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河南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2014-04-10 05:27郭玉玲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经济区中原河南

翟 丹,郭玉玲

(1.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河南 商丘 476000; 2.商丘市特殊教育学校,河南 商丘 476000)

1 中原经济区概述

中原经济区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概念.在界定中原经济区内涵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有关“经济区”的概念.“中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地域概念.这一区域北依环渤海,南承珠三角,东接长三角,西连大西北,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经济区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分工与协作的需要而产生的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发展空间可延续拓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史厚重,文化灿烂,名人众多.随着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特点优势越来越显现出来,使河南在全国区域经济总体布局越来越引起关注、受到重视.这些既是我们倍加珍惜的丰厚财富,也是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宝贵资源.

2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重要性

“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提出,不是从一般感性认识中得出的简单结论,也不是对外来理论观点的生搬硬套,更不是脱离实际、盲目跟风的主观臆断,而是源自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科学结论,反映了我省的特点和应有的地位,符合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是我省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应对挑战、争取主动的必然走向、必然选择、必然结果[1]257,293.” 在这种大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尤为重要,意义非同寻常.目前,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长三角、珠三角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从海西到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经济区,经济区域一体化以经济区这一形式呈现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尽管我们顺应全国加快发展的趋势,提出中原崛起的战略目标,但还没有构建一个有效载体来具体推进. “发展农村教育,培养符合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有利于填补我国区域规划布局的空白,打造连接东西部的经济通道,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格局[2]94-95.” 有利于构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有效载体.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准河南所处的位置和应扮演的角色,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河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发展农村教育,培养符合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仅有助于河南走出“经济洼地”,而且还可以支撑中部崛起,成为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农村教育发展优势

在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大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有很多独特优势.我们一定要深刻洞察,多谋善断,做到认识快、出手快、落实快,切实把重要机遇期转化为黄金发展期,把各种机遇转化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新优势、新动力,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从而抢占区域竞争的制高点,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优势,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为必须.

一是突出的农业优势.我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大省,以不到全国1/30的土地资源,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夏粮.二是丰富的资源优势.地上地下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多达158种;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充足.三是特殊的区位优势.地处全国中心,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全国重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地,有利于产生“虹吸效用”和“中原通、全国通”的经济社会效应.四是深厚的文化优势.

4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农村教育发展战略

4.1 各级领导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增加经费的投入力度

“农村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最大保障.首先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在财政分配上,有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和保障机制.其次可以多途径地吸纳社会资金[3]456-458.” 如企业的投资,号召有经济实力的人士进行捐助,相信只要领导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4.1.1 加大投入,新增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

第一,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第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在现行体制运行的基础上,政府加大对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扶植力度,确保农村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1.2 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着力解决农村偏远地区学校布点分散、教师配置不合理、办学效益低下、教育质量较低等突出问题,扩大规模效益,改善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全面发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大针对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把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落实到位,努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第三,启动实施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大针对农村校园建设资金的投入,逐步使河南地区所有农村校舍符合办学条件标准.

4.1.3 借智聚力,整体推动

“发展农村教育,是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又是一件充满艰辛的难事,要善于整合资源,借势聚力.要善聚中央关怀之力[4]91-9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河南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数十次到河南调研、考察指导工作,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不仅多次考察河南,而且都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给予关键性指导.这些都极大增强了我们加快发展、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要把中央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强大精神动力,转化为发展河南农村教育动力,转化为构建中原经济区的丰硕成果.要善聚上级部门支持之力[5]14-15”. 要主动加强沟通衔接,多汇报多联系,邀请名人志士来豫考察调研,积极扩大影响,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善聚社会各界关注之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界知名人士,是一个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群体.要争取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帮助我们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地呼吁宣传、建言献策.要善聚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凝合之力.河南是中华儿女心灵的家园,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都对河南有着特殊感情.要借助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河洛文化论坛、姓氏恳亲大会等活动载体,吸引更多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走进河南、了解河南、推介河南、投资河南.鼓励欢迎他们来河南农村投资办学.

4.2 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4.2.1 严把教师入口关

进行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对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进行优化改革,严把教师聘用制度;对农村学校聘用教师,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确保质量;“探索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有效方式,确保农村学校能够聘用到高素质的老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6]14-15”;实行让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定期任教.流动任教的政策,让师资合理分配,同时城市骨干教师到农村任教后还可以起到“传帮带”作用.

农村教育要想引进优秀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就必须下大工夫,实行优惠的政策,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保持与城市的教师待遇基本一致.在政策上要鼓励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学校进行定期执教,并把这一政策与教师的年终考核挂钩.

4.2.2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加强对农村学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积极开展“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进行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核心的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对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培训,培养出一批业务精干教师,进而充实农村师资力量.

4.3 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依据中原经济区发展战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针对职业院校特点,培养面对社会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要培养双师型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7]68”.尤其是在目前中职师资稀缺的状况下,为老师多创造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帮助老师获得考取各种中高级技术资格的机会.带领老师到发达地区的成熟职业院校进行参观学习,从而改变其教学理念.在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可以引进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进行兼职任教,进而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5 结语

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河南农村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各级领导应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增加经费的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健全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加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1] 焦建红,张悦玲,李 惠,张丽明.发展农村教育的财政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01).

[2] 白文周.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4(08).

[3] 王 菲.论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6(03).

[4] 樊正康.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6(01).

[5] 任立刚,黄砾卉.农村教育问题不仅是教育问题[J].中国农业教育,2006(01).

[6] 李晓晴.深化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4).

[7] 田 根,王丽慧.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J].甘肃农业,2005(12).

猜你喜欢
经济区中原河南
沁园春·赞中原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出彩河南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御中原 画饼充饥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