北遗留的日本军,一方面载运国民党军队,协助国民政府的接收工作。此时,尽管两党摩擦逐渐表面化,但蒋介石和毛泽东在重庆的谈判,又给全国带来和平的希望。这正是八年抗战和国共内战之间十分短暂的空当期,存在着各种可能,也充满着希望,是一段短暂的和平。

1945年9月至11月,安提坦号航空母舰前往中国东部沿海执行护航及巡逻任务。照片主要由其轰炸中队和鱼雷机中队拍摄,使用的相机主要是K20军用航拍相机,底片尺寸4X5英寸,这种相机曾在盟军中大量装备。

在照片中,那些势必成为战略要地的城市与据点,看起来尚且还是平静而有序的一种状态。我们甚至能看到双十节那天青岛辽宁路上庆祝抗战胜利的彩牌坊和郊外的李村大集。

但我们都知道接下来的历史,转瞬之间硝烟又起,战争所造成的苦痛在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中延续。宁静的画面中不时出现轰炸机的身影,战争如影随形。南至上海,北至渤海湾沿线,频频被置于镜头下的港口、铁路、机场、工厂、监狱,以及成队的军舰、战机、运输船,都在默默地讲述着战争近在咫尺这样一个事实。当时的人们抬头看着数十架TMB-3E“复仇者”轰炸机从空中呼啸而过时,对于未来不由得不忧心忡忡。

不过,毕竟这是一段难得的静谧时光。那些翱翔在神州大地上空的轰炸机应该也难得有一份松弛,他们将镜头对准故宫、中南海,对准熙熙攘攘的街道,对准山坳间孤独的民居。

回到过去生活的全景

过去的几十年是中国剧烈变化的一段时光,中国城乡面貌有了巨大的变动,尤其人口高速成长,大量的古建筑遭到拆除。这些老照片为随着时代更迭而淡化的记忆提供了具象,也为那些在战争、动乱以及数十年的高速发展中消逝的人文地理元素搭建起一个得以继续存在的时空。在那里,城墙与城门依然是街市的背景,地平线上巍然挺立的是石坊与宝塔的轮廓。

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这些大城市以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城市也被纳入了拍摄计划。在现有的照片里,我们能看到京郊的通州,河北的昌黎、唐山、秦皇岛,山东的胶州、即墨以及渤海湾另一边的旅顺等地的航拍图。这些照片很有可能是这些城市最早的航拍图。短短数十年,这些城市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比如胶州和即墨在1945年还是传统中国的模样,它们依古制设立规划,筑城墙以划定界限。历史轰隆隆地就把它们拉到了现代,高楼大厦取代了城墙石坊,它们化身当代城市。它们身上的变化甚至要超过那些中心城市。

在画面里,这些城市在各自的生命里,于1945年这个普通的年份里被记录下来。“这批照片等于带领了当今的中国人回到过去生活的全景,贴近了土地的呼吸。就我个人而言,甚至有某种梦的诗意。”秦风说。

猜你喜欢
秦风老照片航拍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深宫囚爱
转校生秦风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老照片
生日礼物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